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 "保险八卦女",
由业界贼有良心的八卦姐打造。
重要提示: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美腻专业的八卦姐?
表急,这样做,我们就不会走散在茫茫人海了: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的 " 保险八卦女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上一次的文章,尽管八卦姐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理赔的过程、未成年人身故责任设计的背后原因,都揉碎了讲明白了,仍然有不止一个 " 人都没了,还不赔钱,有理吗?" 这样的留言。
由此引发了今天这篇文章,虽然重疾险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确实不是个简单好懂的东西。即便对于业内人士,部分问题也只有碰到具体案例的时候才会去思考。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为你解决一部分困惑。
by 会更勤快的八卦姐
Q1:重疾险的起源和本意
重疾险是医生发明的,起源于 1983 年南非的一名心脏外科医生马里尤斯 . 巴纳德,他用医术救了很多人的命,但是后来发现大部分家庭患者出院后无法承担生活开支,不得不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重回 " 牛马 " 生活,不仅无法得到应有的休息和康复,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由此,他发明了重疾险,希望能为重疾病人提供康复治疗、护理和营养等费用损失的补偿。
可以看出,重疾险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为了应对治疗费用,而是为了缓解患病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
中国在 1994 年引入重疾险,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粗放发展,后来逐渐规范化,又经历了竞争非常激烈的白热化时代,最终到现在,在 30 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是一款非常成熟且各方面都受严格监管的保险产品了。
Q2:什么是重大疾病,标准怎么定?
自从 2007 年开始,行业协会牵头相关专业人员制定了首个《重大疾病标准定义》,2021 年又出台了新定义,框定了重疾险必保的 28 种重疾和 3 种轻症,对甲状腺癌分级赔付,轻症保额上限做限制等。
这 28 种重疾和 3 种轻症,是有标准定义的,保险公司重疾险必须 "copy paste",没有任何修改空间。
但是,即便不是行协统一定义的疾病,也不会由保险公司随心所欲,通常是会跟再保公司沟通,在考虑保险医学、费率水平、实操可行性、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的结果之上,给出定义。之前心肌炎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公司对 " 严重心肌炎 " 的定义不完全一致,但大方向是差不多的。
保险公司理赔的依据,也正是这一个个疾病定义。
除此之外,个人感受、通俗意义上认为的 " 大病 "、身体上的病痛程度,都不是重疾险理赔的依据。
Q3: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赔付?
医疗险需要进行治疗、有实际花费,才可以进行 " 报销或理赔 ",重疾险则通常被简单称为 " 确诊就赔 ",但实际上 " 确诊 " 二字,可能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一种手术,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重疾险的三种赔付标准 / 状态:
(1)确诊即赔 , 如:
最典型的疾病就是恶性肿瘤重度,俗称的癌症。但是即便是癌症,它的确诊也不是 " 一下子 " 的,尤其是重疾新定义之后,标准相对更严格了:
至于组织病理学,也有明确定义:
在旧定义的重疾险中,细胞病理学检查也可以作为诊断依据,相对更容易一些,最典型的就是甲状腺癌穿刺作为理赔依据,可参考。但是新定义下,必须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而组织病理学,俗称判断癌症的 " 金标准 ",一般都是在手术之后出结果,没有这个诊断,也就无法达到重疾险中确诊的条件。
所以确诊二字,听起来简单,在现实中很可能是一个涉及较长时间、流程的过程。
(2)达到某种状态且持续一定时间可赔,如:
严重脑中风后遗症、瘫痪、严重脑损伤、语言能力损失、严重心肌炎等,如:
在汤圆暴发性心肌炎的案例中,其中一个争议的焦点,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持续 180 天,这也是为什么暴发性心肌炎并不等同于严重心肌炎的一个点,更详细的解释,那篇文章有写。
(3)实施某种特定治疗或手术可赔,如:
重大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手术等,如:
所以还是那句话,究竟能不能赔,看条款、看定义。
对了,之前收到不少留言,说老定义的重疾险,穿刺结果也不让作为理赔依据,保险公司说必须要手术,请大胆致电公司热线,对着条款跟他们说这样做是不对的。
Q4:提前给付到底是什么意思?
目前在售的大多数重疾险,都是提前给付,对应英文为 accelerated,加速,提前。简单来说,就是把重疾责任和身故责任融合在一起,更通俗的理解为寿险和重疾共用一个保额,秉承 " 先到先赔 " 的原则,假如先得重疾,那么赔付重疾保险金,合同终止,寿险保障也就没有了;同理,如果先身故,那保单当然也终止了。
与之相对的是额外给付,就是重疾和身故保障独立存在,互不影响,重疾赔完以后寿险保额不会减少。
设计上的差异直接带来保费的差异,提前给付的保费会比额外给付的便宜不少。
如果是多次给付重疾险,首次重疾赔付之后,保单不会终止,但是现价和身故保障随着首次重疾险的赔付而终止。
你可能会说,我不想要这样的,想都能赔的,可以啊,那就多交保费呗
Q5:轻症中症 / 豁免 / 两全,要加吗?
说完了重疾责任,再说说一些扩展责任。
第一个是轻症,它满足了大家 " 疾病没那么重,但是可以先拿一部分钱 " 的心理。这样一方面让我们有 " 获得感、体验感,没白买 ",另一方面,通过早治疗早干预,也能把疾病扼杀在初级阶段,对客户的身体和保险公司都是有利的。当然,和轻症相关的更重要的利益是轻症豁免,但是因为发生率的变化以及甲状腺癌的重新分类,新定义之后,轻症豁免的保费肉眼可见地涨了。
另外一个是附加两全(或用两全主险,搭配附加重疾险),则满足 " 没得病钱还能拿回来 " 这样的传统诉求。它其实就是在重疾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储蓄或养老的功能,俗称 " 有病看病,没病养老,但别忘了世上并无两全法,这类产品虽可以略微兼顾两方面的功能,但要真正要老或增值,还是要通过其他产品来解决。
综上,我认为轻症和豁免可以加(当然,也要考虑保费的因素,毕竟,重疾险最大的还是转嫁重疾风险),两全的优先级排在后面。
另外,如果是夫妻互保或父母给孩子投保,那可以优先考虑附加投保人豁免。
Q6:到底要不要搭配寿险?
如前面提到的,虽然现在重疾险通常含身故责任,但是通常为共用保额,赔付了重疾责任后,身故保障也就没有了。所以,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还要配置单独的寿险,可以是定期寿险,也可以是终身寿险,也可以两者搭配。这里说的终身寿险,是指偏重保障和杠杆比的终身寿险,而不是这两年广为流行的增额终身寿,后者虽然也叫终身寿,主要是侧重在增值储蓄部分,而非保障。
对于未成年人,本来我一直觉得身故保障不是重点,甚至也不会给孩子买。但是从暴发性心肌炎事件来看,其实孩子的身故保障也是有必要的,即便只能 10 万 20 万的,或许在万一的某一天也是个慰藉(但我同时又想到,在推荐父母给孩子准备身故保障时,接受度是不是比较差?毕竟,中国人连谈自己的生死都很难,何况孩子)。
Q7:医疗险能替代重疾险吗?
当然不能,医疗险最多就是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随着 DRG 的普及,普通甚至中端医疗险获赔的范围会越来越受限),但是得了重疾,远不是 " 做完手术,休息两个星期,就可以整装待发重返职场 " 的概念。很多人对五年生存期这个概念不陌生,只要能挺过这个关键时期,重疾患者的健康和生存状况就和常人一样。所以如何度过这个五年,就非常关键,医疗资源、钱、信心、科学的康复手段,缺一不可,而钱可以说是整个过程的基础。以前有个说法叫大家最好能买到 5 年工资水平的重疾保额,但这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八卦姐最近研究了医疗期,对重疾险保额的配置有了新想法,更多内容可以看这里。
Q8:消费型重疾险,真香 or 真空?
消费型重疾险,顾名思义,约定的期间内(比方说 20 年,30 年,保到 60 虽 /70 岁 /80 岁)发生重疾赔重疾责任,但是如果不发生重疾,到期保单就终止,没有返还之类的概念,你可以理解为这些年交的保费就是 " 消费 " 掉了。至于身故责任,早年的消费型重疾险其实大多数是不含身故责任的,就是啥都没有,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当然就是便宜。但是会存在一个风险,就是某个人花几万甚至数十万买了一个重疾险,结果身故了却一分钱拿不到。虽说从法理上过得去,但是情理上不容易说通,也因此出现不少诉讼纠纷。所以,现在部分消费型重疾险身故可以返保费(极少数返保额),做个 " 兜底 "。当然,不同的设计势必带来不同的保费。
还是以暴发性心肌炎事件为例,其实保险公司的赔付并没有错,但是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他买的是纯消费型重疾,完全不含身故责任的话,恐怕争议会更大。
专业理性成熟之路,于中国保险业而言,不仅是行业,也包括市场和客户。
Q9:重疾险太贵了,不划算?
经历了这几年预定利率的调整和重疾定义的变化,以及各项费用方面的管控,重疾险的性价比确实不如以前,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回到以前,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利率进一步下降之前,以及肺癌恶化发展趋势来看(补充一点,内地的重疾险全部都是保证费率的,疾病恶化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现在能买到的重疾险,仍然是我们能买到最好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最年轻费率最低的一天,也是身体状况最好最不用担心加费除外甚至拒保的时候。
另外还有人说,感觉拿到的钱没有交的保费多,这其实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只会在保费交完以后理赔。但事实上,没有人能预知风险会发生在哪一天,八卦姐也没想到年纪轻轻就把重疾险给理赔了呀。到那一天你就会发现,交的保费和理赔的金额比,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如果再算上后续不用交保费省下来的钱,以及赔完一次仍然有效的二次三次重疾保障,只会觉得,重疾险 . 真香 . 人间值得。
本来觉得基础性的问题,点到为止就好,一写起来又觉得,这也要说,那也要讲,生怕哪个点没讲到位,让理解出现偏颇。
下次,干脆来个 PPT 吧,干脆来个直播吧,干脆来堂课吧。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不就是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么。
最后的最后,八卦姐想说一下,现在整个行业都大力推个人养老金,这没错,但是保险保险,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抛弃重疾和身故保障,否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和责任的缺失。
共勉。
保险八卦女
二十余年保险产品经验,只为你讲述保险有关的故事。
勾搭八卦姐:baguajiejie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