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5 月 7 日,沃尔沃汽车发布 SMA 超级混动架构以及该架构首款车型全新沃尔沃 XC70。整场沟通会像极了沃尔沃近一段时间的风格——不喧哗,自有回响。
有人调侃说,燃油车时代曾有人嫌沃尔沃 " 不够豪华 ",因为它没有纵置发动机。那今天,沃尔沃索性换个维度,干脆给整个新能源时代的豪华品牌 " 改写标签 ":没有正向开发插混架构的,不算真正的豪华品牌。
因为缺了插混,就等于缺了新能源时代三分之一的市场。这话听起来不客气,但掷地有声。毕竟现在大多数品牌做插混,都是 " 拿油车平台改一改 ",能卖一款是一款。而沃尔沃却像是在逆水行舟:不用旧平台、不拼凑逻辑,非要从工程原点搞一套真正属于新能源插混的架构。于是有了 SMA,也有了 XC70。
这款车不是为了冲流量来的,而是为了把 " 插混也能豪华 " 这件事说清楚、做彻底。
不做代工感的快消产品,不把参数当唯一卖点,也不靠堆配置营造豪华幻觉。这种看起来 " 有点轴 " 的风格,正是沃尔沃的魅力所在。
也正因此,沟通会之后,不少人私下感叹 SMA 和 XC70 也许不喧哗,但它很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接下来,从产品节奏到服务细节,从驾驶体验到价值观传播,它的每一步都可能成为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体系化扎根的关键一步。
如果它被接受并持续放大影响,那它不仅属于沃尔沃,也属于整个想要走向成熟的中国汽车体系。
插混占比将突破 40%,奈何无豪华
2025 年新能源市场格局三极化明显,其中插混车型市场占比将提升至 40% 左右。
在插混品类中同时流传着一种共识," 增程不便宜、插混做不贵 "。表象之下,是整个汽车产业在排放政策与战略周期中做出的被动选择,车企普遍在盘算燃油架构还能延续多久;新能源的最终解是否能跳过插混,直接奔向纯电?
正因此,在过去数年间,插电混动被视作过渡方案,使得大多数企业倾向于绕过插混,直接跨向纯电。在主流合资与豪华品牌体系中,鲜有企业投入百亿级资源构建插混专属架构。更多选择是基于传统燃油平台进行电驱改造,作为配置策略存在于特定热销车型上。
插混因此成为一种技术上的 " 油改电 ",而非工程体系上的 " 新能源正解 "。尤其在豪华品牌阵营,因为缺少投入产出的吸引力,长期缺乏正向研发的插混架构。
于是插混无法承载品牌价值,也难以在消费升级中发挥真正作用。导致这一领域始终处于技术空窗与品牌沉默之间,在此节点,沃尔沃 SMA 超级混动架构成为豪华品牌唯一真正为插混正向开发的平台。当年有人说没有纵置后驱就不能称之为豪华品牌,如今成为现实的是没有为插混量身打造的工程体系,也配不上 " 新时代豪华 "。
与此同时,基于 SMA 超级混动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全新沃尔沃 XC70,开始系统性重构豪华品牌插混价值体系。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 CEO 袁小林
当豪华品牌都忙着为油改电找借口时,沃尔沃却在插混的空白地带,提前登台。用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 CEO 袁小林的话来说," 由于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等问题,纯电全面落地在不同市场会有不同节奏,而在此之前超混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 这就是 SMA 超级混动架构出现的意义,在新能源秩序重塑的转折点上,把曾被误解的技术路径,重新推上价值金字塔。
真正融入中国的豪华品牌只有沃尔沃
在新能源主导的第二增长周期中,SMA 超级混动架构的落地,让沃尔沃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燃油、纯电、插混三套正向平台的豪华品牌。
很多人会误解,融合是不是意味着混搭、退让和模糊边界?其实不然。真正的融合,从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侥幸结果,而是以品牌标准为基础,以产业土壤为前提的系统化整合。现实的门槛摆在这,一是能不能集合资源、统合系统,二是有没有一整套能滋养技术的产业结构。
这要求企业必须有清晰的造车哲学为锚点,才能将不同技术、团队、文化整合为一个统一输出的结果,也要求企业所处的土壤能不能提供充足的养分。
而这块土壤,恰恰只有中国具备。因为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同时满足两大条件:一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能让一个品牌在这里做大;二是拥有最完整、最灵活、最具前瞻技术整合力的产业链体系,能让一个品牌充分发挥自己的整合能力,在这里做强。
能做大又能做强,才是平台构建与品牌跃迁的前提;否则再强的意志,也会被现实的链路瓶颈所束缚。对于沃尔沃来说,SMA 就是它造车价值观和本地化能力高度一致后的必然产物。
在采访中,袁小林提到," 沃尔沃从 2010 年吉利收购开始,就把中国当作第二本土市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销量概念,而是要在这个市场拥有全面的能力。" 从发动机集采到平台共创,从整车制造到研发导入,每一步都在完成一个全球品牌本地化能力的结构演进。
今天所看到的 SMA,它所代表的架构效率、工程协同与整合能力,是中国汽车工业全链路、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和能力的集大成者。用袁小林的话来说,SMA 架构和全新沃尔沃 XC70 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变强的一个试金石,同时也希望以后可以成为里程碑。
在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了融合中国的研发力量与本地技术能力的 AUDI E5 Sportback,但那仍是单点合作的项目。而沃尔沃借助 SMA 已实现从架构层级定义产品逻辑的跃升。首款车型 XC70 不是插混版本,而是一条从动力到热管理,从电驱控制到整车结构全新插混序列的开端。
沃尔沃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还源自其品牌背后的哲学底色:北欧品牌擅长将复杂结构隐藏于简洁外观之下。乐高、宜家如此,沃尔沃亦是如此。SMA 的工程体系、模块化能力、协同效率,像极了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化繁为简、简而不凡,用百年的造车标准,在中国土壤中生长出下一代工程体系。
汽车不可能 " 一般商品 " 化
SMA 和 XC70 首次亮相,没有喧哗的定价,也没有密集的配置轰炸,这恰恰符合沃尔沃一贯的节奏感与审慎感。在这场沟通会上,可以体会到平台的战略价值最终要落在产品层,而产品的独特意义也正是读懂这个品牌与体系之间不可复制的关键。
这场沟通会过后,现场有人遗憾于它只是亮相,没有价格、没有参数、没有宏大的声量。但在沃尔沃看来,正向开发的平台从不是一次发布所能说清的事。从战略解读,到战术推进;从架构宣告,到产品验证,它需要节奏,也需要尊重节奏。
就像沃尔沃近百年来追逐的安全一样,它不能是速食文化。
一般商品化多指没有传承、缺乏理念的产品代工。今天这个样子,明天另一个样子,对上一代消费者毫无承诺,也不对下一代产品负责任。而 XC70 要体现的,正是反一般商品化的造车路径,整合行业最强的能力,并且拥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它代表了沃尔沃在本土化架构上,走出的第一步,也代表了 " 服务、信任与信用 " 的回归。
这也正是袁小林所强调的 "3210" 原则。
3,是品牌、战略、体系的长期坚持。在 " 风吹草动 " 的 2024 年,沃尔沃以 7 款车型进入安全话题中心,不是偶然,是 90 余年来始终将安全视作信仰的系统结果。
2,是利与量的边界管理。沃尔沃始终明确一点:商业价值可以适度扩张,但品牌信誉必须稳如磐石。面对市场压力,企业更要知道 " 有所为 " 和 " 有所不为 " 的分界线。
1,是团队的一致性。在主机厂、经销商、供应链等多层协作中,沃尔沃强调的是 " 上下一致、人格统一 "。
0,则代表一种预见力:不盲目制造惊喜,也不接受突如其来的惊吓,汽车是复杂链条产业,需要提前三个月看到全局动向。
XC70 将这种体系哲学具象化了,它不会以一纸参数去和竞品对比。袁小林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米其林川菜和街边川菜有什么区别?参数只是沟通手段,真正的区别在于厨师的厨艺和食材的水准。品牌不是配料表,而是食物的完成度与风味。"
所以,XC70 需要解决 " 增程不便宜、插混做不贵 " 的谬论;要解决新能源不能只看参数,更要看调教和正向开发;要解决不是 " 从一个模子刻出来 " 的工业复制品,而是真正具有品牌的灵魂。
从工业逻辑来看,XC70 代表了一种唯一性——豪华品牌中首个真正基于插混架构正向打造的产品。沃尔沃在战略上认定电气化的实现不会是一蹴而就,并为此率先投下工程资源。这种唯一性,不是别人不想做,而是还没有能力像沃尔沃这样,从架构底部开始重构产业表达。
在豪华品牌插混这件事上,沃尔沃走在了前面,但真正受益的,是被重新定义的行业格局和被重新教育的消费者认知。判断一家企业能否在百年中存续,并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看的从来不是它一时的爆发,而是是否有能力在不破坏品牌精神的前提下,与时代深度融合。
SMA 超级混动架构和 XC70 就是这一理念最鲜明的落点,并试图在中国市场上刻下长期主义的产品注解。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