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 MWC 大会,真正的主角可能不是 5G-A、6G,也不是 AI,而是边缘计算与边缘云。
MWC25 已开幕,雷科技报道团正在巴塞罗那展会现场,给大家呈现一手报道。国内头部移动通信巨头,如中国移动领衔的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等,均在展会现场展出了 5G-A、6G 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近几年爆火的 AI,更是高频出现。可 5G-A/6G 也好,AI 也好,只是工具,如何发挥其价值,要看使用这些技术的产品或产业。这届 MWC 大会上,通信行业软硬件企业不约而同展示的边缘计算,就关系到新技术在的落地。
作为国内头部移动通信企业,中兴在 MWC25 现场展出了全栈智算基础设施,包括液冷数据中心、智算服务器、通算服务器、无损高速交换等设备,以及可部署满血版 DeepSeek 大模型的 AiCube 训练推理一体机。
(图源:雷科技摄制)
相较于现有的云侧和端侧部署 AI,能够充当边缘数据中心使用的 AiCube 不仅使用简单、易操作,而且数据私密性更有保障,灵活性也更好,可满足企业用户对于分布式计算和数据安全性的高要求。
以 PC 为主要业务的联想,在 MWC25 大会上除了展出多款 AI PC,也推出了市面上首款入门级 AI 推理服务器 ThinkEdge SE100,并喊出了「重新定义 AI 灵活性和效率」的口号。
ThinkEdge SE100 的体积比传统服务器小 85%,拥有更高的便携性,支持 GPU,且功率仅为 140W,插电即可用,可在任何地区实现企业级 AI。其低成本的特性,即便是小型企业也能承担得起,出色的抗震性和防粉尘设计,则令 ThinkEdge SE100 能够适应更多环境。
最关键的是可混合云部署和机器学习的特性,能够将计算、存储、网络等服务下沉至边缘节点,为用户提供接近本地化的云服务,也能进行分布式计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与大名鼎鼎的中兴、联想相比,广和通在普通消费者群体中的名气要小很多,但同样实力不凡。广和通在 MWC25 大会上公布了全矩阵 AI 模组及解决方案「星云」系列。该系列产品严格来说属于端侧 AI,算力覆盖 1T-50T 多种配置,支持运行通义千问、DeepSeek 不同参数量的大模型。
例如 18T 算力的版本,可端侧运行 70 亿参数的 AI 大模型,3.2T 算力的版本,则仅能满足轻量化 AI 任务。的确,限于成本、体积等等因素,纯粹的端侧 AI 难以运行参数量较大的 AI 大模型,尤其是对于企业用户而言,一旦多人同时需要使用 AI,端侧 AI 的算力资源很难满足需求。
过去因算力、隐私安全、数据传输效率的影响,边缘计算设备份额不断增长,却尚未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如今,即将普及的 5G-A 和已启动标准化项目的 6G,或将成为边缘计算爆发的推动力。联想表示,预计到 2030 年,边缘市场将保持近 37% 的增长速率。
但未来的边缘计算不会纯粹在边缘设备进行 AI 训练和推理,大概率会以小规模数据中心或云节点的形式部署在网络边缘,为周边的用户和设备提供云服务,支持多种应用、大模型的部署和推理。
AI 大模型造成的冲击,已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但如何高效率、高安全、低成本部署和使用 AI 大模型依然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使用率较高的云侧 AI 大模型数据需要上传至云端,存在泄露的风险,延迟也相对较高。端侧 AI 可以避免数据上传,可本体部署参数量大的 AI 大模型成本太高,且不利于算力资源分配。
边缘计算则是指靠近数据源或用户的算力节点,具备延迟低、响应速度快的特性,能够承担即时性较强的任务,也能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分布式架构则令边缘计算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即便部分边缘节点出现故障,也不会导致整个边缘计算系统崩溃。
边缘云则将云计算的能力延伸至网络边缘,与中心云和物联网形成「云边端三体协同」,兼顾边缘计算低延迟、快速响应特性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本地化、分布式计算,以及拥有极高的自由度。
边缘云是一个集存储、网络、平台服务于一体的小型数据中心,将在工业自动化、交通、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领域发挥极大作用。但数据仍需上传至云端节点的问题,导致其在处理数据量较大的任务时,对于网络会有较高要求,而 5G-A 和 6G 则恰好为边缘云数据传输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 MWC25 大会上,芯片厂商高通不仅发布了支持 5G-A 的 X85 基带,还公布了第四代跃龙平台,并将与 IBM 合作,基于 5G-A 和 AI 技术,将企业级生成式 AI 从云端拓展至边缘。联发科则表示,通过混合计算将设备云变成边缘云,是 6G 时代的关键组件。移动通信巨头中国移动则以上下行三载波聚合方案,提升了 5G-A 的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并以 AI 技术对数据传输进行智能感知和调控。
在 5G-A 技术的加持下,边缘计算将为边缘云提供本地化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支撑,边缘云则将通过云计算资源整合,拓展边缘计算能力的边界。
对于企业而言,靠近节点的边缘云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交互和 AI 推理的即时性与效率,并保障信息安全。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等场景,边缘云比传统的云计算更加可靠、高效。
(图源:雷科技摄制)
另外,AI 大模型纷纷开源,也将成为助力边缘云普及的重要因素。以 DeepSeek-R1 模型为例,由于其可以免费商用,企业无需支付巨额成本,还能使用数据对其进行特定训练,从而提高模型的专业性。
还有一些企业针对专业场景开发出了开源模型,如百川智能的 Baichuan4-Finance,专注金融领域,可免费商用。这些大模型的到来,将进一步降低中小型企业部署端侧 AI、边缘计算、边缘云的成本。
在 MWC25 上,通信企业介绍 5G-A 和 6G 时,普遍围绕 B 端场景,强调这些技术在 B 端的作用。边缘计算和边缘云同样如此,联想、中兴都认为边缘计算设备可以降低中小型企业的负担,但较少被提及的 C 端场景,边缘云同样有不少作用。
例如云游戏行业可以将游戏渲染分配至距离用户较近的节点,天翼云游戏便通过边缘云实现了云电竞,带给用户画质更清晰、帧率更高、延迟更低的游戏体验。之前因技术不成熟,云手机存在延迟高、服务器卡顿等问题,以失败告终。基于边缘云,这些问题同样可以改善,低延迟、高性能的云手机将成为可能。
不只是手机,在超快速的 5G-A、6G 网络,以及低成本 AI 方案的加持下,未来电视、笔记本电脑等诸多产品可以实现云端化,本地设备将不再需要性能强大的芯片、超大容量的内存和闪存。以边缘云和 AI 两大技术,智能调控云设备占用的资源,能够大幅降低用户使用高性能设备的成本。
5G 广泛部署至今时间已经不短了,但对于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却不够大,原因或许在于适合 5G 技术的其他产业尚未成熟。如今 AI、边缘计算、边缘云的到来,对于数据传输速率、延迟的要求越来越高,或将在 C 端场景发挥出 5G、5G-A,乃至未来登场的 6G 的价值。
得益于新通信技术高带宽、低延迟的特性,边缘云将同时赋能 B 端和 C 端场景,实现部分设备云端化。价值不断被挖掘的边缘云,也将有机会高速发展,与边缘计算、云计算形成互补,处理复杂度相对较低、即时性要求较高的任务。AI 大模型还可以在云计算平台完成训练任务后,配置到边缘云平台,以实现低成本、低延迟推理。
MWC25 内容精选:
前瞻预热
1、MWC 25 首发前瞻:国产科技巨头领衔,AI 依然是最大主角?
2、MWC25 终极前瞻:国产手机、6G、AI 眼镜都有,太期待了!
3、超越 OV!联想手机 24 年海外飘红,MWC 25 还要放大招?
5、3 月新机前瞻:华为新机领衔 MWC,AI 与影像是主线
新品报道
1、太阳能充电、屏幕三折叠!你永远猜不准联想的下一台 PC | MWC25
2、带 AI 的 " 诺基亚 3210"、耳机给手机充电,HMD 这些新品太酷了!
3、三星 A56 亮相 MWC!让 AI 手机更便宜,三星与苹果不谋而合
5、只要 2899 元!努比亚 Flip 2 发布,竟然还有 AI | 直击 MWC
深度观察
1、MWC 首日观察:荣耀三星搞 AI,小米真我玩镜头,高通联发科死磕基带芯片
2、MWC 上的 AI 狂潮:云手机火了," 完全体 "AI 手机呼之欲出?
3、AI 眼镜大战 MWC25:AR 显示是标配,生态互联成下半场焦点
4、MWC 上的通信革命:全面吃上 AI,5G-A 成熟,6G 还没影
5、直击 MWC25:智能汽车高频出现,"AI 出行 " 未来已来?
产品体验:
1、2899 元!努比亚 Flip 2 首发评测:国民小折叠能打吗? | MWC 新品
探展 Vlog: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