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03-08
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 “生态痛点”演绎美丽蝶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获 "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称号的省会城市、"2023 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第二名 "" 全国玩水避暑目的地榜单第一 "…… 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这些荣誉背后," 打好碧水保卫战 " 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贵阳南明河综合治理,正是以生态优先引领绿色转型,打造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示范样本。‌

▲南明河一景。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南明河,贵阳市的 " 母亲河 ",是乌江一级支流、长江二级支流,流域覆盖面积大,涉及领域广,对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支撑和保障作用。

在贵阳市民的记忆中,南明河曾是 " 推开窗就闻恶臭,路过时掩鼻疾走 " 的生态痛点。随着国家将 "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南明河的治理成效也成为检验减污降碳攻坚战成果的 " 碧水 " 样本。

传统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难以应对山地城市地形高差,截污管网在贵阳喀斯特地貌中犹如 " 漏水竹篮 ",既无法有效收集污水,又造成二次污染,南明河陷入 " 反复治、治反复 " 的怪圈。

2013 年起,参与南明河治理的中国水环境集团通过 " 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 " 的创新理念,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在南明河流域展开了一场系统性、前瞻性的综合治理,还贵阳市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污水厂被拆分为地下处理层、操作层与地面景观层,彻底解决臭气、噪声等邻避问题,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沿南明河流域新建及改扩建下沉式再生水厂 24 座,总处理规模达百万吨级,直接回补河道生态基流,年补水量超 4.5 亿立方米。

▲贵阳河滨再生水厂航拍

再生水厂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核心设施,与之伴生的污泥处置也至关重要。过去 " 治水不治泥 " 的粗放模式,与贵阳 " 生态立市 " 的目标不符,城市快速发展,亟需更环保、高效的处理技术实现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南明河治理过程中,率先将污泥资源化纳入到生态治理的系统中。

针对污泥处置难题,中国水环境集团通过生物干化、稳定化技术将污泥转化为绿化用土或建材原料,实现无害化与资源化双赢,破解了 " 最后一公里 " 污染难题。

如今,南明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全年 80% 时间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沉水植物覆盖率从 15% 上升至 85%,水生植物种类突破 23 种;底栖动物种类达到 33 种,浮游动物 16 种,优势鱼类种数多达 29 种,贵州特有物种多斑金线鲃重现河道,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接近 " 非常健康 " 状态,河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

▲白鹭在南明河上捕食泥鳅。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南明河成为生态环境部 " 第二批美丽河湖 " 优秀案例,治理保护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 "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 " 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绿色低碳成为贵阳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持之以恒深耕生态文明建设。南明河治理无疑是其中最为生动的实践,这一成果也为全国城市河流治理贡献了可复制的 " 贵阳经验 "。

▲人们在南明河畔休闲散步。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周欢 / 编审 黄聪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南明 贵阳 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