经济观察报 05-12
新能源商用车驶入转型深水区 亿纬锂能发布8款电池抢跑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5 月 9 日,亿纬锂能在广东惠州举办首届商用车电池科技日,以 " 开源电池 " 品牌为核心,发布 8 款覆盖物流、重卡、客车及工程机械的全场景电池解决方案。

亿纬锂能一次性发布 8 款产品,旨在应对已经到来的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结构性变革。亿纬锂能披露的数据显示,新能源 VAN 车渗透率已超 40%,轻卡接近 20%,重卡与工程机械领域蓄势待发。这一趋势的背后,是 " 双碳 " 目标下政策补贴退坡与市场化需求崛起的双重作用。

亿纬锂能动力营销中心总经理黄红良指出:" 商用车电动化的核心矛盾已从‘是否要用电池’转向‘如何用好电池’。"

这一转变倒逼企业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全生命周期价值竞争。以重卡为例,用户对续航、补能效率和运营成本的高度敏感,催生了电池技术向高能量密度、超快充及长寿命方向迭代。亿纬锂能推出的兆瓦级电池(LF230P-453kWh)实现 18 分钟极速补能,并通过轻量化设计降低空载能耗,以此回应市场痛点。行业分析认为,此类技术突破将加速商用车从 " 政策合规工具 " 向 " 盈利效率工具 " 的转型。

商用车电池的复杂性在于其场景的高度分化。城市物流需高频补能,干线运输追求长续航,工程机械则需耐受极端工况。亿纬锂能此次发布的 8 款产品,试图通过模块化技术架构破解这一难题。例如,面向微面市场的 LF125P-41.86kWh 电池采用 2C 恒流直充,将补能时间压缩至 18 分钟;而面向重卡领域的 CTB(Cell to Body,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则通过结构创新提升能量密度,解决 " 电池自重侵蚀载货量 " 的行业顽疾。

软件应用方面,亿纬锂能将 AI 运维、云端协同纳入技术体系。其搭载的云平台可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电池故障,并将能耗优化 10%。这种 " 硬件 + 软件 + 服务 " 的生态化布局,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商用车电池竞争的关键赛道。

亿纬锂能的野心不止于电池制造。在此次商用车电池科技日上,亿纬锂能与海螺创业、奇瑞商用车等企业签署战略协议,并与华为、三一重卡等产业链头部玩家联合展示技术协同成果。这一动作揭示出亿纬锂能希望通过构建产业生态,推动标准制定与场景落地。

以换电为例,亿纬锂能为重卡设计的充换电一体化方案(LF668-448kWh),在降低购车成本的同时,为运营商提供灵活补能选择。这种模式若规模化推广,将显著缓解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行业瓶颈。在发布会现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指出:" 商用车电动化需要跨领域协同,电池企业、整车厂与能源服务商的深度绑定,是行业突破边际成本的关键。"

尽管前景乐观,当下新能源商用车要快速普及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电池成本与残值管理尚未形成成熟体系,用户对全周期经济性的信任仍需时间培育;其次,极端环境适应性仍是技术短板,亿纬锂能虽宣称其电池在 -20 ℃环境下保持 85% 效率,但北方市场的实际验证数据仍有待观察;此外,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商用车出口依赖的 " 性价比优势 " 可能因欧美本土化政策而削弱。

对此,亿纬锂能副总裁江吉兵表示:" 技术优势需转化为用户价值,企业必须从‘造电池’转向‘造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行业竞争已进入 " 用户运营 " 深水区,单纯的技术参数竞赛将让位于综合服务能力的较量。

亿纬锂能此次科技日的主题是 " 共赢 ",这恰是行业转型的缩影。随着电动化渗透率提升,商用车市场的竞争将从单一企业较量转向生态体系竞合。电池企业需与能源网络、金融服务、后市场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商业模式的闭环。

值得关注的是,亿纬锂能提出的 " 车电同寿 " 理念(如客车电池 10 年 100 万公里质保),本质上是对用户资产保值诉求的回应。若这一模式成功,或将推动行业从 " 卖产品 " 向 " 卖服务 " 转型,重构价值链分配逻辑。正如与会专家所言:" 零碳运输不是技术的独舞,而是生态的共谋。"

当下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正从规模化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跃迁,当 " 开源 " 成为技术关键词," 共赢 " 化为战略底色,企业能否以生态之力打破边界,将决定零碳运输的终局走向。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华为 ai 亿纬锂能 渗透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