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财经 03-19
首次季度盈利背后,零跑汽车的喜与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理想独占盈利高地的局面,似乎正在被打破。

3 月 10 日,零跑汽车发布 2024 年财报,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 8000 万元,毛利率飙升至 13.3%,创下自成立以来最高值,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也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盈利企业。

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商业史上最朴素的生存法则,往往藏在损益表的加减乘除里。在眼下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盈利大考、亏损泥潭苦苦挣扎之际,这份成绩单无疑打了一剂强心针。二级市场上,3 月 13 日企业盘中最高价 50.4 元,一举创出历史新高,市值约 670 亿港元。

打铁要趁热,3 月 12 日零跑汽车发布首款 B 系列产品—— B10,预售 48 小时内订单就达到 3.17 万台,为达年度目标开了个好头。

不禁疑问,行业焦灼洗牌中,零跑汽车能够异军突起,究竟做对了什么?猛烈势头能否就此持续、还有什么隐忧呢?

  从 " 半价理想 " 到 B10 爆发,两张名片撬动市场

规模效应加精细化运营,这是零跑的一次厚积薄发。

营收大增,主要得益于整车及备件交付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市场整车保有量上升带来的增值服务收入提升。具体来看,全年电动汽车及部件销售营收 316.3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89.1%;服务及其他销售收益 5.3 亿元,同比增幅 5200%,主要源于保有量增加带来的延保、维保、车联网等增值服务收入增长,以及新增的仓储服务等业务收入。

换言之,销量就是一切这句话再次被零跑印证。2024 年,零跑汽车总交付量达到 29.37 万辆,同比增长 103.75%,在造车新势力品牌中同比增速最快,体量居造车新势力前三。其中,C 系列车型表现亮眼,累计交付 22.51 万辆,占总销量 76.6%,同比增长 112.9%。公司表示,第三、第四季车型销售结构变化,毛利更高的 C 系列车型销量占比上升。

靓丽销量背后离不开产品力支撑。2023 年 3 月零跑推出全新款增程 C11,全面对标理想,但价格只有理想的一半,被称 " 半价理想 "。2024 年 3 月零跑 C10 上市,依旧对标理想,喊出 " 创造移动的家,幸福的家 " 口号。创始人朱江明甚至公开放言,零跑 C10 就是在每一个细节上对标理想 L7。但从双方售价上看,理想 L7 指导价区间为 31.98 万至 37.98 万元,而零跑 C10 预售发布价格定在 10.98 万起。

这次新发售的 B 型轿车,也完成顺利接棒。预售价格区间 10.98 万元至 13.98 万元,510 激光雷达智驾版 12.98 万元。B10 搭载高通 8650 智驾芯片和激光雷达,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智驾,支持高速 / 城区通勤智能领航辅助等高阶功能,未来可通过 OTA 持续升级。3 月 12 日,据同花顺快讯,零跑汽车公布,B10 预售 48 小时订单达 3.17 万台。

在朱江明看来,B10 是业内首款将带激光雷达硬件的高阶智驾产品下探至 12 万元级别的车型,展现了零跑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不仅如此,B10 的软件服务也终身免费,进一步体现了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底气与诚意。

的确,作为 B 系列首款车型,B10 首战告捷鼓舞人心、也至关重要。按照零跑汽车的计划,2025 年内完成 B 系列产品布局,包括紧凑型 SUV B10、中型轿车 B01 以及运动型掀背车 B05。其强调,B 系列产品面向中国最大的汽车细分市场,将成为公司 2025 年 50 万台销量目标的重要增长点。

除了产品,渠道建设是起量的另一条腿。2024 年零跑汽车以经销商为主、直营为辅的新零售模式初步建成,截至年末已布局 695 家销售门店、427 家服务门店,覆盖 264 个城市,绝大多数为 4S 店形式的零跑中心,弥补了新势力常见的服务短板。朱江明表示 2025 年零跑汽车服务门店将突破 600 家," 未来,服务也将成为零跑品牌的新名片 "。

一句话,手握产品服务两张名片,零跑汽车锚定了性价比、质价比,沉下心一点点筑起的新零售模式壁垒,让其最终成功销量崛起、实现业绩扭亏。而 B10 的首战告捷,也只是一蝶开胃小菜,全年 50 万台的销量大戏还在后面。

  探寻省钱秘籍全域自研 + 成本控制为什么销量这般重要?

重资产、长周期、高门槛,决定了汽车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扭亏为盈的的同时,零跑毛利率同频提高。2024 年三季度为 8.1%,同环比均有可观改善。四季度更飙至 13.3%,创下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零跑汽车表示,系整体销量上升,带来规模效应,整体固定成本下降。深入一度看,企业一直坚持全域自产自研,核心零部件自研比达到 60% 以上。通过平台化、集成化策略,不同车型间尽可能的共享更多零部件,深研深用省钱、协同秘籍,成为提质增效、做透性价比的一把利器。

以主力车型 C 系列为例,80% 零部件通用化率,C10 和 C16 能共享底盘、车灯、座椅等核心部件,开发第二款车只需新增 20%-30% 成本。据同花顺数据,零跑汽车 2023 全年销售成本 294.7 亿,比 2023 年涨了 76.8%,远低于收入增速(92%),即每多投入 1 元成本,收入增加 1.2 元。

据钛媒体,按照产品规划,在 B10 产品后,零跑还会发布 B 系列另外一款车型 B05,朱江明透露。"B 系列将有 88% 的零部件共享率 "。副总裁李腾飞也表示," 自研自制零部件的毛利对我们来讲很重要,我们整车的大部分毛利最终实际上体现的是我们自制这部分零部件的毛利。"

更值一提的是,零跑汽车还在探索自研自制零部件的外供。就在本月初,其与中国一汽对外官宣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并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

看看一哥比亚迪的一路逆袭、大杀四方,左手自产右手外供、双驱双动是一个重要支撑。

可以说,低定价还能保持盈利,源于零跑的成本控制力、自研自产给其留下了充分的腾挪空间、成长空间。

2024 年第三季度,企业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为 41.09 亿元,同比增长 13.8%。销售开支仅 5.5 亿元,远低于同期营收增速。" 成本定价 " 战略黏住了市场,而销量上升又缓解了低价压力、提供了自产自研 " 子弹 ",形成良性闭环,扭亏为盈自然就只是时间问题。

  销量开局不利自研 " 含金量 " 待提未来竞争力追问

当然,硬币总有两面。全域自产自研之路也并非没有隐忧、短板。零跑做的是基础硬件自研,比如保险杠、座椅、芯片也主要聚焦基础的 L2 级,相较一些竞品高举高打的智能化自研、特别是今年以来的智驾平权大潮,有待提升核心竞争壁垒。

据长江商报,智能驾驶一直被外界视作零跑汽车短板,目前市场中尚无较大声量。虽然朱江明将 " 技术创新 " 视为零跑快速发展的秘诀。可说千道万,还是不如白银一片。看看关键的研发费,创新壁垒及发展后劲到底如何仍要打个问号。

以 2024 年为例,研发投入虽增长 51%,可 29 亿元的规模低于一些头部竞品。理想、蔚来、小鹏 2023 年研发费是 106 亿元、134 亿元、53 亿元。比亚迪更是在过去 14 年里,有 13 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有时候甚至是同期净利润的数倍。

所谓不创新无未来。这些企业之所以愿意烧钱研发,看的是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在长期主义维度下,零跑能否保持持续竞争力、从一时盈到持续盈还是一个问号。

从研发团队看,零跑财报提及,2024 年公司明确 " 端到端大模型 " 智能驾驶系统研发路线,组建了智能技术研究院,形成一支 500 余人的智能驾驶团队。目前已成功实现高速领航辅助(NAP)、城市领航辅助(NAC)、高精度记忆泊车(HPA)等功能成果。但较头部仍有差距,比如比亚迪智驾研发团队规模已达 5000 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零跑汽车称," 计划于 2025 年底前在全新 LEAP 3.5 架构上实现城市领航辅助(NOA)功能,全面跻身智能驾驶第一梯队。"

而竞品们同样没闲着,还以比亚迪为例,2025 年初就放出大招,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全系车型将标配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首批 21 款车型同步上市。价格区间下放至 7 万远起。让高阶智驾技术直接普及大众市场,一时间声惊四座。带动行业趋势下,车企们纷纷提出智驾平权相关计划,零跑面临的竞争压力想来自知。

业内人士指出," 新四化 " 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则是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最佳载体,成为中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新引擎。

" 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智能化带来的全新体验。"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表示," 但是智能化发展的每一小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投入。与此同时,倘若将研发成本直接分摊到单车上,提高单车的售价,就会在价格战频发的市场中更加被动。"

换言之,零跑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研发与销量的平衡性影响着盈利走势,进退维谷间对投入决策产生牵绊。2025 年 1 — 2 月,零跑汽车累计销售 5.46 万辆,同比大增 167.8%,但高增速能够持续多久呢?据长江商报,管理层提及,零跑汽车 2025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将有小幅回落。主要由于 2025 年 1 月和 2 月销量同比均增长,但相较去年 12 月份月均 4 万辆的销量仍有差距。

3 月 11 日媒体沟通会上,朱江明表示,2025 年零跑汽车给出全年超预期指引。预计销量达到 50 至 60 万辆,同比增幅 70% 至 104%。零跑汽车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将在 2025 年力争全年盈利的目标,全年毛利率目标是 10% — 11%。

这意味着,月均销量最少要保持在 4.1 万辆以上,那么上述前两月的销量表现显然是开局不利。同时,虽然四季度扭亏,可 2024 全年净亏仍达 28.2 亿元。从 2020 年算起,近五年累亏超 160 亿元。

3 月 13 日,何小鹏在 2025 春季发布会上表示 : 小鹏汽车员工已超 2 万名,今年小鹏汽车营收要达到 500 亿元 ~1000 亿元级别,这在其它行业已经不是一家小企业,但是对于汽车公司来说还远没有走出生死存亡期,小鹏汽车还坐在 ICU 门口,我们会继续努力,继续笃定地前行。

虽然零跑汽车体量更大、亏额更小,可上述发言仍应对其有借鉴意义。能够肯定的是,志在打一场盈利翻身仗、销量翻倍战的零跑,2025 注定是关键一年,不乏看点及挑战。

如何在智驾平权、创新大赛中,增加 " 全域自研 " 含金量、可持续发展后劲?如何在价格战咄咄、研发费增长下,做好成本控制、保住性价比壁垒?如何破解销量开局不利,实现先抑后扬、兑现全年盈利目标?一道道考题等待朱江明作答。

  海外 " 奔跑 " 危与机,舞台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好在,国际化为零跑汽车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早在 2023 年 10 月,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 Stellantis 就与零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计划投资约 15 亿欧元以获得零跑 20% 股权,并且共同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负责海外业务。

国际车企巨头真金白银的投入、战略资源赋能,本身就是对零跑技术、品牌、产品力的认可。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零跑汽车累计出口量 13726 台。已在全球建成超 400 家集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网点。其中,欧洲地区突破 350 家,亚太、中东非洲及南美市场服务网络延伸至近 50 个国家和地区。

展望 2025 年,零跑国际将形成 550 家以上的渠道规模,构建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服务体系。零跑汽车计划持续深化欧洲市场,并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目标在 2025 年实现海外销量同比翻倍增长。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透露,"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海外四个大区,主要是在欧洲开了将近 500 家网点,所以 T03 和 C10 也陆续有用户定单的交付 "。

舞台多大,梦想就有多大,全球化无疑给零跑汽车的规模化、盈利水平打开新的遐想空间。只是,出海不是度假,除了晴空碧波更多暗礁巨浪,市场瞬息万变,竞争者既有特斯拉、比亚迪等先发优势明显的老对手,又有当地车企阻击、以及政策、关税壁垒的挑战。再加上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如何快速适应复杂环境,保障海外供应链和本地化制造顺利推进,考验着零跑的整体决策与风险管控能力。

一句话,大市场更强竞争。从季度盈利,到冲刺全年盈利、大提年销目标,一个个喜讯振奋人心,却也提升了外界期待度、达成难度、竞品重视程度。叠加新一轮的价格战、智价平权大潮,凸显补短板、夯壁垒的重要性。

喜忧交织中,狭路相逢勇者胜、智者赢。属于零跑汽车的自证大戏,刚刚拉开序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零跑汽车 零跑 朱江明 激光雷达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