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02-26
撕掉“传统B2B”标签:透视焦点科技年报中的AI三重进化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跨境电商赛道经历结构性调整的 2024 年,焦点科技交出了一份颇具韧性的成绩单:全年营收 16.69 亿元 ( +9.32% ) ,归母净利润 4.51 亿元 ( +19.09% ) ,扣非净利润增速同步达 19.08%。这份增长背后,是其核心业务中国制造网 ( MIC ) 的持续发力——该平台贡献了公司 82.14% 的营收,13.56 亿元的收入规模同比增长 8.78%,展现出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定性。

中国制造网的护城河体现在三个维度:

1. 用户生态的良性扩张:2024 年平台收费会员数增至 27,415 位,同比增长 11.5%,创历史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现金回款增速 ( 超 10% ) 跑赢营收增速,说明客户预付意愿增强,业务 " 蓄水池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 20.31% 至 11.53 亿元,为 2025 年收入奠定基础。

2. 全球化流量运营:通过 15 个小语种站点布局,MIC 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实现流量突破。全站买家注册量同比激增 28%,尤其菲律宾、阿联酋等地的直采大会,将中国建材、新能源产品的供应链优势与当地基建需求深度对接。

3. ARPU 值的战略取舍:尽管会员数增长,ARPU 值从 2023 年的 5.07 万微降至 4.95 万,这折射出公司差异化策略——不同于阿里国际站的 " 会员数量优先 ",焦点科技更侧重高净值客户服务,通过 AI 工具提升客户留存而非单纯涨价,这种 " 以退为进 " 在存量竞争时代更具可持续性。

不过,传统 B2B 平台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TikTok 等社交电商正在侵蚀中小买家的采购习惯;另一方面,大客户对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升级。焦点科技显然意识到这点,其合同负债中 20% 以上的增速,暗示着客户对增值服务的付费意愿提升,这为后续 ARPU 回升埋下伏笔。

财务透镜下的增长质量:ROE 五连涨背后的效率革命

过去五年,焦点科技的 ROE 从 2020 年的 8.43% 阶梯式攀升至 2024 年的 18.37%,完成了一场漂亮的 " 戴维斯双击 "。拆解杜邦公式会发现,驱动引擎并非杠杆放大 ( 权益乘数仅从 1.26 微增至 1.42 ) ,而是净利率从 15.14% 到 27.38% 的跃迁,这背后是一场贯穿组织毛细血管的 " 效率革命 "。

成本管控的三大抓手:

毛利率的精细化运营:2024 年毛利率达 80.29%,较 2020 年提升 5 个百分点。作为轻资产平台,其成本优势来自规模效应——每新增一位会员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这使得收入增长能直接转化为利润。

2. 费用剪刀差策略:销售 + 管理 + 研发费用从 2020 年的 7.27 亿增至 9.15 亿,但财务费用通过外汇套保等手段 " 创造 " 了 0.52 亿收益,实际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2.96 个百分点。尤其在 AI 研发上,公司采取 " 小步快跑 " 策略,2024 年研发投入 1.39 亿元 ( -7.24% ) ,但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将资源向 AI 事业部倾斜,避免盲目烧钱。

3. 现金流造血能力: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7.06 亿元 ( +10.83% ) ,超过净利润规模,印证盈利质量。充裕的现金流不仅支撑每年 3 亿元级别的分红 ( 2024 年派息率 77.34% ) ,更为 AI 等战略投入储备弹药。

值得警惕的是第四季度净利下滑:尽管全年增长稳健,Q4 净利润同比下滑 24.63%,这与其会计确认规则有关——预收服务费按服务周期分摊,导致 Q4 成本集中确认。不过从 2017 年以来的历史数据看,这种季节性波动已被市场充分定价。

AI 商业化的破局点:从 " 工具赋能 " 到 " 流程重构 "

当多数企业还在用 AI 生成营销文案时,焦点科技已深入到外贸交易的核心环节。2024 年成立的 AI 事业部,标志着其战略从 "AI+ 电商 " 向 "AI 驱动的外贸操作系统 " 升级。全年 AI 业务收入 2400 万元 ( +287% ) ,虽仅占营收 1.47%,但 4500 万元的现金回款和超 9000 家付费会员,验证了商业化路径的可行性。

AI 产品矩阵的三层进化:

基础工具层 ( AI 麦可 4.0 ) :作为数字化员工,已能自动处理 70% 的询盘回复、产品信息优化工作。某卫浴供应商案例显示,使用 AI 麦可后业务员人均处理订单量提升 3 倍,这是客户复购率超 85% 的关键。决策赋能层 ( Sourcing AI ) :通过 NLP 解析全球海关数据、社交媒体舆情,为买家提供动态供应链风险评估。例如在红海危机期间,系统自动推荐中欧班列供应商,帮助买家将交货周期从 60 天压缩至 35 天。

3. 生态重构层 ( Mentarc ) :以 AI Agent 模式切入跨境电商长尾市场,解决选品、物流、售后等碎片化需求。在菲律宾试点的 DobaShare 社交电商 APP,通过 AI 匹配本地网红与中国供应链,使小众品类单月 GMV 突破百万美元。

不过,AI 业务的星辰大海仍需跨越两道关卡:

- 数据飞轮效应:当前 AI 训练数据主要来自 MIC 平台,若要覆盖全外贸场景,需接入海关、物流等外部数据源,这对数据合规提出更高要求;

- 组织能力迭代:传统电商团队与 AI 产品经理的思维碰撞不可避免,2024 年将销售事业部与 AI 事业部拆分的架构调整,正是为了减少内部摩擦。

分红逻辑再审视:高派息背后的战略定力

连续五年分红率超 70%,累计净分红 13.2 亿元,焦点科技的股东回报策略在成长股中显得另类。这种 " 高分红 + 低负债 " ( 资产负债率 39.93% ) 组合,实则暗含两层战略考量:

传递盈利确定性信号:在跨境电商行业估值承压的背景下,持续的分红成为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安全垫;

2. 优化股东结构:前十大股东持股 60.79%,通过稳定分红强化价值型机构持仓,避免游资炒作带来的股价波动。

但市场更期待公司将部分分红转化为成长动能。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降至 8.35%,而 2025 年计划在 Sourcing AI 领域 " 加大投入 ",或许意味着分红率将小幅回调,以平衡股东当期回报与长期竞争力。

未来推演:跨境电商 2.0 时代的攻守道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 2.63 万亿元 ( +10.8% ) ,而焦点科技主攻的 B2B 赛道占比超 75%。随着 AEO 认证企业增至 6338 家,中国制造网这类合规化平台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公司的三大战略方向已清晰:

供应链深度嵌入:通过 inQbrands 在美国搭建海外仓 + 本地客服体系,解决 " 最后一公里 " 痛点,这与 Temu 的托管模式形成差异化;

2. 区域化突破:在 RCEP 区域复制菲律宾 DobaShare 经验,用社交电商撬动新兴市场;

3. AI 重构人货场:2025 年拟上线 "AI 贸易大脑 ",从商机匹配延伸到跨境支付、退税等环节,向外贸 SAAS 生态进化。

短期来看,中国制造网的会员增长与 ARPU 提升仍将提供安全边际;中长期则需观察 AI 能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这场传统 B2B 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实验,或许正在接近质变的临界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焦点科技 ai roe 成绩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