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深中通道南沙线通车,广州与深圳正式 " 合体 "。
从广州南沙 20 分钟内可抵达深圳前海、15 分钟可至中山城区,三地携手进入 " 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
近年来,一座座大桥跨越山河,打破物理边界,将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粤港澳大湾区的 " 跨域融合 " 故事,还要从 30 年前的虎门大桥说起。
这座中国最赚钱的大桥,深刻改变了珠三角。
俯瞰虎门大桥
一说起虎门大桥,很多人应该都能想到虎门销烟。
1839 年 6 月,林则徐就是在东莞虎头镇集中销毁鸦片。
林则徐为什么要选择在虎门硝烟?
这是因为,林则徐采取的硝烟方法是 " 海水浸化法 ",需要找一个靠海的地方。
虎门,正是珠江口的出海口。
虎门的对面,则是广州的南沙区。
虎门大桥区域位置
这么一介绍,修建虎门大桥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
连通广州与东莞,实现两地快速直达。
早在 1991 年,为了方便广州东莞两地通行,虎门汽车轮渡码头开通。
设计之初,预计每天运输 3000 次的车辆渡江。
没想到的是,码头正式运营后,每天从虎门渡口出发的车辆高达 7000 多辆,是原计划的 2 倍。
虎门轮渡码头,已于 2019 年停航
两地通行需求之大,可见一斑,也在倒逼虎门大桥加快建设。
然而,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修建虎门大桥并非易事。
从外部环境看,虎门大桥地处珠江出海口,这里台风、雷暴等恶劣天气多发。
珠江狮子洋河道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航道,大桥的建设和运营还要考虑万吨级轮船的安全通航问题。
从结构设计上看,虎门大桥设计采用的是大跨径现代悬索桥技术。
彼时,国内在该技术上处于空白,没有现成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需要自主设计、解决。
建设施工中,遇到的挑战就更多了。
1996 年,建设中的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项目总工程师王中文回忆:
当时前来考察的国外造桥公司基本都认为,中国的工程师不可能在珠江口建造出跨度如此之大的桥梁。
事实证明,中国人做到了。
虎门大桥全长 15.76 公里,双向 6 车道,设计速度 120 公里 / 小时,于 1992 年 10 月 28 日动工,1997 年 6 月 9 日建成通车。
虎门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创造了多个第一:
第一次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现代悬索桥结构分析程序,建立了系统而完整的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监测与控制技术。
第一次采用扁平钢箱梁节段间全焊接的结构形式,解决了在箱梁吊装情况下的焊缝间隙调整工艺和焊接技术。
第一次成功设计、制作、架设了每股 127 丝的大型预制索股及大型铸焊组合型主、散索鞍。
第一次在桥梁基础中采用地下连续墙防水技术,解决了悬索桥西塔基础岩面严重不平的技术难题。
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在中国建桥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彰显了中国建设者 " 敢为天下先 " 的自强精神。
这座里程碑,屹立于昔日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上,与威武雄壮的威远古炮台相互辉映。
今昔对比,意义更为重大。
虎门大桥,称得上一座争气桥。
虎门大桥在建设之初,遭遇的挑战,除了技术,还有资金。
今天,中国投资几百亿建一座大桥,已是 " 家常便饭 "。
但在 1990 年代初,可不容易。
彼时,广东省财力有限,无力独自承担投资,便向社会招募,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
最终,建桥资金由内地(甲方)负责筹集 70%,港方(乙方)负责筹集 30%。
这个港方,就是香港知名爱国商人胡应湘。
胡应湘原籍广东广州花都,在香港成立合和实业,主营基建项目投资、酒店营运及管理。
胡应湘
改革开放后,胡应湘是首批在内地投资的香港实业家之一,先后在珠三角投资兴建了广州中国大酒店、广深高速公路、沙角发电厂等。
看好内地特别是珠三角的发展前景,胡应湘决定参与投资虎门大桥。
按照计划,胡应湘预计自己投资 10 亿元足矣,实际投资远超预期,最终投资了 30 亿元。
1997 年 6 月 9 日,虎门大桥建成通车。
为了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虎门大桥采取单程收费模式,普通家用小轿车通行虎门大桥单程需要 40 元,收费期限从 1997 年 7 月 1 日起至 2029 年 5 月 1 日,共 32 年 。
建成当年,虎门大桥日均车流是 1.84 万标准车次。
如果按日均车流 5 万次来计算,未来 32 年,虎门大桥的总收费将超过 200 亿元。
实际上,虎门大桥的车流量,远超预计。
虎门大桥设计车流量为日均 8 万标准车次,但实际单日最高车流量近 20 万辆次。
虎门大桥堵车
2017 年的国庆节前,恰逢出行高峰期,仅 9 月 30 日这一天,就有 17.1 万辆车从大桥经过。
2018 年五一劳动节的第一天,车流量就达到 18.5 万辆。
2022 年,虎门大桥迎来通车 25 周年。
统计数据显示,虎门大桥累计车流量超过 5 亿辆次。
按 40 元一次计算,虎门大桥收费已经超过了 200 亿元。
虎门大桥不仅在短时间内收回了成本,还在运营过程中持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虎门大桥,真是一座摇钱桥。
虎门大桥,固然赚钱。
然而,如果只盯着几百亿元的过路费,那就把虎门大桥看 " 小 " 了。
虎门大桥开通,最直接的影响,是拉近了东莞与广州的距离,促进莞穗一体化发展。
借道虎门大桥,东莞的产品能够更快捷地运往珠江西岸乃至更远的地方,支撑了东莞的外贸出口 。
在产业协同上,东莞能够承接广州的产业外溢,同时为广州提供大量的工业产品和原材料。
科技创新上,广州南沙新区与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优化两地创新走廊周边资源布局,协同引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产业项目,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东莞松山湖科技城
东莞与广州,在虎门大桥的牵线下走得更近。
说得通俗一点,40 元过路费的背后,可能是几十万、上千万的生意。
2000 年,时任 IBM 亚洲区副总裁李祖藩这样评价东莞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
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 70% 的电脑产品缺货。
"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 " 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作为珠三角的重要一极,东莞与其他城市联系密切。
其二,作为 " 世界工厂 ",东莞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这个角度看,虎门大桥让东莞不塞车,之于珠三角、之于全球制造业都有重大意义。
虎门大桥航拍
此前,珠江口东岸的东莞、深圳、香港,要前往西岸的中山、珠海、澳门等地,必须需要绕道广州,路远又费时。
虎门大桥通车后,珠江东西岸 " 走直线 ",使两岸行车里程缩短 120 多公里,改写了粤港澳三地 " 一水隔天涯 " 的局面,极大促进了粤港澳三地交流。
道路通、百业兴。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打通都市圈核心要素流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
虎门大桥,称得上是一座动力桥。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桥正越来越多。
2018 年 10 月 24 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
2019 年 4 月 2 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连接广州南沙和东莞沙田。
2024 年 6 月 30 日,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连接深圳、中山和广州。
……
深中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日益完善,正在驱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动。
新大桥的建成,削弱了虎门大桥的地位。
南沙大桥,原称虎门二桥,建成通车当年,虎门大桥车流下降 20%。
可以预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通道越来越多,虎门大桥的地位还将下降。
这是虎门大桥的遗憾,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幸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先行。
动力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动力越强。
✎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