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国网
4 月 1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出席发布会,介绍 2025 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推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快落地,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 0.8 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特别是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拉动作用突出。
第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工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人形机器人、无人机、X 荧光光谱仪、AI 智能体、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标志性产品取得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重点工业领域规模化部署加快," 人工智能 +" 等创新产品加速突破,AI 手机、AI 电脑、AI 电视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不断走进千家万户。
第三,数字产业再上台阶。以 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前两个月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8.2%。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持续增强,截至 3 月底,累计建成开通 5G 基站 439.5 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 10G PON 端口数达到了 2925 万个,5G 用户普及率达到了 75.9%,千兆宽带用户达到了 2.18 亿户。
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
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信息通信业平稳有序发展。一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 7.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4469 亿元,为全年工作奠定良好开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网络基础持续夯实。累计建成 5G 基站 439.5 万个,实现 " 乡乡通 5G",行政村通 5G 比例达 90%。在千兆光网 " 县县通 " 的基础上启动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在全国 86 个城市的 168 个小区、工厂和园区试点部署。重耕 2G、3G、4G 系统无线电频率用于 5G 系统,5G 网络容量和信号覆盖水平持续提升,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 900 万。
应用赋能持续彰显。网络建得好,还要用得好。我们持续拓展 5G 等网络普及应用。个人用户方面,5G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10.68 亿户,千兆宽带用户达到 2.18 亿户。在行业领域,"5G+ 工业互联网 " 全国建设项目超 1.85 万个,累计遴选 700 家高水平 5G 工厂;5G 应用已融入 97 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 80 个,案例总数超 13.8 万个;在采矿、港口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有效助力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在医疗、教育领域实现全流程全场景覆盖,有力支撑公共服务高效便捷、均衡发展。
产业创新持续深化。5G 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 42%,技术产业实力全球领先。大家都十分关心 6G 的研发,我们指导成立了 IMT-2030 ( 6G ) 推进组,凝聚合力推进 6G 创新,发布《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 50 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 AI 等 6G 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 6G 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一季度向 13 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鼓励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截至 3 月底,我国已有超过 2400 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 26.5%。
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谢存介绍,2025 年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5%,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 5 个百分点;1-2 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 18965 亿元,同比增长 9.9%,保持平稳增长;软件业利润总额 2328 亿元,同比增长 10.7%。
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购新补贴扩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需求有效提振。在补贴政策、AI 终端等拉动下,我国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热情走高,带动电子整机生产和销售加快。
在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政策协同发力,投资热情高涨。各地纷纷抓住 " 两重 "" 两新 " 政策契机,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上海、广东等地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项目稳步推进。
在软件生态建设方面,开源潜力持续迸发,赋能千行百业成效初显。全国 10 余个省(市)创新开源支持举措,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工具,积极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创新产品推荐等方式支持开源项目孵化和商业落地。开源鸿蒙(OpenHarmony)生态边界持续拓展,社区共建单位超 70 家,先后落地 " 矿鸿 "" 电鸿 "" 移鸿 "" 警鸿 " 等系列产品,搭载设备数量超过 10 亿,助力能源、金融、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加快构筑万物互联的数字底座。开源欧拉(openEuler)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 1000 万。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中国开源模型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实现先进模型、参数权重、推理逻辑和工具链条的全开源,让开发者从技术 " 消费者 " 转变为 " 共创者 ",有力推动了技术平权,打开了人工智能商用的新局面。
下一步,将坚持技术驱动、应用牵引,继续强化优质电子信息软硬件供给,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持之以恒推进软硬件技术攻关,加强消费电子典型应用案例和试点示范优秀成果宣传推广,推动更多 APP 上架鸿蒙应用商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鼓励各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开源、贡献开源、使用开源,加快打造互利互惠、共建共享的软件生态。
加快行业转型升级,让钢铁这棵 " 老树 " 萌发 " 新芽 "、焕发生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 2 月工信部印发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 年版)》,加快促转型、提质量的步伐。新版《规范条件》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基础指标要求全面提升。结合市场监管、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有关政策和标准规范的新要求,全面更新提高了工艺装备、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安全生产等基础指标要求。如污染物排放指标明确,2026 年起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安全生产指标由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调整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是,创新设立了引领指标。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特色化等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设立 " 引领型 " 评价指标。以高端化为例,从科研、质量、专利、标准等维度对企业开展综合评价,以此衡量企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明确发展优势和弱项,为企业进一步改造提升明确指引方向。
三是,开展分级分类评价。依托基础指标和引领指标评价体系,树立 " 规范企业 " 和 " 引领型规范企业 " 标杆,通过对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工信部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工信部将一手抓供给,组织人工智能副赋能新型工业化 " 揭榜挂帅 " 攻关,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的数据集,夯实基础底座,推动 " 智能产业化 ";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另外,工信部将开展赋能 " 深度行 " 和典型案例的征集,遴选 " 十大行业、百大场景、千家标杆 ",要推动 " 产业智能化 "。同时,要建生态,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发布会上,谢少锋还指出,工信部将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发挥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的研制,加强人才引育,伦理治理和国际合作,持续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 " 人工智能 +" 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重抓好 " 三升 "
发布会上,陶青表示,工信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提振消费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着重抓好 " 三升 ":
一是供给端促进产业升级,发布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系统开展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组织举办消费名品大会,以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
二是消费端促进市场升质,加力扩围消费品 " 以旧换新 ",持续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荐 " 人工智能+消费 " 典型案例,积极打造提振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有效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三是环境端促进消费升温,组织开展消费名品全国行、纺织服装 " 优供给 促升级 "" 吃货季 " 等促消费活动,协同有关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着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认可度和满意度,筑牢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