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3-20
青春叩响“银发时光” 西京学院“小候鸟管家”播种温暖的“养老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面对我国 2.9 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西京学院商学院惠艳玲老师带领团队以 " 代际互助 " 为纽带,用八年时光书写了一份温暖的养老答卷。自 2016 年起," 小候鸟管家 " 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大学生与银发族的深度联结,不仅为社区老人送去青春温度,更走出一条 " 学生助老、老人育生 " 的双向成长之路。

八年坚守:从 " 课堂作业"到 " 生命关怀"

故事始于一次社区调研。2016 年,惠艳玲老师发现社区老人面临 " 数字鸿沟 "" 就医无人陪 " 等困境,而大学生群体正渴望社会实践平台。师生团队走访 10 余个社区,通过入户调研百余位老人后,决定以 " 需求对接 " 为核心,开启这场跨越代际的温暖实验。经过需求分析与方案论证,团队整合资源,构建起 " 需求收集 - 服务匹配 - 质量监控 " 的闭环机制。从此,服务从生活细节切入:每周上门帮老人采购药品、整理家务,手把手教学微信支付、视频电话;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在外工作的子女发送老人生活照片;推出四大基础服务模块——陪聊、代购、助医、智能机教学,学生按需 " 接单 "。八年间,服务清单随老人需求迭代升级,新增陪诊就医、智能设备教学等特色项目,累计服务了 50 余位老人。

双向奔赴:当银发智慧遇见青春创意

在服务中,老人与青年共同书写着 " 双向奔赴 " 的温暖篇章。75 岁的张奶奶在大学生指导下学会网购鲜花,在她的巧妙装饰下,小屋温馨而芬芳;行动不便的李爷爷每周最期待 " 理疗日 ",与志愿者一路说说笑笑成了他的幸福时光。而对学子而言,这更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老行动的生动课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小魏说," 帮王阿姨开网店销售手工鞋垫,这次实践让我把 O2O 商业模式真正落到了实处。" 八年间,200 余名参与者全部完成志愿服务认证,超半数学生将项目经验写入求职简历,为职业生涯添上温暖注脚。项目负责人指出," 这种‘以老育新’的模式实现了代际互动的双赢——老人们获得智能化时代的温情守护,学生们在真实场景里锤炼本领。当银发智慧遇见青春创意,养老实践就既有传统温度又具时代感。" 这种打破代际隔阂的服务模式,正在构建出产教融合的独特育人场景。

科技赋能:打造"指尖上的互助社区"

如今," 小候鸟管家 " 正插上数字翅膀。团队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服务 " 点单式 " 预约:家属可在线选择陪诊、代购等服务,实时查看服务轨迹。更令人期待的是 " 老幼互助站 " ——项目组计划在社区打造共享空间,老人教学生剪纸、书法,青年教老人用智能设备,让代际互动突破传统服务范畴。

八载春秋,西京学院的 " 小候鸟 " 们用 3000 余次上门服务、5000 小时陪伴,编织出代际互助的温情网络。" 养老不应是孤立的生命课题,而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契机," 惠艳玲老师表示,当青年在助老中理解生命厚度,当老人在互动中触摸时代脉搏,这种双向赋能的养老模式,正为社会文明播撒新的种子。(尚磊)

编辑 / 苏若萱

相关标签

养老 西京学院 教学 数字鸿沟 产教融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