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浪潮重塑金融版图,一家根植浙江、辐射全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善为墨,在 2024 年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浙商银行 2024 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让利企业的同时,浙商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676.50 亿元,较上年增长 6.19%,增速维持在全国性股份行领先水平;现金分红比例超 30%,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位列第一梯队;普惠金融贷款增速 11%,占各项贷款比重超 2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性银行首位;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
" 只有坚持善本利他才能赢得资本利得。以善为本,善慧双修,才能行稳致远。" 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在 2024 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浙商银行从社会价值向度重塑金融逻辑,率先确立金融功能性为第一性,把 " 善 " 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以问题导向构建善本金融理论体系,举旗引领善本金融实践创新,形成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善本信用、善本信托、员工向善、问责向善等六大支柱体系,这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契合。
价值坐标系构建:解码金融发展新范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 " 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金融要回归初心使命,把功能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履行好社会责任。可以说,金融的定位发生了改变。
对于如何应对金融发展变局,浙商银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丛书之一《金融定位与价值重塑: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基》中,创造性提出 " 功能性—专业性—盈利性 " 三维评价框架 , 实现了对传统金融价值认知范式的根本性突破。
陆建强在业绩说明会上也表示:" 我有个观点,银行为什么叫机构,不叫公司、不叫企业,因为金融服务有一定公共品的属性,是有较大的外部性的,不能就金融论金融,而是要从全局看金融、从社会看金融。"
在此理论指导下,浙商银行率先确立金融功能性为第一性,构建起金融顾问、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善本信用、善本信托、员工向善和问责向善 " 六大支柱 " 体系,通过综合生态化服务当好政府的 " 金融子弟兵 "、企业的 " 金融家庭医生 ",探索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探索形成 " 浙银善标 " 评价体系 , 对 " 善分 " 高的用户加大服务力度 , 给予让利优惠政策,使更多资源投向有社会担当的企业,目前已服务 " 浙银善标 " 一级客户约 10 万户。诸如 " 苔藓产业绿色共富 "" 奶奶工坊就业帮扶 " 等金融服务案例 , 生动诠释了评价体系重构后金融资源配置从 " 锦上添花 " 到 " 雪中送炭 " 的转向。
" 差异化信贷策略与风险容忍度调整 , 则展现了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平衡商业可持续与社会可承受的调控智慧。‘评价—激励—行为’的正向循环机制 , 为破解中小微融资难、乡村振兴资金缺口等顽疾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对此表示认可。
县域金融生态圈:谱写共富实践新篇章
作为一家深耕浙江的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共富、探索县域综合金融生态上也有成功的探索。
依托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浙商银行与杭州市临平区政府联合创建 " 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 ",先行先试、为改革探路,发挥金融顾问制度优势,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 "3386 模式 " ( " 临平模式 " ) 。
临平模式重点围绕政府端、企业端、社会端等三大主体,创建了三大工具,包括为政府构建区县金融运行质量指标体系,为企业搭建数字化 " 金服宝 · 小微 " 平台,为居民定制 " 财富管理 N 课 " 培训课程,解决了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风控问题。
" 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是我行下沉服务、深耕服务的新举措、新路径。各个业务板块都搭载上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这艘大船,把业务延伸进去,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陆建强表示。
据介绍,经过两年实践,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已在浙江省内 11 个地市全面铺开,并在全国 22 个省、42 个地市、74 个区县复制推广,建立了 83 家县域综合金融生态金融顾问工作室,成为走进政府、服务地方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全面启动善本信托工程,依托慈善信托工具的改革创新 , 助力企业实现从传统以捐款方式做慈善到全方位社会财富升维的进阶,也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浙银力量。
近年来,全国多地企业家纷纷试水以善本信托反哺社会,既有关念故土的乡贤,也有支持一方企业所在地的向善企业家。
比如 2024 年 4 月,全国首单大别山革命老区慈善信托落地六安钢铁,其 150 万元善款,重点用于扶持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助老、助困等公益慈善项目,为革命老兵和老区群众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感恩其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助力乡村振兴。
2024 年 5 月,浙商银行杭州临平支行举办了 " 善本信托∙浙金 - 圣兆慈善信托 " 捐赠仪式。圣兆药物捐赠的 20 万元善款,定向用于 " 杭州市临平区病贫无忧暖心基金 " 项目,解决困难人员在政府政策给付、救助帮扶、保险报销后仍较重的合理医疗费用负担。
这些案例生动诠释着 " 善本信托 " 的底层逻辑:慈善信托不是简单的资金搬运,而是通过金融工具实现社会价值的精准赋能。
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截至 2024 年底,已完成备案善本信托项目 96 单,累计信托规模 3789 余万元,占全国同期新增慈善信托的 18%。浙商银行正不断探索 " 慈善 + 金融 " 的新型应用场景,为 " 先富带动后富 " 找到实现路径。下一步,该行将持续深化善本信托新实践,争取 2027 年实现浙江全省县市区全覆盖。
数智生态链进化:重塑产业服务新形态
面对数字化变局,金融机构如何从传统的 " 打猎式经营 " 真正走向陪伴型 " 种田式经营 "?浙商银行给出的答案是,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引领行业朝着链式生态金融迈进。《链式生态金融:数字化变局下的金融新范式》一书,正是回答如何凝聚力量、构筑起链式生态金融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模式,提升实体企业和产业生态服务能力这一核心问题。
据介绍,浙商银行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从 " 场景驱动、数业融合、产品组合、生态构建 " 四大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致力于打造业内 " 最场景 " 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当前外部环境下该行转型过程中主动构建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近年来,浙商银行相继联合正泰、蒙牛、南方电网等行业龙头企业,发布了光伏行业、奶业、电力行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带动整体金融行业对实体产业的投入,践行金融向善使命担当。
以正泰安能为例,浙商银行围绕企业产业链融资需求,提出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实现从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采购、核心企业自身生产、下游经销商销售到终端农户安装运维的融资需求全覆盖,构建了 " 端到端 " 数智化供应链金融生态。
截至 2024 年末,浙商银行已服务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通信等行业超 3500 个数字供应链项目,累计发放融资超 7000 亿元,服务上下游客户超 7 万家,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超 75%,平均融资利率较年初下降,持续让利于实体产业链客户。
接下来,浙商银行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站位,以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为指引,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为助力金融强国强省建设、奋力谱写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贡献更多浙银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