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 日,一篇针对某女演员的评论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 "》在网上传播,因文章页面带有 " 人民网 " 标识,部分网友认为是官媒发声,纷纷转发。而真相令人大跌眼镜:经警方调查,该文章系不法人员假冒媒体名义杜撰,传至网络。
其实," 仿冒正规网站 " 并非偶发事件。新京报记者多方采访调查发现,因仿冒网站所需的技术门槛、成本极低,大量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通过仿冒媒体、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网站的方式,达到操控舆论,平息负面消息,销售、认定伪造证书,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
这背后,是一项成熟的 " 产业 ":客户支付几百至几千元的费用,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无需备案,技术人员即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记者随机联系到的一位网页开发人员,半小时内就根据要求完成了仿冒网站页面的设计,与原网站相似度近乎百分之百。
这些网站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有业内人士提醒,它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而且,如果高风险作业人员通过仿冒网站购买、查验伪造的专业技术证书并上岗,会埋下重大事故隐患。此外,这类网站的猖獗也会给公众带来困扰,损害媒体、政府的公信力。
多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打击仿冒网站乱象。但是,由于这类网站服务器常位于境外,且往往针对特定主体定向传播,隐蔽性强,极易逃避监管。有专家建议,可以从搜索引擎的角度加大对官方网站的展示力度,挤压山寨网站的生存空间。相关部门也应普及鉴别网站真伪知识,帮助网民免受蒙骗。
" 人民网被‘套牌’ " 事件已立案,政务网站成仿冒重点对象
近日," 女演员辛某称男星秦某曾多次劈腿 " 的消息引发关注。10 月 3 日,一微博网友发布《低俗炒作博眼球,爆 " 瓜 " 文化不可取》文章链接,呼吁网友转发。文章页面显示,该文由 " 人民网社会法治频道 " 发布,内容直指女演员辛某 " 低俗炒作博眼球 "。
因网页带有 " 人民网 " 标识,有网友将其解读为 " 人民网发文指责辛某爆料低俗,并暗挺秦某 "。
10 月 4 日晚,人民网发布文章《假冒媒体,岂是儿戏?》,称人民网并未发表过网传文章,此乃彻头彻尾的 " 套牌 " 戏法。所谓 "society.people.com.cn.lblhky.com" 的链接,根本不是人民网社会法治频道(society.people.com.cn)的网址。经警方调查,网传文章系不法人员假冒媒体名义杜撰并上传网络。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来源:新京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