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伊
我们还记得尹同跃去年在奇瑞的全球科技日上,说的那句 " 不客气 "。
如果说,这句话是那些新造车的老板们喊出来的,可能人们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打个折扣听。毕竟,这年头豪言壮语挺多了,想听两句实在话确实难如登天。
但如果尹同跃说 " 奇瑞来做 ",那么你就必须把它当做一个大规模 " 进攻 " 的号角。因为,理工男从来不玩虚的。
事实上,现实情况也确实对得起尹同跃去年放出的豪言。
在刚刚过去的 9 月,奇瑞集团销售汽车 244,534 辆,同比增长 28.6%。其中,出口 109,048 辆,同比增长 20.6%;新能源 58,941 辆,同比增长 183.4%。单月销量突破 24 万辆,单月出口突破 10 万辆,单月新能源突破 5 万辆,创造了奇瑞成立 27 年以来的三项 " 历史新高 "。2024 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量 1,752,793 辆,同比增速 39.9%,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 + 燃油车赛道 " 双增长 ",国内 + 海外赛道 " 双增长 " 的汽车企业。
要知道去年全年,奇瑞也就卖出了 180 多万辆,今年超过 200 万辆的总体销量,问题应该基本不大了。
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车领域,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奇瑞总共卖出了 33.17 万辆,而仅仅在 9 月份就卖出了 5.89 万辆,同比增长了 183.4%。
尽管与全部卖新能源车,并且单年的销量要过 300 万肯定没法比。但如果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奇瑞肯定是把去年的自己,狠狠地甩在了身后。
就在刚刚过去的上周末,奇瑞又干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举办了这个年度的奇瑞创新大会;另一个,则是隆重地庆祝了自己的第 1500 万辆车下线。
下线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证明了在过去的 27 年间,奇瑞从一个茅草房里造车的企业,真正成为了一个在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重要的竞争参与者。而创新大会,则明确了从 1500 万辆下线这个新起点开始,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更重要的是,尹同跃再一次宣示:明年,奇瑞在人工智能领域,也要 " 不客气 " 了。
显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尹同跃,相信奇瑞。但更多人会产生的问题是,奇瑞要实现这个目标,靠的是什么?
其实奇瑞什么都做了
如果说宣传的调门,奇瑞肯定是最不起眼的梯队中的一个。
尤其是在不久之前,我们看到了满是机器人霸屏,人与 AI 和谐相处的特斯拉发布会之后,似乎对于其他人,都已经不再抱有更高的期待。
当你走进奇瑞科技日的会场,你会发现他们同样有飞行汽车、能够交互的机器人,可以完全自动行驶的巴士。这些与特斯拉的 Cybercab 和 AI 机器人相比,可能在智能水平上还有点子差距,但模样与形态已几乎一样。
道路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明晰,只是看谁先跑到那个可以量产的中继站而已。
但如果奇瑞拿出这些东西,我相信它必然是那个最有可能快速实现、快速量产的竞争者之一。判断逻辑非常简单,特斯拉跳票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而奇瑞似乎从来没跳票这回事——可能表述并不夸张,时间线也拉得略长,但只要拿出来,基本就能用。
这就是奇瑞理工男最优秀的特质。
当然,如果对于奇瑞了解足够多就会发现,其实近些年我们已经陆陆续续的见到了很多,奇瑞基于自身对于汽车智能化理解而推出的技术了,包括了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和银河生态五大技术领域。
而这一次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技术上实现更全面的进阶与跨越。于是,奇瑞在鲲鹏电池、端到端大模型、智舱大模型、飞行汽车、云台智能底盘 2.0 等 10+ 项重点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
于是也就有了此次的创新大会上的固态电池、CheryGPT、飞行汽车、元宇宙、人形 Robot 等技术成果。而以上一切的原点,始于奇瑞目前技术创新的 "6+1" 战略支点,就是 2C+3 智 +ESG+AI。2C 是电池 + 电芯,3 智是智舱、智驾和智慧平台,ESG 技术以及 AI 全程赋能。
这些复杂的技术有些还存在于更远的目标之上,有些则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智驾与电池,路线图明确
如果要说到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智能驾驶技术必须排在第一位。而这一次,奇瑞在大会现场发布了面向未来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大卓智驾 C-Pilot 4.0 已经进化到 C-Pilot 5.0。这套系统会很快进入奇瑞的产品之上。按照他们的计划,2025 年有十几款车型会搭载高阶智驾量产上市,从无图城区 NOA 到自主旗舰高速 NOA,依托于端到端技术快速实现 NOA 规模化量产。
同时,奇瑞还发布了奇瑞智驾大模型。通过云端 world model 生成丰富场景,形成感知大模型加规划大模型的模拟人脑行为决策,预计 2025 年将实现一段式端到端;2027 年形成 VLA 大模型,让汽车真正进入智能驾驶时代。
显然奇瑞还是很务实的,从智能驾驶辅助到完全智能驾驶,路线图明显更清晰,不耽误现在卖车,也让人们对于未来产品有足够的期待。
除此之外,奇瑞在已经 " 不客气 " 的电池端继续加码。
这次,鲲鹏动力加入了一个全新的鲲鹏电池品牌。在这个品牌之下,包括了 " 方形磷酸铁锂系列、方形三元系列、大圆柱三元系列 " 三大品类。解决的问题就是冲得快、跑得远、更安全这些电动车短板。
看起来奇瑞依然不太 care 营销——不论是起名字还是搞技术都没好好包装,完全不碰那些大家看不懂的深奥词藻。但就是这种一眼看懂的普通词汇反而更可靠一些。而在企业层面,奇瑞补足了自己的新能源化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是起量的关键。当然,现在的问题是奇瑞想要起多大的量。
奇瑞的目标更宏大
第 1500 万辆下线仪式上,尹同跃一度语带哽咽——从一个茅草房里开始造车的品牌,如今超 22 年蝉联出口汽车品牌第一名,从十年造出 100 万辆,到如今一年即将突破 200 万辆,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但对于奇瑞来说,他们其实想要的更宏大。
而在整体的销量目标上尹同跃明确的表示:希望在未来实现每个季度销售 100 万辆,甚至月销 100 万辆的目标,以更快速度跻身全球车企 Top 10。
他为奇瑞设计的总体逻辑非常清晰:以技术带动产品品质,乃至品牌档次的进一步进化。同时,依靠很好的产品增量态势带动品牌技术的快速普及,当然自由的先进技术,同样推动市场销量的快速增加。
最终实现品牌成为 " 中国的丰田 " 甚至下一个丰田。毕竟以奇瑞如今海外销售的态势来看,这是一个合理的预设目标。现在所缺的,只是快速膨胀的体量而已。
在下线仪式的现场尹同跃还许下宏远:要将奇瑞大本营芜湖打造成为中国的底特律或斯图加特。这一切的基础是奇瑞,他还希望有更多的车企来与他们一同构建克莱斯勒、福特与通用这样的产业集群。
在这个时间段中,奇瑞可以通过自己的本地的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利润基本盘。
以往,奇瑞还停留在市场中求存的阶段。如今,奇瑞则开始以 " 百万季销 " 的新目标新起点,踏上寻求成为全球汽车大厂的道路了。
当然我们作为观察者也十分想知道,在未来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怎么实现,要花多长的时间实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