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养鸡
随着疫情期间的彻底闭关状态行将结束,一度转为中朝边境进口物资中转 / 消毒站的朝鲜平安北道义州机场也恢复为原来的用途——轰炸机基地。
根据西方对朝智库 " 超越平行线 "4 月 9 日发布的卫星图片分析,到 3 月中旬,义州机场已经全面恢复使用,共有 34 架伊尔 -28/ 轰 -5 停放在多个停机区。这意味着,作为全世界最后一支使用伊尔 -28/ 轰 -5 轰炸机的空军,朝鲜人民军空军仍在延续这款 1948 年首飞的(甚至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早两个月)轻型轰炸机的飞行生涯。
△从卫星图上来看,在 2021 年接收从义州转场的飞机之后,长津机场和宣德机场分别有 22 架和 17 架伊尔 -28/ 轰 -5
随着 2021 年第一季度驻场轰炸机全部飞往长津和宣德,标志着义州机场转职为物资隔离检验中转站,疫情期间从新义州口岸入境的各类物资商品,都在这里进进出出,维系着过去几年朝鲜各领域发展建设的基础(特别是平壤举办的各类重大节庆活动)。
朝鲜逐步解除防疫限制后,新义州口岸的枢纽功能逐渐恢复,义州中转站的价值也在下降,2024 年 7 月鸭绿江洪灾又使得中转站大面积受损,将其修复并继续维持下去确无必要了。另外,原驻义州机场的这些老旧轰炸机长期在外停场(特别是并不具备该型机保障能力的宣德机场),也不利于机队保养工作。
△ 2019 年 12 月、2022 年 11 月和 2024 年 2 月的义州机场,可见作为物资隔离检疫中转站期间增设的仓库等临时建筑
因此,到了 2024 年 8-9 月,义州机场仓库内的剩余物资被全部运走,仓库和临时铁路线也被拆除。9 月底,跑道完成了道面清理和标志线重涂工作,10 月 4 日,首批轰炸机从长津基地转场回到义州,到 2025 年 1 月 8 日,共有 34 架伊尔 -28/ 轰 -5 返回义州机场。
巧合的是,2015 年的卫星图(上),义州机场上也停放着 34 架伊尔 -28/ 轰 -5 轰炸机
朝鲜空军从 1953 年开始接收伊尔 -28 轰炸机,根据苏联方面档案记载,到 1955 年朝鲜共接收了 60 架伊尔 -28(包括数量不详的伊尔 -28U 轰炸领航教练机)。1974-1976 年间,我国又将哈尔滨 122 厂生产的 20 架轰 -5(包括 2 架轰教 -5 轰炸领航教练机)交付朝鲜,这使得朝鲜空军的轰炸机数量达到 80 架,全部装备在第 4 师团(下辖 3 个轰炸机联队)。
进入 " 苦难行军 " 时期的朝鲜空军,于 1995 年取消第 4 师团编制,将三个联队整编成两个联队,拆分给第 1 和第 2 师团,即驻扎义州的第 24 飞行联队,以及驻扎长津的第 48 飞行联队,这两个机场均依托山体修建,有着发达的山体隧道机库等掩蔽设施。由于义州机场与丹东市振安区仅一江之隔,笔者小时候郊游时,就曾看到过江对岸的伊尔 -28/ 轰 -5 起降训练的场景。
△长津机场位于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下碣隅里战场东南一侧,1952 年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部队修建,跑道长 2800 米,比义州机场的 2500 米跑道更长,但保障设施不如后者完善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只能临空投掷无制导炸弹的老式轻型轰炸机,在现代战场上早已失去了价值,朝鲜空军在近年来的演训中也很少展示它们。即使在 2022 年 10 月那次宣称出动 150 架飞机的 " 空中武力示威 " 中,朝鲜空军为了凑数,已经出动了相当规模的歼 -6,轰 -5 仍然没有登场。
△尽管有朝鲜改装了一部分轰 -5,用于发射 " 金星 -3" 或 " 鱼鹰 -6" 反舰导弹的 " 都市传说 " ——类似我国的 " 鹰 " 式火控系统试验机(如图,用于测试鹰击 -81 空舰导弹),但从卫星图上并看不出有任何一架飞机接受过这类改装的证据
不过,由于直到 2009 年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 1718 号决议,要求管制除轻武器之外的朝鲜进出口武器活动之前(我军的轰 -5 也是在 2009 年全部退役),轰 -5 机队保障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包括 HM-1 甲轰炸瞄准设备)均属于每年对朝军援额度中 " 理固宜然 "、技术敏感性并不高的一部分。因此在使用强度较低的前提下,这些航材储备足够朝鲜使用很长时间。
△由于轰 -5 的发动机与歼 -5 的发动机同属涡喷 -5 系列,在朝鲜已经建立歼 -5/ 米格 -17 及其发动机的大修能力后,轰 -5 的动力保障也不难做到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尽管朝鲜的伊尔 -28 们通过源源不断的轰 -5 零部件续到今天,但如果等不到接班者,勉力维持它们到 2030 年也是毫无意义。作为一架 " 前线战术轰炸机 ",伊尔 -28 在俄罗斯的 " 精神续作 ",毫无疑问是苏 -34。但在苏 -30SM 和苏 -35 都取得了出口订单的今天,用途单一、且在 " 特别军事行动 " 中评价褒贬不一的苏 -34,能否获得国外用户的青睐本身就是个问题。
以阿尔及利亚为例,该国在 2019 年与俄罗斯签订了一份 "3 × 14" 购机合同:苏 -34、苏 -35 和苏 -57 各 14 架,当时宣称合同将在 2025 年完成。尽管这个合同当初普遍被人质疑其真实性,后来更是受到战争引发的俄航空企业交机进度影响,但如今苏 -35 靠着 " 接盘埃及 " 开始交机,苏 -57 的交付应当也只是时间问题,唯有苏 -34 暂时还没有出现 " 北非版 " 的迹象。
△ 2011 年 8 月,金正日参观新西伯利亚契卡洛夫工厂时,与生产线上的早期批次苏 -34 同框(该机同年 9 月 19 日完成国家试验)
△ 2023 年 9 月 16 日,金正恩在科涅维契机场参观包括苏 -34 在内的俄空天军各种机型
俄乌战场的经验表明,如果能够获得合适的武器,米格 -29 和苏 -25 尚能一续,但两个联队的轰 -5 如何替换,确实是考验朝鲜的难题。面对占据绝对技术优势的韩国空军,朝鲜显然也不会指望依靠 " 对称对抗 " 就能扳回劣势。如果某一天,朝鲜人选择用某种放大版 " 见证者 191" 飞翼布局攻击无人机,作为轰 -5 的继承者——就像他们已经让装备歼 -5 的部队改飞 " 新星 -9" 察打一体无人机那样——也许会是一个虽离经叛道、但情理之中的答案。
△伊朗人的整活精神,遇上朝鲜人的敢想敢干,我觉得除了不好进他们挖的山体洞库(实在不行折叠机翼啥的就安排一个)之外,只要思想肯滑坡、别跟攻击 -XX 对齐颗粒度,好像也没有什么绝对搞不了的障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