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腾医药的一条腿已迈进港股市场。
作者 | 赵普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053 篇原创
本文约 4300 字,阅读时长约 9 分钟
四年前市值超百亿港元、如今不到 10 个亿港元的嘉和生物 -B(简称 " 嘉和生物 ",6998.HK)近期又受到市场持续关注,因为不久前刚宣布要与亿腾医药合并,这被称为 " 港股 18A 市场首个反向收购案例 "。(港股 "18A",即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中 " 主板上市规则 " 的第十八条 A 章中,允许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条款。 )
前几日,嘉和生物宣布以换股形式与亿腾医药订立合并协议,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称将改为亿腾嘉和。在合并后的新公司中,亿腾医药股东占比 77.43%,嘉和生物股东占比 22.57%,亿腾医药实际控制人倪昕将成为合并后新公司的控股股东。
从目前双方股东情况看,合并后新公司股东将包括高瓴、淡马锡、奥博资本、红杉资本等医药行业知名投资机构。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分析认为," 嘉和生物通过合并方式收购亿腾医药,构成了一次反向收购。这种交易有时被市场参与者视为一种变相的借壳上市,因为它允许未上市公司的股东通过合并进入上市公司,从而绕过了传统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流程。"
另据《经济观察报》最新报道,亿腾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倪昕表示,这次合并仍要走港交所的上市流程,预期明年一季度才能正式完成收购。
这个消息对嘉和生物的股价并未形成持久利好,10 月 7 日开盘暴涨的热度仅维持了 1 天,很快又出现回落。截至 10 月 10 日,嘉和生物收盘价为 1.84 港元 / 股,相比 10 月 7 日开盘价下跌超 40%,目前总市值约 9.57 亿港元。
来源:东方财富网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亿腾医药此前多次 IPO 均未成功,这次合并则是两家公司背后的投资人共同推动,合并后虽然可以促进两家公司业务协同发展,但也不乏获利退场的考虑。
亿腾医药创始人已入股嘉和生物
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约定的合并协议显示,嘉和生物将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结算,不会有现金支出。
其实,早在 10 月 4 日,亿腾医药已经 " 实际入场 " 了。10 月 4 日数据显示,亿腾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倪昕 " 买入 " 嘉和生物约 8.8 亿股。以 10 月 10 日嘉和生物 1.84 港元 / 股的价格计算,这部分股份市值约 16.2 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倪昕出生于 1971 年,现为中国香港籍,早年间在江苏求学、工作,有着多年的医疗销售工作经验。国内专业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投融界显示,倪昕曾获得江苏大学医学博士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MBA,2001 年创办亿腾医药。
此外,投资方 Boundless Plain Holdings Limited、Skycus ChinaFund,L.P.、李浩良通过场外增持嘉和生物 1.555 亿股,每股均价 2.89 港元,最新持股数量为 1.555 亿股,最新持股比例 29.9%。
来源:东方财富网
投融界显示,Skycus ChinaFund,L.P. 是一家于开曼群岛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管理资产超过 500 百万美元。由天壹紫腾资产管理(宁波)有限公司负责管理。SkycusChinaFund,L.P. 拟主要投资于战略新兴产业(包括 TMT、文化、运动及医疗健康产业),覆盖成长期及成熟期投资组合。
亿腾医药此前的招股书显示,Skycus 在亿腾医药中持股比例约为 9.06%。
嘉和生物表示,根据 2024 年 10 月 4 日生效的合并协议,Skycus China Fund,L.P. 将在合并生效后发行一定数量的对价股份。拟发行的对价股份数量根据股份交换比率确定,该比率将在合并生效时间确定。
事实上,在亿腾医药之前,嘉和生物已经多次 " 倒手 ",不少投资者出现在嘉和生物股东名单上,随后又悄悄离开,有人靠嘉和生物赚钱,也有人 " 踏空 " 亏损。
嘉和生物的创始人是周新华,曾任全球最大生物制药公司 Amgen 工艺开发科学总监,曾借助投资搭建单抗药物研发与生产化平台,成立了欣润(上海)药业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嘉和生物。
随后在 2013 年,周新华把嘉和生物 63.48% 股权卖给了沃森生物,成交价 2.92 亿元。5 年后的 2018 年,沃森生物又把部分嘉和生物的股权卖给了康恩贝、高瓴资本,股权转让后沃森生物收益约为 11.29 亿元。
2020 年 10 月,嘉和生物港股上市后,股东包括高瓴、康恩贝、沃森生物,淡马锡、高盛、黑石、泰格医药旗下的观由资本等 10 多家。
但随着嘉和生物股价下跌,产品商业化不足等情况,股东陆续减持或退场,原持股 5% 以上的股东只剩下高瓴资本、沃森生物、淡马锡等资本方。
来源:嘉和生物招股书
在嘉和生物频繁进出的不仅是股东,还有高管人员,其屡次调整也为公司发展增添了不稳定性。
2021 年,董事长易清清、董事李明先后辞去公司董事会职务;2022 年 4 月,嘉和生物创始人周新华宣布辞去集团总裁、执行董事职位,他在 2023 年 11 月出任了北京佰诺达生物 CSO 和上海佰诺因泰生物 CEO;2024 年 9 月 13 日,从 2021 年 11 月开始担任嘉和生物董事长的郭峰,也辞去了嘉和生物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职务,但仍是嘉和生物首席执行官。
事实上,除了高管变动外,嘉和生物公司的员工数量也出现大幅减少。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嘉和生物员工人数大幅变化,由 222 人下降到 104 人;而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其员工人数再由 104 人下降到 28 人。
来源:嘉和生物 2024 年半年报
谁在嘉和生物身上赚了钱?
著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表示,亿腾医药与嘉和生物的合并,被一些投资人视为 " 借壳上市 ",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也是一次多赢的局面,尤其是对嘉和生物来说,之前的投资方已经有了很不错的 " 退路 ",随时可以套现离场。
据了解,嘉和生物成立于 2007 年,产品管线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以及血液肿瘤,公司在 2020 年登陆港交所,当时的投资方包括高瓴、康恩贝、沃森生物、淡马锡、高盛、黑石以及泰格医药旗下的观由资本等,其 IPO 获得了约 1247 倍的超额认购。
当年招股书显示,嘉和生物 2020 年上市时引入了 12 名基石投资者,其认购总额约为 1.87 亿美元。这其中,高瓴投资下属公司 HHJH Holdings Limited 认购 3500 万美元,淡马锡旗下公司 Aranda Investments Pte. Ltd. 认购 2000 万美元。
来源:罐头图库
但嘉和生物上市后的业绩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嘉和生物总营收仅 1447 万元,全面亏损总额约 1.32 亿元。2020 年至 2024 上半年,嘉和生物四年半的累计营收只有 4071 万元,其中 2021 年和 2023 年还是零收入;另据东方财富网统计数据,嘉和生物 2018 年至 2023 年合计净利润亏损已达 61.07 亿元。
对于高瓴资本、淡马锡等一众投资者而言,从嘉和生物 2020 年上市至今的营收、利润来看,很难说能否收回成本。
此外,从股价收益来看,投资者的长期收益也不高。2020 年 10 月 7 日嘉和生物上市至今,其股价最高值是上市当天,其盘中股价最高曾达到 32.2 港元,但随后这些年中,嘉和生物股价整体呈现下跌走势,再也没有回到过 32.2 港元 / 股的高点,其中股价最低时还曾一度达到 0.85 港元 / 股。
从增减持情况看,高瓴资本和淡马锡在嘉和资本 2020 年上市后的第一个季度曾有少量减持。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在 2020 年 10 月 7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期间,高瓴旗下的 HHJH Holdings Limited 减持嘉和生物约 1340 万股,淡马锡旗下 Aranda Investments Pte. Ltd. 则减持了 122 万股。
另据历史股价显示,上述期间,嘉和生物的股价在 32.2 港元 / 股 ~16 港元 / 股之间震荡。
嘉和生物股价历史走势 来源:东方财富网
即使以上述时间内的最低股价计算,高瓴资本减持的股份市值也超过 2.1 亿港元,而嘉和生物 IPO 时,高瓴资本认购股份的成本为 3500 万美元,这部分成本基本收回。而淡马锡在减持上述少量股份后就没有进一步减持,仅按此计算,尚未回收本金。
从 2020 年底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高瓴资本持有嘉和生物约 1.28 亿股,淡马锡持有嘉和生物约 2916 万股,一直未变。
亿腾医药能否 " 借壳生金 "?
如今,随着亿腾医药的反向收购,嘉和生物的管理层、研发管线、销售渠道等人员、业务都会面临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嘉和生物目前非常缺乏资金,合并后的新公司,能否如愿为亿腾医药带来良好融资环境呢?
据 " 经济观察网 " 最新报道称,嘉和生物的管线没有太多差异化的特点,股价比较低,融资渠道也不是太通畅,转股转板的可能性不是太大,目前非常需要现金。
截至 2023 年底,嘉和生物现金及银行结余降至 11.66 亿元,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则进一步降至 10.27 亿元。嘉和生物表示,现金和银行结余减少主要是由于经营亏损。
虽然嘉和生物对媒体表示,上述资金仍可支持公司未来 5 年运营,但从之前的开支费用来看,仅约 10 亿元的资金无法再支撑嘉和生物继续保持前几年的研发力度。
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嘉和生物研发开支同比缩减 50% 至 1.1 亿元,而 2020 年至 2023 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6.97 亿元、6.13 亿元、5.84 亿元和 5.64 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另外,从产品研发、商业转化来看,嘉和生物仍需要大力研发,推进产品商业化。嘉和生物首款获批上市的药物,是 2022 年 3 月的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但该产品在上市前就有同行在售,不仅如此,嘉和生物推进该产品上市后,还被纳入国家医药集采,导致上市后利润大幅低于预期。
除了上述产品,嘉和生物还没有更多产品获批上市。上市产品单一、利润较低、研发资金难以为继……等等问题,也都印证了上述报道中提到的嘉和生物" 目前非常需要现金 "。
在进入 2024 年下半年后,嘉和生物显然加快了获取资金的步伐,其在 9 月份宣布成立新公司 Candid Therapeutics, Inc.,并获得首批 3.7 亿美元融资。
而相比 " 缺钱 " 的嘉和生物,亿腾医药则面临着投资人如何退出的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上市,之前亿腾医药屡次尝试 IPO,也不乏这方面的需求。
招股书显示,亿腾医药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实控人为倪昕,他通过 Suremoment Investments、ChinapharmHolding、Chinapharm Group 等合计持有公司 45.19%% 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21 世纪商业评论》报道指出,亿腾医药在 2022 年 8 月、2023 年 2 月两次派息总额高达 2000 万美元,合计超 1.4 亿元,而创始人倪昕持有约 45.19% 公司股权,按比例计算,他可从上述分红中分得 903.8 万美元,约合 6300 万元。
有投资人表示,上述高额分红的情况需要新公司提高财务行为的透明度,以确保其合规性。
来源:罐头图库
除了倪昕,亿腾医药的其他股东包括 OrbiMed、红杉资本、SCC Growth、Skycus、浦发银行、Risehill Investments Limited、Clear Peak Investments Limited 等合计 15 家投资方。
从上市融资角度来看,亿腾医药此前的业绩对投资方还是有吸引力的,其 2021 年 ~2023 年的营收分别为 20.73 亿元、20.74 亿元、23 亿元,利润分别为 1.57 亿、3.06 亿元、3.08 亿元。
亿腾医药的产品专注于抗感染、CVD 及呼吸系统治疗领域中的原研药,稳可信、希刻劳和亿瑞平三款核心产品已经商业化;同时,亿腾医药也在布局创新药物,包括景助达(HDAC 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 HR+/HER2- 乳腺癌。
而嘉和生物的主打产品 GB491(Lerociclib),同样可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两家公司在该疾病领域的研发具有一致性。
但未来风险仍主要在于能否顺利通过监管。
黄立冲分析称," 考虑到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合并后的新公司股东结构,以及亿腾医药此前未能通过 IPO 上市,联交所可能会对此交易进行更深入的审查。此外,考虑到合并后的公司将包括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作为股东,这可能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未来的融资活动产生影响。"
已经多次冲刺 IPO 失败的亿腾医药,能否成功进入港交所呢?
你看好亿腾医药登陆港交所吗,你会买入它们的股票吗?评论区聊聊吧。
©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