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降本增效的硬通货
3 月 31 日,硅片龙头 TCL 中环(002129.SZ)官方宣布,210 硅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 200GW,预计外销市占率达 60%,保持技术与销量双领先。
由于 "430" 与 "531" 两大政策节点倒逼,光伏行业掀起抢装潮。N 型 TOPCon 电池片、210 系列硅片等高效产品供需失衡,价格快速上涨。根据硅业分会公布的最新硅片价格,3 月以来,单晶硅片价格已经连续 4 次上涨。
截至 3 月 28 日,N 型 G10L 单晶硅片 ( 182*183.75mm/130 μ m/256mm ) 成交均价在 1.20 元 / 片,周环比涨幅 0.84%;N 型 210R 单晶硅片 ( 182*210mm/130 μ m ) 成交均价在 1.45 元 / 片,周环比涨幅 3.57%;N 型 210 单晶硅片 ( 210*210 mm/150 μ m ) 成交均价在 1.55 元 / 片,环比持平。
根据硅业分会分析,硅片价格再次上行,主要原因还是终端抢装机潮的短期刺激。
目前,210RN 硅片价格涨幅较大,而 G10L 硅片价格涨幅较小,主要是下游 210RN 电池需求较大,G10L 电池需求相对较小。其中,N 型电池片价格从 0.28 元 /W 涨至 0.33 元 /W,硅片价格涨幅达 10%-15%,亦使得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订单排产率提升,议价能力增强,短期利润弹性显著。
然而,虽然当前 210 组件市场价格触底反弹,但行业产能过剩与技术迭代压力实则共存。" 冰火两重天 " 的市场环境,折射出光伏产业正处于新旧技术周期交替的关键节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正从规模优势,向技术引领的方向演变。
在此背景下,210 产品的技术代差优势大放异彩,由于其恰好契合当前光伏电站投资方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成为了市场上的硬通货、客户订单的首选。TCL 中环作为 210 的创始者和推动者,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笔者认为,与其说是 210 接住了需求上涨的 " 泼天富贵 ",不如说是市场再一次验证了 210 的技术经济性,验证了这一场由中环始于 5 年前的技术路线转移,将战略驶向大尺寸的 " 价值蓝海 "。
2019 年,TCL 中环全球首发 210 大尺寸硅片,光伏从此进入大尺寸化时代。大尺寸硅片技术,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尺寸加大,而是兼顾了性能、制造复杂度与成本结构的行业降本增效最佳解决方案。
TCL 中环基于晶体生长、切片工艺等底层技术积累,构建起的 210 技术体系,堪称是持续深耕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
更值得注意的是,210 作为一项平台化技术,其高兼容性能够灵活适配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厂商需求,又能够帮助企业在供需错配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抢占订单。
笔者以为,抢装潮的本质是光伏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的缩影,也折射出那些能将降本增效转化为技术红利的企业,方能在行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9 年以来,210 技术始终是 TCL 中环的蓝海战略,当行业聚焦尺寸标准化时,中环已通过技术、制造、生态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新时代的棋局。
02 中环的棋局
一根硅棒从晶体生长炉中诞生,到最终成为屋顶或荒漠中的发电单元,每个环节的技术进步都是环环相扣的,普通做法是需要上下游的协同与精准配合。TCL 中环的解法是用一套合纵连横的棋局,解答自己的话语权。
首先,以硅片尺寸革新为原点。TCL 中环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半导体技术储备,推出 210 大尺寸硅片,加速了行业的高效率、高功率、大尺寸发展进程,同时开发了成套制造技术,解决了大尺寸单晶制备、晶片切割及产业化难题,在全球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纵向来看,打通光伏和半导体两大产业的硅片技术,是 TCL 中环最聪明的做法之一。大尺寸技术,原本用于生产半导体芯片所需的硅片,后又由中环应用于光伏领域,推动了光伏组件发电效率实现 " 跨越式 " 突破。同时,半导体领域积累的硅材料研发经验为光伏技术突破提供了基础,去年中环就把硅片厚度从 140 微米降到 100 微米,直接省下近 7% 的硅料成本。
横向来看,TCL 中环用 210 大尺寸硅片做底子,精准适配 TOPCon、HJT、BC 等多元电池技术需求,再配上独特的叠瓦组件,不仅实现了发电效率的突破,又能抵抗阴影遮挡带来的损耗。这种技术混搭不仅能够满足沙漠电站和居民屋顶等应用需求,还可以为市场上各项技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再看边界:智慧工厂和 " 蜂巢式制造 "。
传统工厂依赖设备大型化摊薄成本的路径已逼近极限,智慧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让同一条产线弹性适配多品类生产,用数据算法挖掘微观生产环节的降本空间。例如,TCL 中环银川工厂的 AI 实时调控 3000 多个拉晶参数,机器学习优化超薄硅片切割工艺,本质是将生产流程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字模型。这种用代码重塑物理世界的创新,让硅片厚度每下降 10 微米就带来度电成本 0.5% 的优化,开辟出 " 越精密越经济 " 的新赛道。
" 蜂巢式制造 " 正在替代传统的中心化生产模式。国际贸易理论指出,企业需在关键市场建立具备完整技术内核的本地化节点,既规避贸易壁垒,又能深度融入区域供应链。TCL 中环的沙特基地项目正是在推进这种理论的实体化。
技术 + 制造的 " 棋盘 " 是光伏新时代的制高点,谁掌握标准制定和规则设计的话语权,谁就握住了产业生态的棋局。
TCL 中环的解法是,当 210 硅片逐渐成为行业标配,以生态协同重构行业竞争逻辑和价值创造的模式,以其大尺寸、高功率、高效率为纽带,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研发、制造及应用等核心环节,进而带动产业链一体化创新,构建出完整的 210 生态圈。
03 长期主义的果
210 自诞生以来,凭借着技术创新和平台化优势,将彻底改写光伏的竞争格局。究其根本,它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系统效率的进化与升维。这似乎与 DeepSeek 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在 AI 领域的长期投入,体现为对底层算法的持续优化,通过低成本服务加速 AI 普及,赋能中小企业和开发者。
除此之外,TCL 中环仍坚持押注下一代技术,当下又将硅片薄片化推向极限,已率先具备 T100 半片量产能力。这种对技术代差的追求,使其在 N 型产品市场中亦抢占先机。
在全球光伏产业经历深度调整与周期波动的当下,TCL 中环的棋局,正在书写中国光伏从价格内卷到价值输出的新范式,也为国内制造业的全球化转型提供了长期主义样本。
不论在什么行业,长期主义都是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仍以光伏为例。
短期来看,抢装潮带来的价格反弹和库存去化,将有助于一众光伏公司修复估值;但对于不少中小光伏企业或跨界玩家来说,其业绩反弹更可能是 " 阶段性回血 " 而非根本性反转。
长期来看,行业仍未彻底出清,二线及以下企业仍可能面临出清风险,可能在政策窗口期结束后再度爆发,低价竞争或卷土重来,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难以为继。但对于光伏龙头而言,其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和常识相反,每一轮牛市,都可能是亏钱的机会。唯有经风见雨、致力于技术迭代创新深筑根基,并在周期底部有实力 " 做多 " 的长期主义者,方能无论跌宕起伏,都能笑傲江湖,迎来一个又一个新高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