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驰只坑有钱人!但是车市内卷加剧,有钱人也没有那么好坑了。"
——某砖家
本期观舆者 | 鹿鸣明 监制 | 清醒
出品 | 扎客舆情公关
# 漏水迈巴赫车主贴三色雨棚维权,着实在网上火了一把,车主涨粉 18 万,还引发了 " 车传车 " 现象,不少网友开始效仿在车顶粘贴三色雨棚。
好气又好笑的背后,难掩面对中国车主投诉和质量问题,奔驰一如既往的 " 傲慢 "。
直至这次维权在社交媒体大火,奔驰客服的回应才姗姗来迟—— " 正在与车主积极沟通 "。
早干嘛去了?!
扎客舆情公关认为,奔驰总是试图用 " 拖字诀 " 拖垮维权消费者,主要原因有三点:
1、车主取证难,维权成本高。
汽车是个高技术壁垒的行业,普通消费者很难发现问题所在。但是第三方质检限制多、流程长、费用高,车企就是利用这点与消费者周旋。如果进入诉讼阶段,维权周期将进一步拉长,普通消费者根本耗不起!
这次迈巴赫车主几度主动退步寻求和解,愿意让 4S 店折价回收就是这个原因。奈何奔驰太贪婪,即使回收也要低于二手车市场价,想要再次好好赚一笔。
这谁能忍?是可忍、孰不可忍!
2、奔驰 " 脸皮 " 够厚,耐 CAO。
在营造 " 豪华感 " 这件事情上,奔驰每年的投入还是很大的,连续八年蝉联豪华汽车品牌冠军。正因如此,奔驰的 " 护城河 " 看起来足够宽,普通投诉对它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迈巴赫更是超越奔驰自身的豪华品牌,你不买,后面多的是人买。更何况,绝大多数看热闹的网友,压根不是奔驰、迈巴赫的潜在客户,who care?
3、深信 " 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 "
一些人错以为,只要能扛过舆情高峰期,客诉就将不再是问题。多年来的众多案例,让奔驰相信一个道理:只要 " 面子、实力、豪华 " 这些标签还在,消费者总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2019 年,西安某女士新买的奔驰刚开出 4S 店门,就发现发动机漏油。奔驰的解决方案从退车退款变成换车,再变成换发动机,简直就是店大欺客的无赖行径,逼得该女士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维权。
讽刺的是,无论当时影响有多大,现在又有多少人还记得?更何况这件事压根没有对奔驰接下来的销量,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那么,上述 3 点真的 " 无懈可击 " 吗?
奔驰还能继续 " 有恃无恐 " 下去吗?
未必!
1、社交媒体大幅降低 " 维权成本 ",迈巴赫车主用 " 娱乐化 " 的形式传播,给后续消费者打了一个好样!
此次漏水迈巴赫车主贴三色雨棚维权,让消费者开始掌握社交媒体的 " 维权密码 " ——吸睛、好玩、便于模仿,满足这三点大概率就会成为爆款。
自此以后,消费者维权不用卖惨、不用采取过激行为、不用影响公共秩序,低成本就能合理合法表达诉求。
面对滔天的正义声量,再蛮横的品牌方也很难无动于衷。
2、全行业内卷时代,消费者选择更加多元,声誉才是让品牌最有竞争力的护城河!
一线豪华品牌以后不再只有 BBA。其实奔驰早就意识到,再不做出改变,市场就要变天了。
但是,奔驰不能一边宣布要实现在中国本土研发和生产新车型,提供中国专属的舒适体验和先进的智能科技;一边继续摆出高高在上的面孔,反复把中国消费者的感情按在地上摩擦。
长此以往,不仅奔驰的品牌好感度直线下滑,连带着 " 德国工艺、品质保障 " 的故事也讲不下去了。毕竟,大众已经跌落神坛,连带着影响了奥迪(大众集团子公司),宝马销量现在岌岌可危,奔驰继续 "ZUO" 下去,德国人 " 专注、严谨 " 的好口碑就彻底没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豪华感并不是奔驰的护城河," 声誉 " 才是!
3、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不重视声誉迟早 " 自食恶果 "!
热搜来得快、去得快,并不代表着可以无视对品牌的伤害,也不意味着高峰期过去之后就风平浪静。
且看那些一度被网友推上神坛的大 IP,一旦声誉崩塌,再久远的 " 陈芝麻、烂谷 " 都能被翻出来,作为攻击的论据,甚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住,金字招牌再硬,众口也能铄金。
这也给咱们的国产豪华品牌们提了一个醒。在依靠产品力拿下第一城之后,接下来一定要依托完善、真诚、有力的售后服务,赢得 " 声誉 ",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给消费者足够的面子,品牌才能更有面子。
况且,中国消费者值得被更好地对待!
你认为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