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 " 谭浩俊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中国的企业很多,被称作企业家的也很多。哪些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哪些企业家才能真正走进公众的心里,我们不妨来理一理,看看可分成几类。
——有思想的企业家,也可称作思想家。毫无疑问,这是最高层级的企业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让自己变成了思想家,也让企业变成了思想库,让企业每一位员工都成为有思想、有理想、有梦想的人。华为的任正非,就属于此类。他用自己又红又专的思想,把华为打造成了一个既可以出科研成果,又可以出科研思想的思想库。他用股份把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经营理念,让共产主义思想在华为得到发扬光大,以至于美国都要动用政府力量来打压华为,甚至用扣押孟晚舟的卑鄙手段想逼任正非就范,硬是没有达到目的。
——有哲学理念的企业家,可以称其为哲学家。被称作企业 " 教父 " 的柳传志,虽然因为没有在国际招标中给华为投票、没有研究芯片、被司马南质疑股权改革时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柳传志的 " 教父 " 形象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柳传志是一位非常务实的企业家,更是具有良好哲学素养的企业家。因为,他知道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尤其在芯片研发问题上,选择是对的。如果当初选择研发芯片,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联想了。也不是联想不该在芯片研究上下功夫,而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纵然联想拿出了芯片,中国自己的企业也未必使用,有关方面也未必支持。就像汽车产业一样,自主品牌受到过政策的支持吗?不是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品牌才有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
——专注于实业的企业家,也可以认为是实业家。这类企业家活得最累,也最艰辛,但最值得尊重,更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中国经济的脊梁。譬如娃哈哈的宗庆后、老干妈的陶华碧,任正非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没有因为利益的诱导而改变初衷,也没有资本的诱惑而放弃实业,而是一心一意地专注实业,且把企业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了。他们可能没有像有的企业那样快速做大,也没有能够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大的利益。但是,却一个个把企业做进了中国人的心里,成为最受尊敬和尊重的企业家,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
——擅长资本运作的企业家,也是很多人眼里的资本家。这类企业在中国很多,富豪榜中排名前列的企业家,多数是依靠资本膨胀起来的。他们的企业,也确实是有技术、有产品、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但是,如果没有资本运作的得心应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可能仍行走在创业之路上,步伐不会太小、太慢,但绝对没有这么大、这么快。各大互联网平台,以及与互联网、资本关系紧密的企业,都是如此。因此,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典型的资本家。
——擅长自我炒作的企业家,可以称他们为艺术家。有些企业家,论能力,算是不错;论敬业精神,也说得过去;论业绩,都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他们在起步时,都还比较踏实。只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个人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的现象,他们无时无刻都要把推销和营销自己放在首位。如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从一位营销人员成长为格力董事长,当营销人员时,依靠的是能力和努力,当了格力董事长后,重视的就是个人形象了。结果,企业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今天的董明珠,更像是一位艺术家。比董明珠更像艺术家的,是锤子科技的罗永浩,把锤子敲死了,还在营销自己,给自己搭建人设。
也许有人要问,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都很优秀,也是企业家,为什么没有分类?难度就在于,企业不是在他们手上做起来的,而是多少企业家共同的作品,把功劳算在一个人身上,不太合适。因此,只能给民营企业家分类。这一点,还需要理解。
而像许家印之流的,又算是什么企业家呢?应当是野心家,就是野心太大、私心太重,最终自毁前程,也让国家、企业和个人都遭受重大损失,成为了历史罪人。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 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