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技 03-03
裁员 + 供应链迁徙 = 惠普的“去中国化”,联想、华为和小米们笑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 3 月 3 日,惠普 CEO 恩里克 · 洛雷斯(Enrique Lores)宣布,到本财年结束时,面向北美市场销售的产品中,中国制造占比将低于 10%,并将 90% 的业务转移至泰国、墨西哥。而在前不久,惠普在名为 "Future Now" 的成本削减计划中刚刚裁掉了超 9000 名员工。

根据惠普财报披露,供应链迁移计划将产生 12 亿美元重组费用,但预计每年可节省 3 亿美元运营成本,这包含关税节约(美国对华加征 25% 关税)、劳动力差价(泰国人力成本仅为中国 60%)及物流优化收益。

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整合周期需 2-3 年,期间生产效率可能下降 15%-20%。

分析人士表示,这一决策显示出惠普正处于关税压力、地缘政治与 AI PC 时代竞争三重变量交织的复杂态势之中。面对老对手的战略转移,联想、华为、小米等中国品牌正在摩拳擦掌。

IDC 数据显示,2025 年 AI PC 出货量将占全球市场 23%,而联想凭借先发优势,在商用领域已占据 38% 份额,惠普若未能及时跟进,可能错失年均 15% 增长的 AI PC 红利。

依托中国成熟供应链,联想的单位产能成本比惠普泰国基地低 12%,更关键的是,在消费级笔记本产业,中国制造仍具不可替代性,2024 年全球 78% 的 PCB 板产自我国长三角地区。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成为悬在跨国企业头上的 " 达摩克利斯之剑 "。

惠普首席财务官凯伦 · 帕克希尔曾指出,若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 10% 的关税,则每台电脑的生产成本可能增加数十美元。面对利润本就微薄的 PC 行业(平均利润率仅 5%~10%),这一冲击直接推动了惠普的供应链迁移决策。

然而,供应链迁移面临巨大挑战。一台笔记本电脑涉及 1600 多个零部件,建立完整的本地化供应体系需数年时间。

惠普通过 " 区域化二级供应商库 " 和模块化设计缩短周期,但其代工厂广达、群光电子等配套企业的同步迁移,仍可能因新兴制造基地的产业配套不足(东南亚电子元件本地化率仅 58%)导致成本波动。

惠普的 " 去中国化 " 策略已引发连锁反应。尽管公司强调 " 继续服务中国市场 ",但用户担忧产品型号减少、售后服务缩水等问题。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三季度惠普在中国 PC 市场份额跌至 9%,年增长率下跌了 23%。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贡献了全球近 30% 的 PC 销量和 60% 的零部件供应。惠普的撤离不仅导致供应链断裂,还加速了本土品牌的替代。华为、小米等企业凭借高性价比和 AI 技术应用抢占市场,更多中国用户表示未来会更倾向选择国产品牌。

当前,PC 行业正经历技术驱动的转型。微软 Windows 10 支持的终止(2025 年 10 月)将触发 2 亿台设备的换机潮,而现在,惠普可能就会与这波巨大的市场机遇,至少在中国市场,擦肩而过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惠普 供应链 联想 华为 小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