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飙 " 一词,无疑是对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 Temu 市场表现的生动写照。 自从 2022 年 9 月上线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 Temu 几乎就走完了竞争对手花费十余年、甚至更久走过的道路。
例如在覆盖区域上,Temu 已经越跑越快,截至今年 10 月进入了超过 80 个国家和地区。而在用户规模方面,据 Sensor Tower 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 8 月 Temu App 的用户数在主要电商平台中已位列第三,达到了有 30 年历史的亚马逊的 91%,并且有望在年内超过后者。
在 SimilarWeb 公布的数据中则表明,Temu 如今已超越 eBay,成为了全球访问量第二大的电商平台。销售额方面,据称 2023 年 Temu 在美国市场的 GMV 已接近 Shein。但此时 Temu 在当地上线还不足两年,Shein 则是闯荡了近十年。
Temu 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其所采用的全托管模式、将商家出海的门槛大幅降低,从而为国内供应链长期积累的产能提供了有效出口。并凭借这一模式,以及激烈的竞价制度,打造出极致低价这一武器,甚至带动 Shein、速卖通、TikTok 纷纷拓展全托管模式。
如今在全托管模式之外,Temu 方面似乎也将积极尝试更多的路径。继此前在今年早些时候 Temu 学习速卖通等竞品,推出半托管模式,并且有消息源透露,其内部对该业务的期待是 " 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一定要做成、也一定能做成 " 后。日前有消息源透露,Temu 或又在考虑推出第三方平台模式,以进一步放宽对商家的要求。换而言之,Temu 将有望像淘宝一样,支持商家自主选品定价、开设店铺、发货至海外,然后对相关交易收取佣金。
截至目前,拼多多及 Temu 方面均尚未对此进行回应。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推出平台模式对于 Temu 并没有会不会,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毕竟尽管全托管为 Temu 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一模式在优势突出的同时,劣势也非常明显。一方面,全托管虽然帮助 Temu 拿到了足够低的商品,使得其能够快速支撑起目前的大盘,但也限制了该平台的客单价和商品丰富程度。
以全托管所采用的小包直邮为例,虽然用户先下单、商家再发货的流程能有效降低库存风险,使得商家愿意以更低的利润卖出长尾、白牌商品。但这也仅适用于轻小件,从而导致 Temu 难以扩充品类。同时在全托管的情况下,海外用户下单后,商品是从位于中国的货仓发出,履约速度远没有从海外本地仓那么快。
从用户心智的养成来说,全部押注全托管对于 Temu 显然不利。拼多多此前就已经证明,即便一个电商平台能够以低价见长,但也不能只有低价。总而言之,全托管的天花板并不高,还会影响 Temu 的想象空间。而引入平台模式、进一步放宽对商家的限制,让后者能够自行决定价格和利润空间,无疑将有助于帮助 Temu 进一步扩充商家,例如溢价更高的品牌商品。
其实 Temu 此前之所以推出半托管模式,部分原因正是在于希望借此进一步丰富供给、优化用户体验。
据了解,相比商家只需备货,平台负责营销、物流、售后等环节的全托管,半托管将部分环节交给了商家,比如仓储物流、运营等。其中在仓储物流环节,商家就需要先自行将商品运至海外、清关入仓。这也注定了相比于全托管,半托管能够实现更高的履约效率、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有能力将货运到海外这一门槛,也代表着半托管模式的目标商家与全托管并不相同。
另一方面,出发得更早的阿里就已经证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要进入更多海外市场、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必须要突破 " 跨境 " 这个标签,成为本地、海外都有货的平台。但 Temu 赖以起步的全托管模式则十分依赖国内供应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如今的 Temu 更多是在用国内的供给来解决全球需求,这也意味着他们难以真正做到准确识别和响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随着 Temu 迈过快速增长阶段、持续深入海外市场,也就必须解决本地化这一难题。
总而言之,全托管模式虽好,却并非十全十美。在全托管力有未逮的地方,Temu 仍需要半托管模式、平台模式。
事实上,如今 Shein、速卖通等平台均已为商家提供了多种选择,所以即便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Temu 也需要补上这些课。毕竟电商平台打着扩张品类、争抢商家的算盘,商家同样也不会将全部精力押注单一平台,多平台运营已经成为标配。因此学习竞对,也是 Temu 不得不为之。
但是话又说回来,提供多种模式也就意味着不论 Temu,还是 Shein、速卖通,都需要妥善处理不同模式的关系,以避免 " 内斗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