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评论 3 月 26 日,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落成典礼暨全新电动车型 P7 下线仪式正式举办。这一天有着特别的意义—— 1999 年 3 月 26 日,第一台国产雅阁在黄埔工厂成功下线,奠定了广汽本田在国内中高端轿车市场的领军地位;26 年后的同一天,全新广汽本田 P7 驶下新能源工厂生产线,实现了企业从 " 燃油经典 " 向 " 智电先锋 " 的战略跃迁。
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智造实力如何?
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总投资 35 亿元,年产能 12 万辆,融合了 30 多项全球领先、50 多项国内领先及近 60 项 Honda 全球首次应用的技术工艺。
在数智化方面,该工厂通过数字化与智能科技的深度整合,实现全链路数据贯通和智能高效柔性生产。具体表现为:MES 系统与设备监控系统 100% 数据连接,提升生产计划与实绩联动响应速度;
冲压车间采用全伺服生产线,最快 3.75 秒生产一个 / 一对冲压零件,且机器人完成 100% 自动装箱;焊装车间焊接 100% 自动化,应用行业首创的焊接 AI 检测,确保车身焊点 100% 合格;
涂装车间采用行业先进的定量机和喷枪系统,结合视觉定位系统,实现 100% 全车自动涂胶,打胶精度达 0.5mm;
总装车间整体自动化率达国内汽车行业水平近 3 倍,导入零件自动配送 AGV 及直供输送线,物流效率提升 25%。
在零碳实践方面,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通过全流程绿色生产和全方面节能降碳,实现 " 投产即零碳 ",重新定义绿色智造的行业标准。例如,厂区草坪和石子除装饰外,可吸收雨水并重复利用,尤其适合南方多雨气候。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 12 月 19 日,该工厂获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声明证书,实现 " 投产即零碳 ",将环境效益前置到生产源头,开辟绿色制造新路径。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广汽本田围绕 "2045 年前(力争 2040 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 的企业碳中和战略,通过新能源工厂、红树林生态保护行动等深度绿色实践,努力成为汽车行业碳排放管理的领跑者。
在产业模式革新方面,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融合 Honda 全球多个海外工厂的智慧结晶,整合华为、科大讯飞等本土先锋科技,形成 " 全球经验 + 中国方案 " 的技术生态,为全球其他新能源工厂建设提供可借鉴模板,开创合资车企 " 反向技术输出 " 的新路径。
2024 年 7 月 1 日,广汽本田在公司成立 26 周年之际,正式发布 " 蕴新智远 " 企业战略转型升级计划,以 " 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 " 为战略方向,在新阶段蕴育新可能,汇聚人的智慧和智能科技力量,推动企业在智电时代持续稳健发展,让梦走得更远。这座新能源工厂的落成,正是广汽本田 " 蕴新智远 " 战略落地的核心支撑和关键举措。
P7 下线,广汽本田第一款智电好车
基于全新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 W 架构打造的广汽本田 P7 正式下线。
在活动现场,我近距离静态体验了这款新车。我认为它是一款有品质的好车。从造型到用料,再到车机娱乐交互系统,广汽本田 P7 展现出极高的成熟度。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外观设计符合大众审美,车机系统在科大讯飞的技术支持下,具备强大的连续多语义交互能力。从产品力来看,广汽本田 P7 表现均衡,没有明显短板。
此前,合资品牌纯电动汽车在智能化领域存在短板,但在以广汽本田 P7 为代表的 2025 年新车中,这一问题已得到中国技术的有力弥补。
广汽本田 P7 的品质也十分强悍。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采用全流程 RFID 智能 MES 系统,为每台 P7 生成 " 数字 ID",集成上万个生产环节数据,实现从冲压到总装的全生命周期品质追溯。P7 车身高强度钢占比 68%,其中热成型钢占比 25%,融合高级兼容性车身设计,扭转刚度达 4 万牛 · 米 / 度,标配 13 个安全气囊,荣获 2024 年 CCB 中国十佳车身。
在电池方面,广本 P7 应用宁德时代和 Honda 高标准定制的 90 度高能量密度三元锂大电池,续航能力出色。电池采用 12000 吨一体化压铸全铝外壳,比传统焊接更坚固,碰撞安全性能远超行业标准。
此外,P7 的耐用性和品质感也实现了同级别的全面跃升。车身采用全方位铝锌涂层防腐防锈,搭配高耐性持久透亮 2K 清漆工艺,相比传统 1K 清漆,漆膜厚度提升 50%,漆面平滑度提升 57.8%,流平性更佳,耐酸性提升 97%,耐擦伤性提升 28%。
新智造的背后,是广汽本田累计千万产销奠定的品质基因。例如,坚持 "120% 合格率 " 标准,进行 400 多项出厂检测,并对 P7 整车进行了超过 150 万公里的极端环境测试,只为确保新车交付时 100% 的品质。
好车如何大卖?
但要问:这款新车能否大卖?我认为,挺难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广本 P7 的姊妹车型东本 S7。东本 S7 在今年 3 月 7 日已经上市,新车共推出单 / 双电机两个版本,开拓者版(单电机)售价 25.99 万元,领航者版(双电机)售价 30.99 万元,尽管官方还为单电机版提供售价 9,000 元的和售价 19,000 元的选装包,综合优惠甚至最高能达到 86888 元。
巧合的是,当晚还有广丰铂智 3X 上市,一款合资紧凑型纯电 SUV,将官方售价打到了 10.98 万到 15.98 万元,入门价格和吉利银河 E5、比亚迪元 PLUS 等自主品牌销量大户处于同一区间,更加聪明的是喊出了将产品的高阶智驾、激光雷达与 14 万元级别划了等号,上市 1 小时订单破万。
舆论纷纷将广汽丰田铂智 3X 与东风本田 S7 进行对比,对前者的溢美之词冲破了社交媒体。
这也反映出,在如今极度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果说官方售价就是 1,后面的一连串综合权益就是 0,没有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官方售价,综合权益就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游戏和文字游戏,消费者基本不会再去关注。
而新车第一炮没有打响,即便通过 4S 店终端绞尽脑汁给出更多优惠,也只能属于亡羊补牢,更可怕的是,对品牌营销的节奏和信心带来的打击。
因此,广汽本田 P7 的官方售价将决定这款车能否大卖。
但,广汽本田能给出比东风本田更有颠覆性的价格吗?答案恐怕是不能。合资品牌体系的束缚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姊妹车型的价格虽说不会相同,但也不会相差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哪怕前车之鉴已经有了,但那个坑,后车可能也绕不开一点。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在营销和市场体系上,需要广汽本田给出更有想象力的创新举措。
比如上汽大众在燃油车上开创的 " 一口价 " 模式,不仅让上汽大众在销量上尝到了甜头,更是让上汽集团其他品牌也有了可以借鉴的方法论,甚至一汽 - 大众也学起了 " 一口价 " 模式。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广汽丰田,从铂智 3X 的价格与营销亮点的精准性上,都能够看出中方主导、外方 " 听劝 " 的味道。
广汽本田在 P7 的上市上,能否给出足够有魄力、足够有脑洞的价格策略与营销方式,答案不久就将揭晓。
最后:
再多说几句。无论是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体现出的智造高水平,还是广本 P7 的诞生,都是本田汽车转型战略中按部就班的一步。对于本田自身来说,它给出了到目前为止最好的智能电动车作品,但将其放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它的销量能否配得上它的品质,对广汽本田股东双方都是一次考验。
毕竟,本田在中国市场也很久没有爆款新车了吧,这一次,广本请大胆一点。
(图 / 文 网通社 魏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