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阿里入股圆通以来的首次减持。
3 月 12 日晚,圆通速递发布了关于 5% 以上股东大宗交易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
圆通速递股东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杭州灏月 ")计划自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转让圆通速递股份不超过 6893.51 万股,拟转让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 2%。杭州灏月系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内企业,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发展战略和资金筹划考虑。
阿里为什么要在此时减持圆通?为什么是圆通,不是通达系其他公司?所有的非核心业务现在好像是在经历一场 " 鱿鱼游戏 ",下一个会是谁呢?
首次减持,套现近 10 亿元
阿里和圆通的故事最早追溯到 2005 年。圆通是国内第一家和淘宝签约合作的快递公司,顺利赶上了电商发展的红利。从 2006 年到 2008 年,圆通网络淘宝日均件量从 2000 件激增到 28 万件。早期凭借敢为人先和 " 全年无休 " 的理念,圆通飞速发展。
2015 年,阿里首次战略入股圆通。阿里创投以及云峰基金合计主子 25.3 亿元,共计占比 20%。强强联合下,当年圆通实现业务量全行业第一。
在 2016 年,圆通选择在上交所借壳上市。消息称,阿里创投以 7.72 元 / 股和 10.25 元 / 股分两次认购股份,总投资约 25.2 亿元,进一步巩固股权。
2020 年 9 月,阿里高价增持,强化战略控制。阿里网络以 17.406 元 / 股的价格从圆通创始人喻会蛟夫妇手中购入 3.79 亿股,总价 66 亿元,持股比例增至 22.5%。此时的增持可能除了有期待上市股价能上涨。也有借圆通为菜鸟在跨境物流和航空货运方面铺路,互相深化合作的打算。
可以说,阿里这一阶段的投资,主要还是通过资本绑定通达系,为自己的电商业务服务。
时间来到 2023 年,阿里启动 "1+6+N" 组织变革进行 " 分拆 ",更加注重核心业务,非核心的业务的命运是被出售或自己尽快盈利。
阿里网络将持有圆通的 3.79 亿股(约 11%)以 13.15 元 / 股转让给同属阿里系的杭州灏月,持股主体变更但总比例保持 20.65%。
杭州灏月还是阿里旗下的企业,这样的操作相当于 " 左手倒右手 "。按照 2020 年的增持成本,此次转让导致阿里网络浮亏约 16 亿元,但其实阿里创投早期低成本持股仍实现 15.5 亿元收益,整体勉强对冲掉了。这就是说目前阿里只是小亏。
后续一段时间里,阿里也对投资的其他公司陆续进行了同样的换手操作,包括苏宁易购、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丽人丽妆等等。早先阿里投资的领域非常多,这样能把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划分的更明确,同时也有助于后续的减持。
从阿里把圆通近半的股份转让给杭州灏月开始,就已经暗示了圆通被减持的命运。果不其然,今年 3 月阿里首次公开减持圆通。杭州灏月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圆通不超过 2% 股份,套现约 9.4 亿元。
截至目前,杭州灏月持股占总股本比例为 11%,阿里巴巴旗下 " 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 和 " 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分别持有 9.08% 和 0.54%。三家企业合计后,阿里巴巴总共持股 20.62%。
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 2%。也就是说减持过后阿里整体还会持有圆通的 18.62% 的股份,依然能是第二大股东。圆通创始人喻会蛟夫妇持股 36.8% 为第一大股东。
实际上,阿里还拥有申通 25%、中通 8.9%、韵达 2% 的股份。截至 2024 年年末,阿里巴巴还持有 50 万股百世集团的 ADS。圆通为什么被阿里减持?通达系接下来会被陆续减持吗?
为什么要减持圆通?
阿里减持圆通,是为了回笼现金流,把经营重心放到菜鸟身上。
在 2025 财年 Q3 财季中,菜鸟是阿里所有细分业务板块中唯一一个收入负增长的。同时由于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及国内物流业务的利润下降,经调整 EBITA 为 2.35 亿元,同比下降 76%。
这样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对此,报告给出的解释是对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
今年 2 月份也有消息称,阿里已全面收购菜鸟小股东的剩余持有股份,并同步对员工所持菜鸟股权激励实施全量退出计划。这也是为了增加更多的控制权。
调整的方向是菜鸟集团中和电商相关划分给淘天、速卖通等业务本身,例如 " 电商物流部 "、" 电子面单 " 团队等等;物流、仓储等服务还是归菜鸟集团。
马云曾说," 菜鸟从第一天诞生起,它的使命就不是做送货,而是帮助快递公司送货,帮助物流公司更好。"。但最新的调整可以看出,菜鸟远离了梦想,国内正在变成一家纯粹的快递公司。
菜鸟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两方面,首先是国内继续服务淘系电商,其次是跨境出海。但是菜鸟季度经调整 EBITA 大幅下滑,明显急需输血。
为什么是圆通?
被出售和减持,市场第一反应是这家公司的业绩出现了问题。出乎意料的是圆通的业绩表现很好。
圆通 1 月份的业绩简报显示,圆通快递产品收入 53.4 亿元,同比增长 1.5%;业务量完成量 22.7 亿元,同比增长 5.5%。2024 年 Q3 圆通快递营收同比增长 2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0.2%。
但减持圆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阿里是中通快递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8.9%;第三大股东是中通的董事兼运营副总裁赖建法,持股比例为 8.0%。阿里减持中通,就会直接错失第二大股东的地位。按照 2024 年全年业务量来说,中通快递的市占率达到 19.4%,是快递行业第一。在国内电商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阿里不愿意减弱对中通的控制权。
也不会是申通。2023 年在阿里陆续放生非核心业务时,菜鸟和申通之间捆绑的更紧了。菜鸟供应链将作价近 39 亿元受让阿里旗下德峨实业所持上市公司 25% 股份,交易完成后,菜鸟将持有申通 25% 股份。甚至阿里或菜鸟还可以行权,将持有申通 46% 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申通已经成为 " 嫡系 " 快递。更像菜鸟生态的试验田。
阿里曾向申通总部大规模派驻专业管理团队,推动 " 去桐庐化 " 改革,引入阿里企业文化和数字化管理经验。这种直接介入经营的行为在通达系中独一无二(如圆通、中通仍由创始人家族主导),表明阿里将申通视为 " 亲自下场 " 参与快递竞争的标志信号。
阿里推动申通从传统加盟制快递企业向 " 数据 + 科技 " 平台转型,例如引入菜鸟的智能分单系统、自动化分拣技术,显著提升申通的运营效率。
申通接入菜鸟的智选仓配网络,成为淘系电商 " 次日达 " 服务的主要承运商,与阿里业务形成强绑定。
虽然圆通和菜鸟在海外也有合作,但菜鸟在海外投入更重,未来难保不会产生竞争。同时申通目前主要业务经营区域集中在中国大陆,暂未规模化布局海外业务,未来不会像中通和圆通一样可能会产生竞争关系。
韵达的股份占比很低,出售带来的回血少,但不排除早已经被阿里卖完的可能性。因为大宗交易连续 90 天减持不超过 2% 的股份是不需要公告的。现在韵达和阿里的投资关系好像 " 薛定谔的猫 "。
显然圆通是其中最合适的选择,目前在通达系里面是股价最高的,而且阿里的股份很多,减持 2% 也不会影响第二大股东的地位。
" 断舍离 " 后,阿里狂赌 AI
2025 年开年,阿里就已经开始了一波断舍离。对待完全不能给电商、AI 等业务带来效益的,阿里是快刀斩乱麻,完全放弃这些公司的股份。例如亏本 93 亿甩卖银泰百货,再亏本 131 亿抛售高鑫零售。
与之相比,仅对圆通减持 2%,已经是比较小的变动了。阿里把圆通 11% 的股份转入杭州灏月,还是说明一些迹象。如果后续随着菜鸟的发展,阿里很有可能会陆续减持。
阿里把未来更多赌在 AI 上。天翼智库数据显示,2023 年前,人工智能领域在阿里投资领域金额占比为 4%,2023 年后,这个数字跃升至 50%。最新的业绩电话会议上曾表示要投入 3800 亿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
不管怎么说,断舍离之后的阿里能轻装上阵了。
参考资料:1. 电商派,阿里巴巴正在大量出售旗下资产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请点击一下 " 在看 ",
或者,把它转发分享给需要的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