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10-16
百大考古发现故事连载(6):海昏侯墓、庙底沟、尼雅遗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博时空 / 文 文博时空 作者 尹博编辑整理

1928 年初,当中国学者吴金鼎为致力于寻找中国独立的彩陶文化时,精美的磨光黑陶从城子崖遗址破土而出,以黑陶为典型特征的 " 龙山文化 " 从此被世人知晓,西方学者的 " 中国文化西来说 " 变得不攻自破…… 1929 年 12 月,当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兴奋地断定出远古人类的遗骨时,第一个完整的 " 北京人 " 头盖骨化石得到了确证,几十万年前北京就有人类生存的事实使得举世皆惊……

百年的中国考古学从 20 世纪 20 年代伊始,一代代学人们前仆后继,一批批重大发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中国的考古学不断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考古的魅力正在于探索与发现,甚至是颠覆人们的认知,考古人有何慧眼,能够看到人们看不到的东西呢?是知识,是直觉,是运气?让我们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了解这些惊人发现背后的故事。

(接上期)

01

海昏侯墓的金龙传说

在 2011 年的早春,在凛冽的寒风中,南昌的古玩市场,却刮起了一阵热火朝天的风浪。业内人纷纷传递着一个消息,有人要出一条纯金的龙,这条金龙做工极为精美考究,因为实在是罕见又珍贵,故而引起了南昌古玩市场的热情讨论。

海昏侯墓的马蹄金

这则消息的来源,是之前有一年轻人走进古玩店向一老师傅准备出手宝物,老师傅一看到年轻人拿的是金龙,瞬间感到震惊,但旋即又想到金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东西,那可是古代只有帝王才能拥有的宝物,如果金龙是真的,这可就成了大麻烦,所以虽然老师傅心里痒痒的,也不敢接下这烫手山芋,只能遗憾拒绝了。

只是这消息实在稀罕,人们对这条金龙的来历特别感兴趣,就在文玩市场上口口相传,到哪都能听到风声。由于南昌文玩市场讨论的激烈,这风声到底传到了文物部门的耳朵里,引起了文物部门的注意。

注意归注意,但这金龙到底是哪来的,真是让文物部门犯了难,这茫茫人海的,再找到那年轻人,也不很现实,而且风声都被文物部门听到了,那年轻人,想必也会规避一二,这就更加大了查找的难度。

恰恰在这个时间段,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举报,给文物部门提供了相关讯息。

2011 年 3 月,裘德杏时任大塘坪乡观西村支部书记,家就住在墎墩山西侧约两百五十米远。这两天,他总是有些睡不好觉,因为家里养的狗叫唤得很异常,影响了他的休息。

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叫的,也许是发现了什么才会如此。在夜里的观察下,裘德杏发现墎墩山上好像有人影晃动,零星的手电筒光昭示着陌生人的存在,山里有人!

裘德杏一下子警惕了起来,在 3 月 24 日,裘德杏领了一大批村民就上山探查了,这一看立马发现了端倪,山上突然出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洞口的土还是新的,附近还有大量的木炭、胶泥和锯断的椁板木头。

裘德杏即刻对这一不寻常的状况进行了上报。当时的文物专家一得到消息,就马不停蹄地前往墎墩山,在急切下心一横,借了辘轳车,系了一根井绳,就下洞了,结果发现是古墓的盗洞,整个墓穴被泡在水里,一些椁木已经被人锯断。

好在宝物还没有被彻底盗走,上级部门组织人员研究后发现,因为公元 318 年南昌发生过大地震,整个墓室都扭曲变形,无法辨认出方位,加之鄱阳湖的水慢慢灌入,整个墓室都被淹没,进入其中难如登天。千年来墓室四周已经有了十多个盗洞,但都没有最终得手进入主墓室,这一盗洞尽管挖得深入,但也还没能进入主墓室,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海昏侯墓清理现场

考古人员对墓穴进行了保护性挖掘,通过种种证据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第一个证据是在主墓室东南角的漆盒,盒中有一和田玉做的印章,上面赫然发现有 " 大刘印记 " 四个小篆铭文,而史书记载中,这一地区西汉时期只有海昏侯一支王族。

当然,最直接的证据是主棺中主人的身份印章,主棺中的尸身早已腐烂殆尽,但尸身的腰部,还存有一精美的玉印,刻着两个字:刘贺。墓主人的身份也被彻底确定。

" 刘贺 " 印章

既然海昏侯主墓室被保护得很好,那么金龙是哪里来的呢?考古人员发现,海昏侯墓地旁还有海昏侯夫人的封土,里面的东西已被洗劫一空,金龙大概就是被作案技巧不熟悉的盗贼偶然在古玩市场暴露的。海昏侯夫人的墓穴宝物,大多不知所踪。

汉 刘贺墓内馆饼形金 摄影 / 杜广磊

青铜染炉 摄影 / 杜广磊

汉 凤鸟纹青铜提梁卣摄影 / 杜广磊

02

庙底沟遗址的一瞥

三门峡附近的庙底沟遗址,是由当时的河南考古工作者安志敏对车窗外的风景不经意的一瞥发现的。考古工作中有时就是不经意的一眼,就可以被敏锐的考古工作者捕捉到重要的信息,安志敏就有着这份属于考古学家的锐利目光。

1953 年的 11 月 29 日,安志敏正乘坐火车,准备前往河南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在火车行驶过程中,安志敏注意到了铁道路沟两壁露出的灰层及灰坑的剖面。根据安志敏长期考古工作的经验,这些灰层及灰坑是袋形的,其中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些潜藏的遗物,灰层及灰坑的发现也一下子让他打起精神。

安志敏在后来的报告中如是描述了铁道路沟两壁露出的灰层及灰坑的相关场景:

" 庙底沟位于青龙涧河南岸、陕县车站的东边。在一块比较平坦的黄土塬上,被两条南北向的深沟所切断。西边的俗称庙底沟,深约 40 多米;东边的俗称此龙沟,深亦 40 多米。北边濒临着青龙涧,因受河水侵蚀,形成高约 40 米的峭壁,而陇海铁路在涧河岸的附近东西穿过。在东西两条沟旁断崖以及陇海铁路路沟两侧,均暴露着灰层和灰坑的痕迹。"

由于意识到灰层和灰坑可能很重要,安志敏在从火车上下来后,不顾车马劳顿和没吃饭的饥饿,直奔发现的地点进行考察。

安志敏对考古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对遗物的探索可谓轻车熟路。在经过一番调查发掘后,安志敏果然于灰层和灰坑中采集出来很多陶片、石器等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庙底沟遗址也就此被记录在册。

不过,对庙底沟遗址正式大规模的发掘,还是在 1956 年。1955 年 7 月 30 日,《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被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份决议进行了对河南三门峡黄河水库的规划建设,于是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就联合组成了考古工作队,准备对三门峡黄河水库附近地区进行深入考察。

三门峡水利枢纽

当时安志敏被任命为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的副队长,因庙底沟遗址是由他发现的,对庙底沟遗址的大规模考察、发掘,也就由他负责。安志敏回忆说:" 从遗址的发现到发掘,我有幸参与了全过程,在个人的考古生涯中也是一次重要经历,至今回忆当时的情景仍兴奋不已。"

庙底沟遗址发掘现场

庙底沟遗址的发掘是三门峡库区开展发掘工作以来集中干部人数最多与工作规模最大的,而除了考古所的人员,各省文管会和博物馆也进行了抽调,一起参与这次的田野 " 培训 "。

被抽调的很多人员都是初次参与考古工作,之前对考古的田野实践并不太了解。但在安志敏负责任的组织下,庙底沟的 " 培训 " 相当成功。参与发掘的人员很多都成为了后来各地文博单位的骨干,有的甚至还成为了重要的考古学家。

安志敏负责的这次发掘,文物的发现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当时的庙底沟遗址发掘工作中,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共清理庙底沟二期文化房址 1 座、灰坑 26 个、窑址 1 座、墓葬 156 座,其他发现更是数不胜数。其发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庙底沟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的四瓣式花瓣纹彩陶罐

庙底沟文化的花瓣纹彩陶盆

不过,安志敏每每回忆起庙底沟的发掘会 " 兴奋不已 ",除了众多文物的出土,大概还在于庙底沟遗址的发掘非常像培养考古工作者的学校,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培养出了众多人才吧。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陶为 传说 金龙 南昌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