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2016 年,林文婕从家乡广东 " 飞 " 到了西藏林芝。这一 " 飞 ",她作出了一个重大抉择:此生,她要成为 " 一棵树 "。
姑娘看上去小巧,心胸却大着呢!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毕业后,就心心念念要做一些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
这不,听说广东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要招人,她义无反顾报了名,把自己新的人生起点放到了西藏林芝巴宜区中学数学老师这个岗位上。
初到林芝,因为高原反应和饮食不适,林文婕一个月就瘦了十来斤。更让她头疼的,是学生们薄弱的学业基础——
有的国家通用语说得磕磕巴巴,听老师说话像听 " 天书 ";有的上中学了还算不清加减乘除,一做数学题就掰手指头……
问题出在哪儿?个别谈心、入户家访……几个星期下来,林文婕找到了症结:不少学生觉得学习太枯燥,提不起兴趣。于是,她 " 对症下药 ":从孩子们的生活里提炼教学内容,让每堂课都从雪域高原上 " 长 " 出来!
" 丁零零…… " 上课铃响了,林文婕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手里拎着一把藏族传统乐器扎木念。
" 同学们,谁来给大家演奏一曲?" 话音刚落,台下一片欢腾,一只只手臂 " 哗 " 地举起,像一片小树林。
" 扎西,你来!" 林文婕点了手举得最高的那一个。一首悠扬动听的乐曲过后,她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振动原理与声音传播。学生们瞪大眼睛听着," 啧啧 " 有声—— " 原来琴声是这么‘飞’进耳朵的!"
男生洛桑活泼机敏,可提起数学就摇头:" 算过来算过去,一个脑袋三个大!" 林文婕发现他特别喜欢玩电脑,就循循引导:" 洛桑,你知道电脑是靠什么‘思考’和说话的吗?是 0 和 1!多简单的两个数字呀!你说,为啥叠加在一起就这么神奇?"
" 对呀!为啥呢?" 洛桑的好奇心被激发了。
林文婕从二进制讲起,娓娓道来。从此,洛桑爱上了数学,走进了一个奥妙无穷的新天地……
介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时,分析藏袍厚度与昼夜温差的关系;讲解 " 黄金分割比例 " 时,带同学们欣赏唐卡,揭示其背后的数学规律;精心设计 " 虫草数量统计 "" 收入计算 " 等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 " 大显身手 " ……为了帮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她还和同事一起编写了《汉藏对照数学术语手册》,从此,孩子们再也不用对着 " 平行线 "" 立方体 " 等概念死记硬背了。
林文婕关心的,不只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一个寒冷的冬日,她长途跋涉去牧区家访。结束后,那个长睫毛的女生依依不舍把她拉到牛粪炉边烤火:" 还想和您说说话。" 跳跃的火光里,学生俨然成了 " 小老师 ",教她怎么把火烧得更旺,怎么辨识牦牛毛织物的品质优劣……
林文婕心里一动:这样的教学,才最入脑入心。于是,她面向全校开设了 " 微型自然课 "。
冬日里,她带上显微镜,和学生一起在校园后面的山坡上等雪。当晶莹雪花落在学生手心里,孩子们透过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微观世界的神奇美妙,欢呼声在冰天雪地间传得很远、很远……
林文婕只想默默地付出,她没有想到,孩子们给她的回报却是那样的丰厚。
一个雨天放学后,她走到教学楼门口,才发现忘了带伞。正踌躇间,身后响起一声轻唤:" 林老师,给!" 随即,手里被塞进了一把伞。
转身看去,一个男孩双手护着脑袋冲进雨中。
" 快回来!打伞!" 林文婕急得大喊。
" 我不怕。您别淋湿啦!" 男孩回头,灿烂地笑。林文婕这才看清,他是朗加,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
何止一把伞呢?
看到她支气管炎犯了咳嗽不止,几个学生徒步两个来小时,去山上挖来止咳草药贝母根,用洁白的哈达包好,悄悄放在她宿舍门口。
一位阿妈在女儿毕业时,捧来家里开得最好的一盆花送给她:" 孩子以前不敢和外人说话,在您的鼓励下,能当着那么多人演讲了,大家都给她竖大拇指呢!"
毕业生曲珍休假回家乡,特意来看她:" 老师,您教的知识会跟我一辈子。我看着云彩飘过山尖,会想起您讲的季风是怎么形成的;给别人介绍糌粑,用的是您讲的发酵原理…… "
" 这片土地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 林文婕说," 我再不是那雪山峡谷间飘浮的云朵,而是一棵树,根须深深扎进尼洋河畔润泽的大地…… "
(本报记者 杜羽 傅强 尕玛多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