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 02-19
隆基激荡25年,李振国再思考下一个25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高歌

李振国做了一场演讲。

2025 年 2 月 14 日晚,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以下简称 " 隆基 ")成立 25 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李振国在这场耗时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勾勒出隆基在过去 25 年的发展脉络,也给出了在当前行业寒冬之际,隆基接下来押注的发展路径。

他是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也是德国同行口中 "changed the whole industry" 的那个人。今年是李振国工作的第 35 年、创业的第 33 年。他说," 在我生命中,隆基的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高。"

在演讲开始前,首先是一张海报在朋友圈流传,在李振国照片的另一侧,罗列了几个关键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感谢;客户第一;BC;单晶;世界纪录;金刚线;稳健等等。

这或许就是这家公司成立 25 年来最为看重的特质或是关键发展节点,以及在当前这个时点希望向外界传递出的声音。

作为 A 股光伏龙头,隆基的业绩表现在过去的五年间呈现出倒 U 型曲线。2020 年至 2022 年是隆基业绩的高速增长期:2020 年,隆基净利润 85.52 亿元,营收 545.83 亿元;2021 年净利润 90.86 亿元,营收 806.08 亿元,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占率超 20%;2022 年净利润 148.12 亿元,营收 1289.98 亿元。 

增速在 2023 年开始放缓,盈利能力承压,隆基当年录得净利为 107.51 亿元,同比下滑 27%。情况在 2024 年一季度变得更为严峻,2024 年一季度,隆基遭遇十年来的首次单季亏损,又在 2025 年 1 月预披露了近十年来首次年度亏损,预计 2024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82 亿元到 88 亿元。

" 行业面临寒冬的时候,隆基也不例外,表象就是出现了高额亏损," 李振国在演讲中对此没有回避:" 前段时间,我们 2024 年的业绩预告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我们也第一时间做了公告。很多同事都说,我们这样不就是在吸引炮火吗?的确,在业绩上隆基此前从来没有面临过这样的亏损情况。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坦诚一些,将实际情况同步给所有关注、关心隆基的人,没有必要去粉饰太平。当然,我们也承认隆基确确实实过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现在他希望大家从当下的视角抽离出来,站在更加宏观、更长的时间轴去看待这个问题。预判过剩并穿越过剩,看看隆基的下一个 25 年该怎么走。

预判过剩

隆基在二十年前就看出了行业竞争格局的本质:过剩。

在这场演讲中,李振国回到了 2005 年,在那个时点谈隆基介入光伏行业更早期、更本质的想法和逻辑。

" 当时,在德国《上网电价法》的推动下,欧洲光伏市场发展迅猛,全行业都处在短缺的局面下。那时候,很多人都冲入到光伏行业里,环节干得越多,步伐迈得越快,当时产生的效益就越好。所以我们当时就有一个认知,认为凡是人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短缺只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

李振国说,在这种背景下,再来看光伏全产业链,就会发现除了电站有一定的资源属性外,其他的环节全部都是制造属性,这就意味着行业未来一定是充分竞争、完全竞争的状态,我们真正需要打造的不是在短缺态下的竞争能力,而是过剩态下的竞争能力。

而从光伏行业的服务本质看,一直未变的是度电成本的降低。" 一直到今天,这个本质都没有改变。任何一项技术,纵然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或者某个环节成本更低,如果不能映射到未来度电成本上,那么就不是好的技术路线。"

把握这两项原则,隆基先是在 2006 年站定单晶,在 RCZ、金刚线,以及 PERC 的应用成为几个改变行业的关键事件,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今天光伏发电成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最便宜的电力能源。

但光伏行业仍然难以避免不断穿越政策和产能的周期。回看过去五年,隆基在资本市场经历的一轮震荡可以加以佐证。

隆基股价从 2020 年初的 23 元 / 股最高涨至 2021 年 11 月的 72.55 元 / 股,市值突破 5000 亿元,成为光伏行业 " 白马股 ",一度被称为 " 光伏茅 "。2020 年,高瓴资本以 70 元 / 股入股,交易对价 158.4 亿元,助推市场信心。  

随后在 2022 年至 2023 年间,隆基股价经历高位回调,主因在于行业产能过程预期升温,市场担忧技术路线竞争,2022 年股价跌至 40 元 / 股区间。

2024 年隆基进入深度调整期,股价最低触及 12.7 元 / 股,全年股价跌幅超 60%,市值大幅缩水。

光伏行业本轮出现的问题就是内卷。行业发展过快,对市场形成透支。

" 过去两年多,形成的产能是之前 20 多年形成产能的 2-3 倍。光伏行业确实发展到了每年几百个吉瓦的需求,但产能迅速干到一千多吉瓦以上,形成了过剩,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局面。"

李振国说,从更长远来看,我们不担心,我认为 2030 年达到 1000 个吉瓦,也一定会到这种规模,而且随着光伏的发展,随着碳中和共识在全球的进一步形成,2035 年达到 1500 个吉瓦也很可能是不够用的,但是最近几年的发展,有点过快了。所以我们反思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想到一句话,叫作 "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等待突围

光伏是强周期规律驱动的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在经历 " 扩张-过剩-出清-复苏 " 循环。

在过去一年光伏产能扩张远超需求,全球光伏组件产能突破 1000 吉瓦,新增需求仅为 430 — 470 吉瓦,供需严重失衡。多晶硅、硅片等环节产能利用率不足 50%。这也是隆基难以独善其身的原因,陷入行业 " 内卷 " 在所难免。

技术路线竞争也在加剧,其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投资风险。BC 电池虽效率优势明显,但 2025 年产能仅约 60 吉瓦,远低于 TOPCon 的 1000 吉瓦。

隆基在业绩预亏公告中表示,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 BC 二代产品产量占比很低,PERC 和 TOPCon 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硅料企业投资收益产生亏损,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隆基在财务表现上向来稳健。李振国在多个场合讲过,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饿死的是少数,膨胀死的是多数。我们一定要考虑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能赌性太重,因为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成功了固然是好的事情,但是失败了,就可能让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上。

在组织效率上在过去的一两年间隆基也走过一些弯路。

在这场演讲中,李振国说:" 随着公司继续发展,我们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也在经历着一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总体认为方向是对的,但是经验不是很充分,走了一些弯路,造成了一些阶段性的低效和冗余,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件事情。时至今日,我觉得,让所有人更长远地端好这碗饭,就是今后最大的责任。"

他所指的低效和冗余大概是短期内的人员扩张。不同于其他企业会限定 " 光伏行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等较为硬性的门槛。隆基的态度更为兼容并包,对于来自互联网、科技、制造业、汽车等行业的招聘者会持开放的态度,更为看重候选人的潜质、综合素质以及宏观视野。

2024 年,隆基曾对外表示:光伏行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组织效能,公司进行了相关岗位结构优化,人员调整比例约为全体员工总数的 5%。

但在行业寒冬,隆基显然需要的是更为精干的队伍以求穿越。

李振国表示,隆基仍要继续在光伏这条赛道上坚持降本增效。" 如果我们能够把光伏成本做得更低,就可以为调节手段让渡出更多的空间。"

在技术路径上,仍在选择站定 BC。" 未来,BC 技术还是与叠层电池等其他高效电池技术相结合的最优选 "。隆基 BC 产能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具备规模。

但仍然需要面临在销售推广、技术降本上的关键突破,这也是隆基在 2025 年最大的挑战之一。

政策层面,当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推动产能出清,33 家企业签署自律公约,2025 年供需或逐步平衡,但行业自律能否真正兑现,还需进一步观察。

这些都是决定隆基能否重回增长轨道的关键。随着产业链价格止跌回升,隆基在资本市场的弱复苏信号显现,股价小幅反弹至 18 元 / 股区间。截至发稿,隆基股价报 16.35 元 / 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和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高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李振国 隆基绿能 光伏 a股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