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海关披露多起大规模关税欺诈案件,涉及
价值约 1.51 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商品通过伪造原产地标签 " 洗白 " 为韩国制造,意图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
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韩国查获的非法转口商品总额达 295 亿韩元,其中 97% 的违规货物目的地为美国,较2024 年全年 62%的占比显著攀升。
电池材料与监控设备成重灾区
1. 电池材料 " 换标 " 案:中国产电池正极材料运抵韩国后未经实质性加工,直接更换 " 韩国制造 " 标签并转运美国。该案涉案金额达33 亿韩元(约 1700 万元人民币),意图规避美国对中国电池材料高达 245% 的惩罚性关税。
2. 监控设备 " 组装伪装 " 案:中国企业将监控摄像头零部件出口至韩国组装后,标注为韩国产品出口美国,涉案金额高达193 亿韩元(约 9900 万元人民币)。部分产品已流入美国市场,其余被韩国海关拦截调查。
自特朗普 2025 年重返白宫后,美国强化对华贸易限制,2 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 245% 关税,并对部分韩国商品临时加征25% 关税(后暂停三个月)。由于韩美自贸协定(FTA)允许韩国商品以低关税进入美国市场,部分企业通过 " 虚假加工 + 伪造标签 " 将韩国作为转口跳板,利用原产地规则漏洞牟利。
为遏制此类行为,韩国成立专项工作组,重点监控电池、电子产品等高危商品供应链,并与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启动联合调查。韩国海关 3 月开展的专项排查已发现多起" 伪装出口 "证据,涉案企业及责任人将面临刑事起诉和高额罚款。此外,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被列入高风险监管名单,强化原产地核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