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风采依旧,恬淡可亲,润物细无声的归来了!
2015 年,李子柒带着奶奶,在乡村田野、翠林修竹、鸟语花香之间,拍摄传统美食系列短视频,开始了她的乡村生活纪录片之旅。
在山村田野间,在炊烟袅袅缭绕中,稻麦蜀黍,柴米油盐,家常菜肴,用软糯言语娓娓道来,为你讲述人间四季变幻,万物生长萌发,期间穿插美味食材的诞生经历,以及她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 …… 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人间烟火的亲切,让人耳目一新。
她用镜头记录乡村生活,从传统美食的制作到古老农耕技艺的展示,在春夏秋冬的时空穿越间,用一个个画面耐心的记录着传统文化的一呼一吸。在那一刻,她是虔诚的。
随着一期期的视频通过新浪微博号推出,李子柒这个名字也火了,粉丝剧增,成为千万级粉丝量的网红,就是从那时起,引起了我的特别置顶关注。
在这期间,李子柒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先后推出了柳州螺蛳粉、鲜花饼、绵阳米粉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产品。
她怀揣梦想,坚韧不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即使出身平凡,也能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成为那颗 " 最闪耀的星 "。
但这骄人瞩目的成绩,也伴随着质疑声的到来,纷纷质疑李子柒利用传统文化在炒作,是资本的推手在推波助澜。
在我看来:如果这是炒作的话,我倒是要举双手的赞成。那一期期在时光的催化下,精心制作的优秀文化视频,不该炒作吗?我们要欢迎这样的炒作,在这样的炒作之下,把生硬、枯燥、甚至要忘却、丢失的传统文化重新找回,唤醒大家去关注、去热爱、去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又何错之有?在这样的努力下,获得满满的回报又有何妨?那数千万的粉丝还不能说明这一切吗?
" 李子柒 " 的精神内涵、美学风格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性!
李子柒说:" 盐作为百味之首,从夙沙氏 " 煮海为盐 ",经历海盐 湖盐 井盐小到改变食物味道,大到支撑曾经的社稷财政,盐这粒小小的晶体,见证着中国历史,从不缺席。"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那颗让我们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 " 盐 "。
李子柒从生活中最传统的饮食文化入手,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山林地头的野生食材,煎炒烹炸的精心制作,深刻剖析美食之所以为美的源头所在。把传统美食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餐桌,李子柒还把育苗、插秧、收割、晾晒、归仓 …… 用一个个镜头记录着,让广大不识 " 稻麦蜀黍 " 的年轻人,在好奇和惊讶中感受传统农耕的辛苦和收获的不易。这恐怕比背诵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的生硬教育要有效的多。
有专家指出:" 李子柒基于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做 IP,其开创性是唯一的,而且在国内外平台的热度经久不衰,具有不可替代性。"
还有专家认为:" 李子柒 "IP 价值与其他品牌价值略有差异," 李子柒 " 的精神内涵、美学风格独树一帜,很难用普通的品牌估值方法来做评估," 如果用粉丝数、粉丝黏性、粉丝评价及美誉度来评估,‘李子柒’的价值或许更高。"
我觉得这些专家的点评,可以说是一语中的,非常中肯。
断更三年,华丽转身,归来仍是 " 李子柒 "!
麦家在《人生海海》里说:" 每个人都会经历苦难,更重要的是人生海海,起落沉浮,总归还是要好好活着。"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选择了暂时离开。为了坚守而断更,一断就是三年。
这三年,她从另一个视角,开始了又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再挖掘、再继承的文化之旅。
这三年,她陆续走访了二十多个省市,拜访了一百多位非遗传承人,她通过吸收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不断地充实自己。
这三年,她拍摄了大量的视频,详细记录了传统工艺的更多细节,让这些技艺得到再次传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这三年里,她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不断前行。
" 那些打不倒你的困难,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李子柒归来!
终于,在 2024 年 11 月 12 日," 李子柒 " 王者归来。
两天时间,三部作品,八个小时,作品点赞量 1000 万,评论高达 50 万,粉丝突破 4912 万,停更三年,粉丝没有忘记她,就像在夜空中,苦苦寻觅和等待,再次与那颗 " 最闪耀的星 " 重逢。
她用实力证明自己,毋庸置疑,那颗 " 最闪耀的星 ",无人能敌。
好一个 " 紫气东来 "!
李子柒在归来后的微博中表示:多彩非遗,共生共享。在微博,让我们一起探索,感受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千年瑰宝,传承东方魅力!
一个几年前的草根,凭借一己之力,在激流湍急的资本搏杀中,满血复活,王者归来,依旧是我瞩目的那个——传统文化传播女神 " 李子柒 "!
李子柒再次爆火的背后逻辑——大众的文化渴求!
这几年,在 " 李子柒现象 " 的影响下,各种短视频领域的网红主播层出不穷,其中不少 " 李子柒 " 的模仿者也有粉丝超百万,但大多数还是急功近利,最终都走向了直播带货。始终无法超越 " 李子柒 " 的这座高山,可谓应了那句老话:" 一直在模仿,无法被超越!"
从视频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李子柒每推出的一条视频,制作周期往往长达数月之久,这一份耐心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当下追求 " 短平快 " 的大量乌烟瘴气、粗制滥造的口水剧短视频、不堪入目的粗俗直播说无法比拟的。
这几年,央视播放的一些《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节目,深受广大爱好者拥笃。
同时,这几年在网络上拥有大量粉丝的 " 艺述史 "," 意公子 " 等传播传统国学文化知识的公众号,也很受大家的欢迎。
" 李子柒 " 归来,再次爆火的背后,我认为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渴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缺继承者,而是缺乏优秀的挖掘手段和展现、传播方式。
期待 " 李子柒 " 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不再断更!!!
以上,如有表述或引用资料,图片不当之处,欢迎交流,指正,及时删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