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ter
太卷了!
刚刚过去的双 11,不仅创造了史上时间最长的记录,也是各大品牌在营销上最卷的一届。
比如九牧集团刚公布的一组数据:2024 年双 11 九牧线上销售额超过 20 亿元,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多个平台霸榜行业第一!
在史上最卷的双 11 期间,九牧集团为何能够逆势猛增呢?
如果说双 11 是一块 " 流量高地 ",那品牌的目标便是在用户心智中插上一面旗帜——不仅要营销火力猛烈,还得在打法和策略上下功夫。
其中玩梗作为流量捕手,已经成了品牌营销的一种独特形式。
比如在电梯里看到这条广告的话,你会想到什么?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和我一样:" 全家桶 " 不是某餐饮品牌的专有符号吗,九牧居然还能这么玩?
我把照片分享到了微信群里,然后发生了这样一幕。
01 把 " 梗 " 玩到极致的 " 九牧全家桶 "
一开始的讨论重点,确实集中在了 " 全家桶 " 一词上。
有群友调侃道:中午刚点了全家桶,怎么就变成马桶了,完了……
有群友则表示:" 全家桶 " 这个概念早已被各种产品 " 抢注 ",比如苹果全家桶、小米全家桶、Adobe 全家桶等等,早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普遍现象,九牧卫浴的谐音梗创意,还挺有意思的。
总结下最后达成的初步共识:九牧的创意虽然可以理解,但和 " 马桶 " 放在一起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如果九牧的营销策略到此为止,只能说借了下全家桶的热度,善于制造认知上的冲突,还不够巧妙。
随着讨论的深入," 谐音梗 " 迅速成了过去时。
有人找到了 " 九牧全家桶 " 广告片的完整版,群里讨论的方向,迅速从 " 全家桶 " 的转移到了广告片内容本身。
在广告片中,一个小孩子用 " 吹牛皮 " 的夸张口吻,向小朋友们讲述着家里马桶的神奇功能:" 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桶,爸爸的,会陪他看球;妈妈的,有洁癖;爷爷的更厉害,会跳舞;我的马桶,脾气好!以前那个,会咬人…… "
然后镜头一转,用家长的口吻结合日常使用马桶时遇到的痛点,介绍了 U 型加宽坐圈、全水路除菌、自动开盖脚感开圈、全域微重力感应等功能。
也就是说,九牧想要以小朋友的童趣视角营造可爱的广告画风,呈现马桶的多功能性和适用性,能够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多元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广告片里提到的功能几乎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以至于有群友看完了广告片后,萌生了想要买一台九牧智能马桶的想法。
至此,我们算是看懂了 " 九牧全家桶 " 的营销策略:
第一步,将 " 我们全家只有一台马桶 " 这个核心理念浓缩为 " 全家桶 ",而 " 全家桶 " 已经是一个经典品牌符号,有着极高的认知度,通过新旧认知的冲突,吸引观众进行深入了解;
第二步,小孩子口吻的广告片,配合反差感十足的内容,精准地向爸爸、妈妈、爷爷等不同人群传达了产品功能,特别是和痛点的结合,很容易在观众脑海中留下痕迹;
第三步,强调 " 都能装、装得快、装得好 " 的服务升级,打消用户购买前的种种疑虑,再借助一连串的 " 好价 " 信息,在用户脑海中建立起 " 这个双十一,九牧包值的 " 的认知。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有人在群里分享了九牧 " 真的好值 " 的广告片:一个对直有强迫症小哥,一个不懂女友需求的直男,甚至是小学数学中的绝对值,都成了九牧双十一绝对 " 值 " 的谐音。
甚至在图文内容上,九牧都玩起了谐音梗。
官方公众号的双 11 活动预热中,巧妙地借鉴了 " 朋友圈 " 的排版,一看 ID 居然是诸如滴水 Blow、无能为 Lee、东方不 Buy...... 丝滑地植入了恒温花洒、浴室柜等产品的双 11 活动。
这套营销组合拳不仅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精准抓住了潜在消费者的痛点,给出了无法拒绝的购买选项,大概率会有着较高的转化率。
九牧官方公布的 2024 年双 11" 战报 " ,最终印证了我们的猜测:九牧集团在家装建材行业 15 连冠,全渠道霸榜第一;线上销售额超过 20 亿元,同比增长 45%;九牧小牧的销售额增长了 255%。
02 玩梗的精髓:赢得年轻人的认同
复盘整个双 11 期间的 " 魔性广告 ",靠玩梗出圈的,不只有九牧一家。
比如为了纪念两款游戏在国行 Nintendo Switch 上线,宝可梦邀请腾格尔演唱了《目标是宝可梦大师》的中文版。
单是腾格尔的 B 站账号,这首歌一周内的播放量就突破了 112 万,几乎每一帧画面都铺满了弹幕。
这首歌之所以能够出圈,靠的依然是极致的反差感。
譬如 B 站上的一个弹幕是这么评论的:" 我有种骑着烈焰马,左手牵着皮卡丘,右手举着大王燕在草原狂奔的感觉 "。
再比如欢乐谷的万圣节活动,演员寇振海在欢乐谷万圣节现场 Cos 了陆振华的角色,蹭的正是《情深深雨濛濛》的梗。
在各类鬼畜视频和二创的影响下,《情深深雨濛濛》已然成了年轻人玩梗的热门 IP。
就像一个网友的评论,陆振华体验到了依萍在夜场 " 卖力演出 " 的乐趣。
而在万圣节前夕," 雪姨 " 和 " 陆振华 " 在抖音上的 " 同框 " 还登上了热搜榜,欢乐谷显然提前洞察了这一点。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营销上喜欢玩梗?对于品牌来说,玩梗当真是营销的万金油吗?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 梗文化 " 作为一种流行元素,无疑是和年轻人快速拉近距离、找到共同语言的 " 捷径 "。在年轻人的认知里,玩梗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集体情感和意识的表达方式。
再来解答第二个问题。
玩梗翻车的案例不胜枚举,生硬地使用某些流行梗,反而会给人一种 " 蹭热度 " 的感觉,让用户感到不适,甚至引起反感。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年轻人对于内容和品牌的认同感。
以 " 九牧全家桶 " 为例," 全家桶 " 这个梗,既扮演了 " 流量捕手 " 的角色,还起到了 " 桥梁 " 的作用。
简单来说,先用 " 全家桶 " 唤起观众的好奇心,然后地利用小孩子 " 吹牛皮 " 的四个场景,引导大家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与马桶相关的种种痛点:" 爸爸 " 长时间蹲厕所导致屁股疼、" 妈妈 " 总是嫌弃马桶太脏、年纪大的 " 爷爷 " 不会用智能马桶、小孩子使用坐便器时,总会被夹到屁股……
这些场景让观众会心一笑,同时也记住了九牧智能马桶的功能。最后那句 " 只有这一台马桶 ",再一次呼应 " 全家桶 " 的梗,在脑海中形成 " 原来九牧全家桶是这个意思 " 的记忆锚点。
为什么这样的广告片不被用户反感,甚至会主动在社交媒体上讨论,扮演了 " 声量放大器 " 的角色呢 ?
浅层的答案是九牧等品牌找准了与年轻人沟通的方式和渠道,让产品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广告片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广告;
再深一层的答案则是围绕用户痛点的技术创新,譬如九牧广告片中提到的全水路除菌技术,实现了从水源、水路到水洗末端全水路洁净如厕,除菌率可达 99.99%。
用户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他们会因为一个梗认识某个品牌,但最终决定付费的,仍然是产品所能带来的价值,广告片不过是产品价值的另一种诠释。
03 写在最后
正如我们之前文章中所提到的: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思考自己的真实消费需求,回归以人为本的消费,回归商品所能提供的价值。
双 11 期间的营销 " 暗战 ",恰恰是新消费趋势的集中表达。
无论是卫浴品牌九牧、游戏 IP 宝可梦,还是以 " 吸睛 " 为主的欢乐谷,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样的趋势:
品牌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单靠传统的广告形式已经不够,必须要在技术或产品上满足年轻人的刚需,然后结合消费者的兴趣点,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激发出强烈的品牌共鸣,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 " 出圈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