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05-09
不当“平替”的中国品牌:如何从“我像谁”蜕变为“我是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CTR 洞察

明天就是第九个 # 中国品牌日,想跟大家聊聊 " 平替 " 的话题。

" 平替文化 ",是消费理性和国货自信交织催生的时代产物。客观来看,它既成就了无数国货品牌,不过也埋下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患,看似简单的 " 平替 " 逻辑,真的能带品牌走得长远吗?

追赶者困局

现在互联网上经常能看到 " 不是 xx 买不起,而是 xx 更有性价比 " 的标题,但要说平替界的神级操作,不得不提到戴森和徕芬。

就在几年前的小家电市场,总能听到戴森吹风机又卖断货的消息,虽然它的价格是同行的几乎 10 倍。它的创始人詹姆斯 · 戴森,也直接被中国人买成了英国首富。

不过好景不长," 戴森平替 " ——徕芬很快就出现了,从外型到卖点,都像素级对标戴森,但价格仅要戴森的五分之一。不出所料 ,一经上市果断卖疯。

很多分析认为,徕芬成功的在于,它降低了一部分 " 戴森式差异化体验 " 的消费门槛。——这里的关键词一是差异化,一是性价比。请暂且先记住这两个关键点。

回到平替的思路,对于国产品牌来讲,做好平替,的确可以让你 " 上桌 "。

消费者原本对一个品牌没有概念,但因为 "XX 平替 " 而有了关联感,更容易降低认知门槛。这是一种 " 借势打力 " 的策略。

不过一旦用了平替这张牌,也很容易被用户直接归类到 " 低价版、次优选 " 的选项栏。这会让品牌再重建独立的高价值心智变得比从前更困难。结果就是,你要长期在低价区间缠斗,而这里的竞争其实更残酷。

就像徕芬,很快也面临了更卷的 " 平替威胁 "。现在华强北的白牌厂家们,已经把外型高度神似的吹风机价格打到 100 元以下。

这也是近几年来很多国产品牌面临的困局。

" 做平替虽然把整个 GMV 带起来了,但并不能带来实打实的利润。"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火爆的茶饮赛道。从星巴克的平替瑞幸,到瑞幸的平替幸运咖,现在据说连蜜雪冰城都有了平替……

其实平替的出现不等同于市场在进行消费降级,而是消费者对商品 " 基础价值 " 的重新解释。因为市场上也充满了矛盾的反例。

凯度消费者指数(在中国隶属于 CTR)的数据显示,在 2024 年,由创新驱动的高价品类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比如冻干咖啡带动整个冲泡咖啡品类售价增长了9%,像椰子水这样的高端高价果汁,增长率也能做到翻一倍。

可见,定义市场格局的始终是价值而不是价格。

从平替到差异化

其实平替们心照不宣的策略几乎是一样的:先从平替起家,再用极具差异化的新产品 " 尖刀突破 ",最终形成溢价力。他们瞄准的仍然是高利润。

在 CTR 发布的《2025 年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广告主调查报告),几乎一半的广告主认为今年的主要工作是要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优势。

来源:《2025 年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

但难就难在,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差异化?差异化,只是一个接一个新噱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有一个国际饮料巨头尝试用 " 草本 " 的概念切入健康赛道,既符合健康趋势,又有品牌效应带动,没理由不成功啊。但经历了多次尝试以后发现,在中国就是做不起来。

但相似的创意到了本土品牌手里,却大放异彩。好望水有一个 " 照顾 " 系列,用陈皮、薏米、桂圆等很常规的 " 轻补 " 食材,加上烘烤慢熬的工艺,一下子就取得了成功。

这里面不证自明的是:国产品牌就是更容易开启健康叙事。这就是无可比附的差异化优势基因。

所以与其追逐流量型的爆款产品、新鲜噱头,不如卸下浮躁好好想一想,我的品牌优势基因到底在哪里?怎么和当下的消费趋势结合?

好营销成就中国品牌

破局平替,成为品牌的另一个利器是营销的内容。

很多营销人以为 " 爆款广告 "=" 品牌 ",这其实是用花里胡哨的战术掩盖战略的空洞,把 " 爆款 " 作为流量入口无可厚非,但必须配合长期的品牌主张去打地基。

看看自己的每一条内容,它是否在强化我核心的品牌心智?

同时,靠铺天盖地的投放就能躺着赚钱的世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品牌和曾经的 " 洋品牌 " 在品牌建设上遭遇的环境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曾经的品牌人,可以用巨石砸水面,但现在做品牌,就只能做涓涓细流。

在广告主调查报告里,一位操盘手的心声是这样的:

" 中国人口基础足够大,任何一个小众的内容都值得被放大,值得被看见,我们现在就在寻找值得被看见的温暖的内容。"

广告主调查报告显示,有 54% 的广告主预期会增加自媒体合作的投入,位居第一位,远超其他类型。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品牌的内容营销更偏向差异化布局。同时,在讲好 " 品牌背后的故事 " 和 IP 打造上,广告主们也在逐步加码,反映出大家在努力积累长期品牌资产,而不仅仅追求短期效果。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国产品牌都看到了权威媒体的价值。" 消费者,他们很认可总台的公信力。"

当营销市场的源头——广告主,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品牌的远景价值,那么中国品牌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总结

我们已经看到," 高品质的产品越来越有市场了 "。平替只是起点,品牌终究要有自己的高光时刻。2025 恰逢 " 中国制造战略 " 的收官之年,国产品牌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当然品牌差异性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专业的目标人群的识别和确定,和深挖目标人群的所需所求,并梳理出结合品牌自身状况切实可行的策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詹姆斯 戴森 瑞幸 中国品牌日 国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