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洋
编辑 | 杨亦
种种迹象均表明,中国新能源发展正迎来拐点。
双碳目标提出后仅用了短短三年多,中国风光新能源开发就从原有的 5 亿千瓦,迅猛增长至目前的逾 12 亿千瓦,提前 6 年多完成了原定 2030 年完成的装机目标。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如系统消纳难题、投资收益难题、电网配套协调推进难题等等。
然而,这些难题虽然重要但不至于引起系统死机、瘫痪,真正重要的需要从根本上引起重视的,是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 15% 的关键节点后的系统安全问题。
就这一问题,政策文件已经风向明显。华夏能源网(公众号 hxny3060)注意到,10 月 30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家能源局首次就 " 涉网安全 " 主题下达专门文件。该文件所揭示的核心主题,对中国新能源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已经告别了装机优先、发展优先的原始阶段,进而步入了需要小心翼翼去平衡好新能源发展与系统安全的全新阶段。
现阶段为何强调涉网安全?
国家能源局上述《通知》中明确,伴随着 " 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提升,新型储能等新型并网主体广泛涌现 "," 由于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管理相关规范标准较为分散,个别新型并网主体尚未纳入统一调度,导致涉网安全管理出现部分真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涉网安全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 " 双高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性。
在 " 双高 " 电力系统中,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能和太阳能)通常不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响应和电压支撑能力,一旦发生电网故障,可能会导致电压和频率快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网的稳定性,给系统安全运行带来较大风险。
对此,《通知》特别提到,防止风光大基地 " 大规模脱网 " 的风险,要求 " 远端汇集(大基地等)的集中式新能源应具备快速调压、抑制宽频振荡等支撑能力,必要时配置调相机等装置 "。
实际上,早在 2020 年,四川省就曾经出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西电东送引发的涉网安全问题。
彼时,四川电网通过向上、溪浙和锦苏三回特高压直流,以及德宝超高压直流向东部外送水电额定容量达 2460 万千瓦。但是,由于四川电网是特别典型的 " 强直弱交 " 电网,交流与直流两种输电形态发展不均衡,其结果是直流特高压远距离输电,严重冲击承载能力不足的交流薄弱环节,加剧了连锁故障风险,进而造成电网安全水平骤然下降。
那么在大基地大规模开发的现阶段,涉网情况如何呢?
需要了解的是,四川电网是 " 强直弱交 "(实际上,全国范围内电网都是 " 强直弱交 ",对此国家电网前掌门人刘振亚曾多次发出预警),而西电东送的规模,光是风光大基地项目在 2030 年前就有 6 亿千瓦以上;更主要是,相比于较为稳定可控的四川水电,今时今日西电东送的主力是有着高度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风光电。
也就是说,相比四川水电外送,风光大基地 " 西电东送 " 所面临的涉网安全问题,可能还要翻上好几番。
这也就是《通知》点名风光大基地要 " 防止大规模脱网 " 的原因所在。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 " 川渝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来源:四川视点)
不仅仅是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也面临着涉网安全问题。
无论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新能源有着共同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问题。大量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就会带来 " 双高 " 问题,也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冲击电网的稳定与安全。
为了有效防范和杜绝新能源 " 带病入网 ",《通知》要求电力调度机构 " 前置参与 " 到相关并网主体的新能源开发业务中去:
并网前,电力调度机构要严格审核并网主体提供的涉网性能型式试验报告,报告应由具备 CNAS/CMA 资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或中国计量认证)或同等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出具,审核同意后方可并网;并网后,电力调度机构要强化运行过程中的涉网性能评估,及时提出改进要求,确保涉网性能稳定。
如果说,在此之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并网和消纳,未来在并网之前,新能源首先要解决好不要 " 带病入网 ",否则就不能并网。即使是并网了,如果出现安全问题也需要及时改进。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安全并不意味着未来新能源就不能大规模、快速发展了。新能源发展以及能源转型,本身就是一个 " 大力发展 -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持续健康发展 " 的过程。
兼顾并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问题,是新能源逐步迈向主力电源的征程中,必须有的科学理性之态度。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