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网 02-19
双槽卡也要秒杀2K 畅玩4K 映众RTX 5070 Ti曜夜X3 16GB显卡评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自 RTX 50 系发布上市以来,我们可以注意到 NVIDIA 公版显卡有一个设计上的显著特点,就是散热模组的体积更加 " 浓缩 ",显卡整体尺寸更加紧凑,至于散热性能则突出一个 " 够用就行 "。

当然,即使是采用了双吹透的独特设计,NVIDIA 公版散热想要压住旗舰 RTX 5090 D 575W 的 TDP 功耗还是有些勉强了,RTX 5080 则恰到好处。如果来到主流高端定位的 RTX 5070、RTX 5070 Ti 系列,拥有紧凑的双槽设计,乃至满足 SFF-Ready 标准的显卡,是否能成为 M-ATX 与 ITX 小机箱用户兼顾性能与小体积的不二之选呢?

近期我们就体验了 AIC 品牌映众推出的 GeForce RTX 5070 Ti 曜夜 X3 16GB 显卡,它同样拥有标准的双槽厚度,散热外甲长度仅约 300mm、高度约 100mm,并通过了 SFF-Ready 认证。同时作为 RTX 5070 Ti,它表现出强劲的性能实力,堪称显卡中的 " 小钢炮 "。无论是想要组装高性能小机箱的用户,还是想要通过换代获得性能与体验提升,尤其是游戏分辨率进阶的玩家都不容错过。

架构解析 & 规格介绍

据了解,RTX 5070 Ti 同样基于 Blackwell 架构 GB203 芯片,相比采用完整规格的 RTX 5080 略有缩减,但同比前代 70 Ti 有不小提升。它同样包含新架构的所有新特性,例如 Gen   4   RT   Core、Gen   5   Tensor   Core、新的媒体引擎,以及 DLSS   4 与更多 AI 功能支持等,在媒体引擎数量上则配备 2 个第 9 代 NVENC 与 1 个第 6 代 NVDEC。

在具体规格上,RTX 5070 Ti 采用的 GB203 芯片包含 8960 个 CUDA 核心,以及 70 个 RT 核心、280 个 Tensor 核心、280 个纹理单元、96 个光栅单元,分布在 70 个多单元流处理器中。在除光栅单元外的所有核心规格方面,RTX 5070 Ti 基本都相当于 RTX 5080 的约 83.3%。

多单元流处理器的微架构方面,NVIDIA 在 Blackwell 引入了新一代计算单元、更大的缓存与寄存器空间,所有的 CUDA 核心现在都能进行整数运算或浮点运算,并增强了执行排序效率。种种架构升级使 RTX 50 系显卡成为神经渲染平台,并带来 DLSS 4 与多帧生成等新技术。

显存方面,RTX 5070 Ti 继续采用 16GB 容量、256bit 位宽的 GDDR7 显存,显存频率比 RTX   5080 稍低,但总带宽依然达 896GB/s,不仅达到了 4K 分辨率高画质游戏应用的门槛,还以相对 RTX 5080 更实惠的价格支持较小规模本地模型的对话、生图等 AI 功能。

在通道与接口支持上,RTX 5070 Ti 也支持高速的 PCIe 5.0x16 通道,并配备 3 个 DP2.1b 接口与 1 个 HDMI 2.1b 接口,最大支持无压缩的 4K 240Hz 信号传输与显示,在 DSC 加持下更可高达 4K 480Hz 或 8K 165Hz。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各方面具体了解这张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16GB 显卡的功能特点与性能实力。

外观设计

映众历来将曜夜 X3 系列打造为外观设计简约、三围尺寸小巧,符合 MSRP 定价与绝大多数 DIY 玩家需求的显卡产品。

映众 GeForce RTX 5070 Ti 曜夜 X3 的三围为 300*116*41mm ( 含挡片 ) ,显卡正面采用斜切设计分割的银黑配色,并以不同材质形成质感的层次搭配。

显卡侧面没有配备光效硬件,而是在保留 INNO3D GEFORCE RTX 字样的同时,添加了格栅装饰元素作为点缀,可能也起到提升散热装甲表面积的作用。总之,别具一格的设计让新一代曜夜更具有辨识度,在保留家族式经典元素的同时,也更好地诠释了系列的经典定位。

而在散热方面,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搭载 HerculeZ   X3 散热系统,配备三把直径 8.8cm 的环形导流扇叶,定制轴流镰刀扇叶能够在更低转速下相比前代实现风量风压提升,让散热与安静两者兼得。

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内部配备 6 根 6mm 热管搭配大面积散热鳍片,显卡核心采用纯铜散热底座,并在周边显存等元件处实现全面覆盖,配合高效率导热垫进一步释出核心与周边元件热量。

来到显卡背面,一体化的金属背板提供坚固支撑,并保护其中的 PCB 板。尾部延续大面积的镂空,为风扇让出风道形成吹透设计,在热管与高密度鳍片加持下实现高效散热。

供电接口方面,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继续采用单个 12V-2x6 接口,标称 TDP 300W,包装内也附有双 8Pin 供电转接线材,满足旧电源兼容需求。

视频接口上,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同样为目前 RTX 50 系标配的 3 个 DP 2.1b 接口与 1 个 HDMI 2.1b 接口,接口速率最大可满足原生 4K 240Hz 视频信号传输与显示需求。

综合来看,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兼具 SFF-Ready 的紧凑体型与不错的散热堆料,它能否满足玩家更进一步的游戏性能需求,接下来我们通过测试揭晓。

性能测试

接下来我们借助 3DMARK、FurMark 等软件以及游戏实机与自带 Benchmark 测试体验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的性能、散热等表现。

测试使用的平台部分配置如下:

首先我们使用 3DMARK 运行 Time   Spy ( DX12 ) 、Fire   Strike   Extreme ( DX11 ) 、Port   Royal ( 光线追踪 ) 这三项以 2K 分辨率运行的基准测试。并将其与前代相近定位产品 RTX   4070   Ti、RTX   4080 的跑分结果一起参考。

可以看到,在三项以 2K 分辨率运行的基准测试中,RTX 5070 Ti 曜夜 X3 相比前代 RTX 4070 Ti 拥有 23%-38% 不等的提升,几乎达到与 RTX 4080 持平的理论性能。这其中既有核心规模与功耗带来的小幅提升,也与架构迭代密切相关。

而作为一款显存容量为 16GB、位宽达 256bit 的显卡,它在 4K 分辨率下的表现同样重要,我们借助 Time   Spy   Extreme 与 Fire   Strike   Ultra 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测试,并让它与前代 4K" 入门卡 "RTX 4070 Ti SUPER,本代定位更高的 RTX 5080 同台竞技。

在 4K 分辨率测试中,RTX 5070 Ti 曜夜 X3 相比前代 RTX 4070 Ti 有着 12-22% 的提升,同时达到了本代更高定位显卡 RTX 5080 约 80% 的性能,考虑到 749 USD ( 预测可能是 6299 RMB ) 的 MSRP,可以说性价比不错。

另外仅从 3DMark 测试的情况来看,RTX 5070 Ti 的性能表现可以说相当于 " 半张 "RTX 5090 D,再次参考 749 与 1999 USD 的 MSRP 售价差异,RTX 50 系显卡在 4K 游戏应用中的性价比巅峰也许就出现在 RTX 5070 Ti 上。

此外,为了验证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在双槽小体型下是否拥有高效散热,我们在室温约 25 ℃环境中使用 FurMark 进行 30 分钟单烤测试,并使用 GPU-Z 监测温度与功耗情况。

单烤测试中可见,这块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整卡功耗维持在 300W 左右,核心温度与显存温度稳定在约 70 ℃与 64 ℃,此时风扇转速仍有不小的余量,可见 SFF-Ready 的双槽规格散热模组能够满足 RTX 5070 Ti 的散热需求。

游戏体验

接下来是游戏实测环节,我们首先选用《赛博朋克 2077》与《黑神话:悟空》这两个内置 Benchmark 的游戏。同时,它们分别具有 DLSS 4 与 DLSS 3 的支持,因此能够提供针对不同游戏类型的性能参考。

在《赛博朋克 2077》中,我们将分辨率设为 3840*2160 的标准 4K,画质预设为 " 光线追踪:超速 " 也就是开启路径追踪,并开启 DLSS 至性能档位,开启光线重构,开启多帧生成至 4x 模式。

此画质设置下,RTX 5070 Ti 在游戏内 Benchmark 中能够提供高达 158.18 的平均帧数,最低帧也达到 145,可以说能够满足许多玩家搭配 4K 160Hz 游戏显示器游玩的需求。

而在不支持 DLSS 多帧生成的《黑神话:悟空》中,我们同样使用 4K 分辨率,影视级画质预设,并开启全景光线追踪至 " 高 " 档位,开启 DLSS 至 50 也就是性能档位,并开启帧生成。RTX 5070 Ti 在游戏内 Benchmark 达成 74 平均帧数,最低帧也来到 63 帧,基本满足此类动作游戏流畅游玩的需求。

接下来进入游戏内实测的环节,我们选用《赛博朋克 2077》、《霍格沃兹之遗》两款支持 DLSS 4 系列功能的游戏,以及目前仅支持 DLSS 3 的《黑神话:悟空》在相同的画质设置下分别测试 4K 分辨率与 2K 分辨率的游戏性能表现。测试使用 FrameView 软件记录平均帧、1% Low 帧与平均系统延迟。

在《赛博朋克 2077》中,我们同样将画质调整为预设的 " 光线追踪:超速 " 档位,并开启 DLSS 性能档位,开启多帧生成 4x 模式。4K 分辨率下实机游玩的帧数表现相比 Benchmark 无疑稍低一些,但能够满足玩家以 4K 分辨率高刷新率游玩的需求,借助 G-Sync 技术也能带来画面无撕裂的流畅体验。

调整为 2K 分辨率后游戏的帧数近乎翻倍增长,同时系统整体延迟也有大幅下降,在流畅度方面表现更优。如果玩家现在已经用上了高素质的 2K 显示器,或者更多游玩电竞类游戏,也许不必急着更换 4K 屏。

而在《霍格沃兹之遗》中,同样在预设最高画质并开启光线追踪,开启 DLSS 性能与多帧生成 4x 等功能的实机游玩测试下,分辨率的变化对性能产生的影响相对更小。2K 分辨率能以平均 240 帧游玩,4K 分辨率也能达到平均 160 帧,正好符合一些主流游戏显示器的分辨率与刷新率性能组合。

众所周知,黑神话在画质拉满的情况下是不折不扣的显卡高压力游戏,即使在 DLSS 调至性能档,并开启帧生成的条件下,游戏在 4K 分辨率实机中也仅达到平均 68 帧,相比 Benchmark 结果略低。调整为 2K 分辨率后,游戏平均帧勉强破百,1% Low 帧超过 60 帧,在体验上更为流畅。

游戏实测部分的最后,我们也将开启帧生成的测试过程中,由 FrameView 软件记录的显卡功耗集中以折线图展示。

经过统计,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显卡在《赛博朋克 2077》中的平均功耗约为 269W,在《霍格沃兹之遗》中平均功耗约为 245W,在《黑神话:悟空》中平均约为 265W,比标称 TDP 低不少,也仅略高于前代 RTX 4070 Ti/Ti SUPER 约 250W 的游戏实机功耗水平,对玩家的电源要求依旧宽松,显卡外包装标注推荐使用 750W 电源。

综合来看,RTX 5070 Ti 虽然在性能上相当于添加了 DLSS 4 相关功能的 RTX 4080,但在新游戏日益水涨船高的性能需求下,也不得不需要借助多帧生成等功能来提供高流畅度体验。当然,作为新一代实现了高画质 2K 通杀、4K 入门的高端显卡,它依然具有不错的实机表现与竞争力。

生产力测试

在生产力测试中,我们主要针对 blender 与 V-Ray 两种渲染应用,并使用 Benchmark 软件进行跑分。

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在 blender 的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 三个场景中分别得到 3683 分、1962.9 分和 1939 分。作为参考,性能相当于本代旗舰 RTX 5090 D 的约 50%-53%。

而在 V-Ray 的 RTX 渲染测试中,映众 RTX 5070 Ti 曜夜 X3 获得 8069 分,同样达到了 RTX 5090 D 约 53% 的性能水平。

评测总结

映众推出的曜夜 X3 系列显卡看起来在一众花哨的旗舰中不显突出,既没有配备酷炫的 RGB 灯效硬件,也没有 " 出厂 OC"、" 一键超频 " 等功能。但它能够作为一个锚定 MSRP 价格的显卡系列在玩家群体中经久不衰,并且凭借自身的小体型与扎实设计,吸引不少偏爱小机箱与硬核生产力装机风格的 DIY 玩家,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新推出的 RTX 5070 Ti 曜夜 X3 就有机会成为 RTX 50 系中充分平衡性能、售价、尺寸的 4K 入门显卡,它既能满足目前主流 3A 大作在高特效下以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畅玩的需求,也能兼顾一部分生产力乃至本地 AI 应用。当然,笔者更期待包括这款曜夜 X3 在内,RTX 5070 Ti 上市后的供货情况能够整体改善,让更多人以原价获得最新的硬件技术与体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映众 nvidia 芯片 分辨率 小钢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