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数智经济
文|刘俊宏
编|王一粟
2025 年,vivo 重新规划了在 AI 方向的布局。
就在半年之前,vivo 研发团队还围在深圳福田的办公室里,测试让 AI 自动订餐厅。作为目前公开披露 AI 投入最高的手机厂商之一,vivo 曾无比坚信手机是 AI 落地的最好载体。凭借这股信念,vivo 先后落地了手机端侧大模型和 AI 智能体。
但如今,vivo 要跳出手机这个 " 小圈子 " 了。
2024 年底最后一周,vivo 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 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在一次参访中透露,vivo 的 MR 研发团队已壮大至 500 人,并计划在 2025 年 9 月于全国十多个城市推出高保真原型机供用户体验。
今年 3 月据雷锋网报道,vivo 整合了 AI 相关的组织架构。原 OS 产品领域下将设立 AI 领域,人工智能一部、人工智能二部划入 AI 领域。原互联网平台运营领域总经理张飞被调任 AI 领域总经理,并兼管人工智能一部,无考察期,直接向公司副总裁、OS 产品领域负责人周围汇报。
vivo调整组织架构,是希望打破 AI 应用中的 " 部门墙 "。
3 月 25 日,胡柏山在博鳌论坛上宣布 vivo 成立机器人 Lab,正式向机器人行业进军。凭借在 AI 大模型、影像领域和 MR 的空间计算能力,vivo 将聚焦孵化机器人的 " 大脑 " 和 " 眼睛 "。
" 机器人是手机行业的未来,它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正如胡柏山所说,从手机到 MR 再到机器人,在跨度巨大的三类产品之间,vivo 不仅对自己的定位认知相当清晰,还显露出了一条技术发展路径的草蛇灰线。
在 AI、MR 等技术的布局,不禁让市场开始重新打量 vivo 身上的标签。
长期以来,vivo 似乎一直是一家注重下沉市场、强渠道能力的年轻化品牌。在行业 AI 大模型和造车喧嚣尘上的近几年间,vivo 广为人知的技术积累主要还是聚焦在所有手机厂商 " 共卷 " 的影像领域。
众所周知,中国手机市场是一个玩家为 1% 市占率拼得头破血流的竞争格局。光是市场运营,就能让 vivo 四年蝉联国产手机品牌第一吗?这其中显然存在着一些误会。
或许对于 vivo 而言,高调入局机器人领域,只是想从另一个侧面强调自己的技术能力。毕竟根据 vivo 的产品节奏,预计三到五年才能做出原型机,正式推出家庭机器人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但我们仍能从改变中看出,vivo 尝试突破手机,做更多 AI 时代硬件载体的决心。从 " 造机 " 到 " 造人 ",市场也是时候重估 vivo 的技术价值了。
机器人,vivo 的
下一个十年计划?
如果说 2025 年科技公司的资本投入有 " 必吃榜 " 的话,那么机器人绝对能占得一席。
vivo 此次官宣入局机器人领域,总结下来有两点:
其一是,vivo 暂时没有做机器人全域自研的打算。vivo 现阶段研发的重点聚焦在机器人认知层面——" 大脑 + 眼睛 "。其二是,有别于市场上大多数倾向于工业制造、教育等 ToB 的用途,vivo 的机器人明确主攻消费级市场,做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
vivo 机器人项目,基本上处于内部刚刚立项的阶段。
研发具体方向和落地时间表,vivo 给出了相当 " 宽松 " 的预期。根据招聘网站放出的信息,vivo 正在积极网罗机器人方向的人才,并希望有 " 大佬 " 能够亲自带队。需求岗位包括机器人首席科学家、机器人技术规划专家等岗位,并且为这些岗位开出了百万年薪的价码。
产品落地节奏层面,胡柏山的计划是 " 渐进突围、沿途下蛋 "。针对特定场景需求,vivo 可能会对应推出能满足特定功能的机器人产品。但要拿出有一定完成度和通用能力的机器人 " 原型机 ",vivo 预期需要三到五年,正式推出用户理想中的产品,可能需要十年以上。
这相当于,vivo 先宣布了个 " 十年计划 "。在正式组建起研发团队之前,vivo 的机器人存在相当大的变量。
毕竟光是家庭机器人赛道,就包含了清洁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保健机器人等细分品类。对应已经成熟的、能提供特定服务的产品有扫地机、AI 玩具、大模型学习机等产品。这部分赛道,早已卷得不可开交。
而如果考虑通用性,则意味着 vivo 可能会做当前行业最前沿的人形机器人。以英伟达在今年 GTC 上宣布合作的 1X Technologies 公司推出的产品表现看,目前人形家庭机器人还只能给人递个衣服,帮忙把碗碟放进洗碗机的水平。比拼认知能力的话,OpenAI 投资的 Figure 在实验室中初步实现了机器人 " 大脑 " 泛化能力的突破。
图片:1X Technologies 的 NEO Gamma 机器人给英伟达 CEO 黄仁勋递衣服 来源:公司官网
不过,这些变数在 vivo 看来其实都可以从长计议。
首先,vivo 在机器人 " 大脑和眼睛 " 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vivo 手机依靠 " 蓝心大模型 " 和多年主打的影像能力,能够做到 " 认出并理解 " 拍摄画面中的物体。vivo 不需要 " 从零开始 " 研发机器人相关技术。
其次,是家庭机器人的需求确实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培育。正如胡柏山在 2024 年底的一次采访中所言," 为什么有(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大家很清楚,是因为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根据信通院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显示,从现在到 2028 年,我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约在 20 至 50 亿元。2028 年到 2035 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场景逐步落地,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 50 至 500 亿元。到 2035 年到 2040 年,机器人开始在服务场景落地,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 1 千至 3 千亿元。在市场需求爆发之前,vivo 有相当多的时间可以 " 慢慢发育 "。
图片:预测中国 2025 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预测数据基于《世界人口展望 2024 年修订版》
或许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会看到 vivo 机器人的实质性进展。但熟悉 vivo 投入风格的人也能意识到,在 " 本分文化 " 的指导下,vivo 对研发的态度一直都是 " 少押注,押注即是重注 "。
" 人工智能是所有技术创新的最底层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应该去‘过饱和’地投入。"
正如 2017 年阿尔法狗震动行业时,vivo 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所强调的。vivo 投了 8 年 AI,如今得到了 AI 大模型、MR、基于 AI 优化的操作系统、AI 影像等一系列能力。
官宣投入机器人,代表 vivo 再次选择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不喜欢追风口,
vivo 对技术有的是耐心
在手机行业的技术周期中,vivo 不太喜欢 " 追风口 "。
长期以来,市场对 vivo 的认知是一家擅长运营线下渠道,主要面向下沉市场和年轻用户,产品主打时尚和影像标签的手机品牌。
回顾近几年手机厂商追逐过的风口,vivo 一直都相当低调。
例如当其他手机厂商尝试入局智能汽车领域时,vivo 也曾在 2020 年对汽车产业链进行过调研。调研之后 vivo 发现技术可复用性只有 10%,遂果断放弃深度投入的想法,转向到做好手机与车机的互联,服务好自家用户的汽车智能体验。
在 2024 年 vivo 开发者大会上,当光锥智能问到 vivo 为什么要特意展示与零跑汽车的合作时,一位工作人员解释称," 我们跟零跑在车机上有深入合作,主要是因为很多汽车用户其实也是我们的用户 "。
在过去的十年里,vivo 其实也有过不少创新产品。例如 2018 年 vivo 推出的 vivo APEX 整合了屏幕扬声器、屏下摄像头等一系列非常激进的技术方案。vivo 希望用这款超前的产品,打破市场对 vivo" 只会谈 " 音乐、拍照、轻薄的标签。
图片:vivo APEX 来源:网络
vivo 从这场尝试中,也看到了激进的代价。虽然 " 真 " 全面屏能带来更好的显示效果,但很难靠这点拉开品牌差异。最关键的是,为了配合屏下摄像头及其他配件使用,屏幕的分辨率需要降低,后置摄像头的 " 底 " 也做不了太大。
在产品与理念的冲突中,vivo 意识到堆参数和堆技术不能直接实现高端化。思前想后,vivo 不想为了超前的技术,放弃过去品牌已经建成的壁垒。
从这之后,vivo 重新确立了产品战略和研发方向,并在 2019 年先列出了设计、影像、系统、性能的四大目标。vivo 在具体的参数和量化指标之外,开始追逐起一些极其需要耐心培育的结果。
最明显的案例在 vivo 自研的操作系统上。目前 vivo 有 Origin OS 和蓝河 OS 两大操作系统,分别应用于手机和可穿戴产品。底层逻辑上,vivo 都用 AI 对两个系统进行了重构,都有一系列的工具链和软件栈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专门优化。两者的区别是,蓝河 OS 是 vivo 用 Rust 语言编写,是强调安全和偏向分布式硬件的操作系统。
" 蓝河现在还不完善,目前没有用于手机的计划,但未来相信会广泛应用的 "。一位 vivo 系统研发人员这样向光锥智能展望道。vivo 也有像华为鸿蒙一样的壮志雄心。
谈到 vivo 对 AI 大模型的投入,诚如 vivo 副总裁周围曾引用《孙子兵法》的" 先为不可胜 "的概念道。" 我们不是说一定要做什么功能、模块、产品,而是要抓住这个趋势,就像蒸汽和电力这样的百年变革一样,提前做饱和投入 "。
对技术的耐心,也让 vivo 形成了与其他手机厂商完全不同的发言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在发布会和内部讨论中,vivo 经常使用 " 用户 " 和 " 体验 " 的概念。
"所以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AI 大模型能力之于智能手机是一个渐进式的提升,不是 0 到 1。AI 对整个换机潮的驱动力是不大的,它无法带动用户从 0 到 1 的体验提升。"
正如胡柏山所说,对于 2024 年手机厂商们纷纷讲述的 AI 故事,vivo 其实一直都明白。AI 的竞争本质上是长跑,不存在 AI 拯救手机行业的幻想。所有的技术投入,都会在合适的时机,起到合适的效果。
从 2019 年开始,vivo 每年的研发费用几乎都过百亿元。截至 2024 年 10 月,vivo 在 AI 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 230 亿元,且 AI 研究院的研发人员数量也从 2019 年的 1000 人增加至 2000 多人。去年年底,vivo 的 MR 研发团队也已经壮大至 500 人。
在这个过程中,vivo 也悄悄 " 爬上 " 了手机销冠的位置。2021-2024 年,vivo 四年蝉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手机销冠。虽然手机市场极度内卷,各家厂商拉不开太大的差距。但 1% 的领先,已经说明了太多。
今年,是 vivo 成立的三十周年。在新年致辞里,沈炜没有提计划,也没提业绩,更没说技术研发想要达成什么效果。反而是讲了一些关于用户的 " 梦想与热爱 "。
或许,vivo 在这三十年里并没有改变。只是 vivo 要从手机厂商的身份出发,到更多元的智能硬件中去了。
光锥智能"AI 交流群 "已建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GZZN2019)沟通进群。
联系我们
王一粟
创始人 / 主编
ID:cishicike000
※添加时请备注公司 + 姓名 + 来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