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不让留学生报考选调,现在连内地大学生都不让参加了?"
2025,选调缩招的风还是吹到了内地毕业生。
前有北京、广东、四川禁止留学生参加选调,后有2025 山东青岛选调第一批面向名单只包括内地 21 所顶尖高校。
就在前两天,山东省青岛市 " 崂选计划 " 专额选聘第一批面向高校名单发布,这份名单堪称是史上最强选调名单,名单内的院校都是内地小部分双一流院校和两所医科牛校。
那么 " 崂选计划 " 这份名单究竟包括了哪些院校呢?
是否这份名单外的其他院校毕业生或是留学生就没有选调机会了呢?
目前留学生进体制内还有哪些渠道呢?
指南者今天就带大家盘一盘。
1
只要 21 所顶尖院校学生
上周五,一直备受关注的选调风向标—— 2025 年山东青岛市 " 崂山计划 " 专题选调第一批面向高校名单发布,只要 21 所顶尖高校,具体院校如下:
这份名单包括:
985 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
211 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其他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
而像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 985 院校无缘这次的选校名单,更不用说其他普通本科院校。
本次青岛崂山区的人才优选只招录 31 人,且仅限 2025 届应届生报考,具体要求可见下图。
虽说第一批面向院校只包括少数双一流院校和两所医学名校,但也不能武断地说其他高校学生绝对无缘 " 崂山计划 "。
据官方消息透露," 崂山计划 " 后续还会出第二批院校名单,只能说相比往年,今年筛选的标准变得更严格了,各位留学生们也不用太过焦虑,一切都得等最终名单尘埃落定再议。
2
为什么说山东省是选调风向标?
山东选调生招录被视为行业风向标,主要源于三个独特现象:
报考热度超前示范
2024 年 12 万人竞争 2500 个岗位(平均 48:1),青岛某市直岗甚至出现 327 名硕士竞聘 1 个职位,其中 41% 来自世界前 50 院校。
这种" 顶尖高校硕士竞争基层岗 "的现象,往往比其他省份早 1-2 年出现。
选拔规则创新引领
2017 年山东率先推出面向特定高校的专项招录(免笔试),该模式后被多省效仿。
其独创的基层培养路径(如要求新人驻村必须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直接影响了江苏、浙江等地的选调政策设计。
2023 年新增的 " 基层服务时长加分项 ",次年就有 14 个省份跟进调整。
3
人才流动趋势预演
山东选调生中" 理工科转行政管理 " 比例达 58%(全国平均 37%),牛津公共政策硕士、清华工学博士竞争档案管理岗已成常态。
这种高学历人才下沉基层的趋势,往往在 2-3 年内扩散至中部省份。
近五年数据显示,全国 68% 的省份选调政策调整都能在山东前三年招录中找到原型。
从报名数据暴涨到录用名单学历结构变化,山东选调如同人才市场的 " 压力测试场 ",提前暴露各地即将面临的竞争升级态势。
崂山区作为青岛高端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长期保持山东省选调生待遇领先水平。
然而本次招录仅国内不分顶尖双一流高校,包括本地知名高校在内的多数院校未能入围。这一政策动向清晰表明:未来体制内优质岗位的学历准入门槛将持续抬升,双一流高校学历或将成为基本门槛,建议意向的同学提前做好学历规划。
目前各省选调政策如何?
北京省
2024 年北京市全面停止面向留学生的专项选调通道," 优培计划 " 成为境外学历群体仅存的准入路径。
该计划设置严苛的前置条件:申请者本科阶段须毕业于教育部认定的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实质上将绝大多数境外学历申请者排除在选拔体系之外。
数据显示,符合此项学历背景要求的候选人仅占留学生总量的 12.7%,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常规选调渠道。
广东省
根据最新发布的《广东省 2025 年定向招录计划》,选调范围限定为入选 " 双一流 " 建设序列的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
政策明确要求报考者须同时满足学历层级(学士学位起)与院校资质(教育部认定优质高校)双重标准,实质上构建起 " 院校门槛 + 学术资质 " 的复合筛选机制。
2025 年广东选调可接受的院校名单一共分成了 I、II、III 三类。
I 类院校:可以报考所有选调岗位;
II 类院校:实行 " 优势学科特惠 " 政策——指定王牌专业可匹配全域岗位,非特批专业限报县级及以下岗位(本科申请者需附前 50% 学业排名证明);
III 类院校:定向开放基层行政岗位报考通道,本科层次申请者须提供官方认证的年级 / 专业前 50% 成绩单原件。
上海省
虽说各大省份纷纷拒绝留学生报考选调生,但好在今年上海公布的 2025 年选调生政策仍然接受留学生报考。
根据公告显示,上海这次可接受参与选调的境外大学名单依旧与上海可落户名单一致。
问题来了,哪些境外大学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呢?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规定,毕业于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 全球大学排名、QS 世界大学排名以及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任意榜单的前五十名高校的学生,均有资格直接在上海落户。
4
留学生还有哪些进体制的机会?
地方人才引进计划
目前多地推出 " 免笔试 " 政策,如QS 前 200 院校留学生通过面试即可获得事业编制,尤其青睐理工科、公共管理类专业背景。
比如:2024 年上海市公务员录取名单中,超 30% 为海外名校毕业生,集中于金融监管、国际商务等岗位。
基层项目与特殊岗位
大家或许还可以考虑参与 " 三支一扶 "" 西部计划 " 等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获定向招录加分或免试资格。
另外虽然部分涉密岗位(如公检法、移民管理)明确限制留学生报考,但涉外职能机构(如自贸区管委会)优先考虑留学生。
国企与央企通道
部分央企(如中石化、四大行)开放 " 管培生计划 ",留学生可通过校招进入,后续通过内部竞聘转编制岗位。
注意:国企对国内本科学历背景要求较高,建议 " 国内本科 + 海外硕士 " 组合更占优势。
留学生进编前应该注意什么?
学历认证与专业匹配
海外专业名称需与国内目录对应(如 MPA 需翻译为 " 公共管理 "),建议提前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毕业时间需与国内招考周期衔接(如国内应届生身份截止为 6 月,海外毕业生可能错过报名窗口)。
政审与敏感地区限制
留学期间若在敏感国家(如五眼联盟)停留超 6 个月,可能影响政审结果,建议保留在读证明及无犯罪记录。
虽说今年选调政策限制越来越多,但进编制的机会依然不少,各位留学生也不用自怨自艾,毕竟体制内岗位只是就业机会中的一部分,留学能掌握的技能和见识也是独特的收获,并且用更多的时间获得了学历上的提升。
学历仍是就业竞争的王牌,相信大家一定能得到锦绣的前程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