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以来,从DeepSeek的全球持续引爆,到《哪吒2》票房不断刷新纪录,我们正在见证中国AI技术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刚过去的周末,一向以克制著称的微信,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使腾讯成为最先接入该应用的互联网大厂。国民级AI与国民级社交应用强强联手的背后,是我们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的临界点,向时代的星辰大海眺望。
据Wind数据,今年1月26日发布的万得DeepSeek概念指数,截至2月17日时涨幅已经超过45%,科技股投资的春天已经到来!
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包含科创综指ETF华夏(认购代码:589003)在内的科创综指ETF,作为全市场首只全面覆盖半导体设备、新能源以及信息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指数基金,正在成为投资者布局硬科技时代的“船票”。
硬科技的全能型代表
科创板便是在我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背景下,于2019年7月正式开市的。它是服务于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平台,重点支持的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
不过,想直接买入科创板个股,首先要面临的是高达50万的开户门槛,这对在市场上占据多数的中小投资者来说略有些为难。于是ETF这一工具显得尤为可贵,据国金证券表示,科创板已经成为A股中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
目前科创板系列指数主要包括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以及科创综指,前三者分别聚焦科创板大市值、中市值和小市值企业,科创综指成分股的市值分布则更为均衡。
科创板系列指数对比
来源:Wind,华泰研究,数据截至2025年2月16日
截至2月16日,科创板成分股总共有585只,科创综指的成分股就占了567只,科创综指的个股覆盖度是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三只指数远不能及的。
在科创综指被推出之前,投资者想布局科创板市场的整体机会,只能同时买入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等指数挂钩的相关ETF,操作不仅麻烦,还会遗漏剩余200多只小市值股票。而科创综指成分股的均衡,让投资的便利度和全面性明显提升。
从科创综指的指数编制方案来看,其成分股在兼顾板块龙头的同时,集中度也更为分散,能更加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
科创板主要指数的成分股市值分布
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数据截至2025年1月9日
据Wind数据,截至2月17日,科创综指的成分股中既有总市值超过8000亿元的中芯国际,也有总市值不到9亿元的奥福环保。总市值小于100亿元的公司占比超过70%。
这种覆盖广泛的市值跨度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市值结构,避免单一市值风格风险过大。
同时,科创综指的成分股集中度也更为分散,前五大成分股的累计权重为16.22%,前十大成分股的累计权重为23.34%,前五十大成分股的累计权重为不到50%,跟其他主要指数相比,更能平滑指数收益波动。
科创50指数成分股所属行业集中于半导体,科创100和科创200指数在半导体行业上的集中度略低,更多的比例匀到了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领域。
而科创综指则涵盖了科创板近97%的上市公司,将芯片半导体、AI大模型、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兴科技领域全面地纳入其中,其行业分布和个股持仓都更为分散,目的就是反映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打造一键布局科技股投资机会的投资工具。
在硬科技发展过程中,任何细分领域的突破,都不会被科创综指的成分股纳入机制所遗漏。
目前科创综指累计覆盖17个申万一级行业,不仅涵盖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还新纳入了环保、有色金属、农林牧渔等行业,具备较强的行业多样性和全面性。
科创综指的推出,一方面可以增强科创板市场的透明度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市场分析工具。
而且在科创综指发布前,由于科创小盘股没有被以上主流指数覆盖,导致其资金流入规模也较小,进一步导致科创板中大盘股的估值明显高于小盘股。在这种背景下,当前投资科创综指的性价比也就显得比较高。
奇点临近,如何一键布局新质生产力?
回顾过往,当市场确认已经在底部时,作为“一键配置”的投资工具,宽基指数成为大体量资金借道入市的主要阵地。这是因为指数产品的策略较为简单便利,而ETF及其联接资金的利用效率较高,持有费率也较为低廉。
去年四季度,作为“国家队”的中央汇金继续增持宽基ETF,源于其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和A股市场的配置性价比。
1月13日,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指数大厂上报了首批12只科创综指ETF,之后不到10天便已正式获批。
要知道,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指数简称:科创综指,指数代码:000680)及其价格指数(指数简称:科创价格,指数代码:000681)直到1月20日才正式发布。也就是说,指数未发,产品先行,足以见得监管部门对于这两只指数的重视。
从其收益来看,科创综指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科创综指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对比其他几只主要的科创板指数,科创综指的长期表现更为稳健,自基日以来的收益率接近20%。
科创板系列指数的市场表现
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年2月17日
从2024年以来,科创综指的收益表现明显优于其他指数。得益于政策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持续加码,从去年9月政策转向以来,科创综指的表现尤为亮眼。截至2月17日,科创综指从去年“9·24”以来,涨幅超过56%,显著跑赢同期的沪深300(22.87%),中证500(32.35%)等主流宽基指数。
其成分股中,截至2月17日,近一年股价涨幅最高的前五只成分股分别是寒武纪-U、生益电子、莱斯信息、埃夫特-U和品高股份,其中寒武纪-U近一年的涨幅甚至超过472%!错过科创综指ETF,可能意味着错过未来十年的核心资产。
而近一年成分股中跌幅最大的华恒生物(跌幅为57.38%),从今年年初以来,这只个股的股价已经增长了4.81%。
可以说,科创综指是目前能满足投资者对科技产业投前沿、投全面、投早期需求的完美工具,随着AI、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科创综指将有望复制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在上世纪90年代科技浪潮中的长牛走势。
科创综指ETF(认购代码:589003)的推出,既是对“工程师红利、应用场景、资本支持”三位一体时代命题的回应,也是投资者参与大国科技博弈的便捷入口。
无论是“硬科技”的崛起,还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科创综指ETF都可以让持有人紧密捕捉到中国新一轮周期上升的主线。
如何捕捉未来10年的投资机会?
2月17日,首批科创综指ETF的火爆发售,已经成为继去年A500ETF发布后的又一现象级事件。首批ETF均设置了20亿元的发行上限,发行时间为5-12天。
目前,华夏基金是全市场ETF数量最多的ETF管理人,旗下共有95只ETF,其ETF规模也是远超其他基金公司,以超过6660亿元的规模领先全市场,市场占比超过17%。在科技、宽基等细分赛道上,华夏基金头部优势明显。
可以说,华夏基金是被动投资的首选龙头,引领了国内指数化投资的范式变革。
华夏基金旗下的权益ETF已经连续20年保持规模行业第一,是境内唯一一家连续8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的基金公司。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9月末,华夏基金权益指数产品规模达到7657亿,其中权益ETF规模达到6753亿,仅2024年前三季度就增长了2761亿,市占率超过21%。
由华夏基金发行的科创综指ETF华夏(认购代码:589003),跟踪的是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基金经理由单宽之担任。
单宽之所属的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是业内最早成立的独立数量投资团队(2005年成立),由30多位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海内外专业投资经理以及专职研究人员组成,包括张弘弢、徐猛、荣膺、李俊、赵宗庭等。
如果选择借助科创综指ETF把握硬科技时代的投资红利,华夏基金旗下的这只ETF(认购代码:589003)是最不容错过的一只。
(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