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认怂?还是权宜之计?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近日,因模仿歌手杨坤引发争议的网红 @四川芬达,在抖音发布视频公开鞠躬道歉,承认自己的行为冒犯了对方。
图片源自抖音 @四川芬达(阿芬阿达)
这两人靠模仿歌手杨坤的唱腔、扮相并加入恶搞元素而走红。相信看过这两人作品的网友,都知道《丢手绢》《扔泥巴》这些歌。
因为他们的作品带有明显的 " 恶意丑化 " 倾向,也让杨坤在直播间用一连串 "TM 的 " 进行怒骂。
" 我 TM 越看越生气,这帮孙子。有本事你们丫到 TM 现实生活来跟我单挑啊!对不对?在这 TM 的在网上天天一个劲儿 TM 的滚犊子的。坤哥是很大度的,但是有一帮 TM 的弱智,你知道吗?"
图片源自抖音
可杨坤的怒骂、起诉并没有终结这件事,反倒让 @四川芬达 的恶搞视频被更多人看到,抖音粉丝更是暴涨到 160 万。
在接到法院短信后,他们非但没有收敛,反倒以此为题进一步炒作,吸引了更多流量。直到直播间屡次被封,舆论和争议愈发严重后,才有了他们的这次道歉。
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纠纷让「克劳锐」不禁思考,对公众人物的模仿到底要以何为度?搞笑、丑化、恶搞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四川芬达 目前已改名为 @四川芬达(阿芬阿达),为行文方便仍简称 @四川芬达
一首丢手绢,怎能无所谓?
截至 4 月 15 日下午,@四川芬达 的这条道歉视频,抖音点赞已经达到 50.9 万,获得了 1.1 万人的推荐,引发了 12 万条评论。
从内容来看,道歉比较真诚,两人语气、表情能看出有忏悔的意思。可在视频评论区,绝大多数网友对这则道歉仍抱着吃瓜的态度。
比如,热评第一条 " 丢手绢我全程站着听完的,因为 " 吸引了 6.7 万点赞。熟悉这个梗的,都知道这 760 条回复中,会有大量 " 没座儿 "。
往下翻评论," 杨坤唯一的出路,和二位合作一首歌 "," 哥们儿你们创作的你礼貌吗,挺好听的!"" 真怕他来一句,没坐 " ……
图片源自抖音 @四川芬达(阿芬阿达)视频评论
可以看到,这些评论中支持杨坤的恐怕不足百分之一,绝大多数网友仍在消费、调侃这件事。
所以,四川芬达真的忏悔了吗?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他们的抖音主页介绍里,仍然保留着 " 明星杨坤老师把我们告了 " 的热点;作品置顶第一条视频,依旧是接到法院短信后的回应。
要知道,这条视频就是他们接到法院短信后爆火的原因。
彼时,他们将 " 被起诉 " 这件事作为流量密码,让这条视频点赞达到了 57.8 万,推荐超过 2.2 万,评论 9.2 万。
除了这条视频,他们还发布了歌曲《你礼貌吗》嘲讽杨坤,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
不过据网友反映,这首歌已经被平台下架,可在他们的抖音主页介绍中依然留有相关字样。
当然,如果我们愿意,在抖音仍可搜到大量歌曲直播切片,以及他们恶搞杨坤演唱《丢手绢》《扔泥巴》等内容。
图片源自抖音
明星维权,进退两难
可以说,@四川芬达 的模仿,对明星杨坤来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但这件事最头疼的地方就在于,作为名誉受害者,杨坤批评也不是,沉默也不是。
批评吧,显得自己不够大度,可自己确确实实受到了伤害。
沉默吧,自己倒是大度了,但人家变本加厉、持续不停地恶搞,只会让自己的声誉越来越差。
这也是很多在网上模仿、恶搞明星的人,所抱有的侥幸心理。
他们很清楚明星维权时的进退两难。
甚至,他们巴不得明星站出来回应一下,借此提升下知名度,圈一波流量。
就像杨坤的破防式回应,并没给自己拉到太多的赞誉。
" 太恶心!俗气!最起码我还唱吧,他那叫什么?你告诉我!我不是有点冲动去说这个,这就不是一首歌!完了以后还有好多人 TM 跟风,完了以后用不同的版本去唱,这儿(指着脑袋)没事儿吧?
网友的回应是什么?他们认为杨坤不够 " 无所谓 "!
更有甚者,竟甩出杨坤自己的歌曲——《泥巴》中的歌词来回应:" 他们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荷花。他们朝我扔石头,我拿石头砌小楼。"
他们认为杨坤应该像自己唱的那样,从容面对砸向自己的泥巴和石头。
可事情不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凭什么劝人家大度?
4 月 12 日晚,@四川芬达 直播道歉,两人声泪俱下说 " 这种泼天的流量,俩人接不住、也承受不住,这种负面声音,一打开互联网都是在评价我们,我们真的太累了。"
可他们的真诚道歉,真能让他们之前的 " 恶搞 " 影响消退吗?那些在评论区、直播间跟风评论、看笑话的观众,真的能被这通道歉感化吗?
相信大部分吃瓜群主,根本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对杨坤等明星有多大伤害。
正是因为模仿、恶搞的边界过于模糊,才会总出现这种事情,让很多公众人物有苦说不出。
模仿与恶搞,边界到底在哪?
作为公众人物,被别人模仿、借鉴,甚至一定程度的恶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因为公众人物时刻处在聚光灯下,会成为很多人的模仿对象、偶像甚至是精神图腾。
哪怕是那英,成名之前也模仿过苏芮。陈奕迅出道的前几张国语专辑,张学友味儿极浓。而在当前的短视频平台,从造型到唱腔,模仿歌手、明星的创作者比比皆是。
可他们为什么没翻车?没那么多争议呢?因为绝大多数的模仿者并没有过分恶搞。
甚至 @周饼伦 等创作者,更是多少年来如一日的踏实卖饼,勤勤恳恳、和和气气,得到了绝大多数网友的好评。
既然要通过模仿,从别人那里获取名气、流量、知名度,那就不要把负面争议也带给对方。
我们无法定义什么是恶搞、什么是哗众取宠,但因为你的行为给别人带去了负面争议,那大概率就是有问题的。
这或许就是模仿、恶搞的边界和底线。
创作者当然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加入搞笑元素,让内容更具喜感;也可以融入自己的理解,让模仿的作品带有自己的特色。
但如果是为了恶搞而恶搞,不惜把事情闹大,甚至把恶搞当成自己圈粉、圈流量、圈钱的手段,那么迟早会被反噬。
在黑红也是红的时代,太多人打着 " 开心 "" 娱乐 " 的旗号,肆意消遣大众情绪。但哪怕你有上百万粉丝,评论区有无数用户支持,仍然要知道,是非黑白自有公论。
拿到泼天的流量不易,可在这个时代," 塌房 " 却再容易不过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看看每年有多少快起快落的 " 网红 ",自己就应该明白。
写在结尾
所以,我们无比希望 @四川芬达 在这次道歉后,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粉丝朋友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好作品。
我们更希望他们可以做到道歉视频结尾时所说的那样:
" 笑应该让人温暖,而非刺痛。"
关于 @四川芬达 模仿杨坤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讨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