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讲干货和硬逻辑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犀牛娱乐
犀牛娱乐原创
文|赵晓宁 编辑|朴芳
最近两年,AI 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线下生活到线上应用,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借助 AI 工具进行产出,不断探索 AI 技术融合发展的道路。而影视作为一个 " 创造型 " 产业,从业者们也一直对 AI 技术应用抱有较高预期。
某种程度上说,AI 技术成为影视创作辅助工具是一种必然趋势。现在,已经有诸多头部公司开始争先探索 AI 与影视行业的可能性。而最近,我们又观察到了一个由猫眼娱乐推出的 AI 生成工具—— " 神笔马良 "。
" 一键绘制 " 成真
在我们熟知的童话故事里,神笔马良曾凭着那一支神笔绘出了万千世界。而现在,依托于 AI 技术而生的 " 神笔马良 ",也让我们体验了一把 " 一笔成图 " 的乐趣。
这几天,我们抢先试用了这个名为 " 神笔马良 " 的产品,这是首个面向长剧本解析的动态故事板 AI 生成工具。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可以通过上传 .txt、.docx 格式长故事 / 剧本,由系统根据故事内容智能拆分出包含详细场次、分镜的故事,一键生成 AI 动态故事板。另外,生成的故事板中也自动植入了 AI 根据故事情节智能添加的配音和 BGM。
在我们看来," 神笔马良 " 更像是一个面向影视创作的常见 AIGC 模型集合体,可以实现从长文字到图像、音频,乃至视频的转化。
而有别于目前网上主流开源 AI 模型的是,在这个工具中我们看到了不少针对影视行业从业者设计的细节功能。
例如在生成故事板前,用户可以在上传剧本的同时,在手绘线稿、通用剧情、国风古装、悬疑犯罪、未来科幻、末日废土、二次元、3D 动漫八种作品风格中做出选择,以进一步匹配用户所需要呈现出的美术风格。其中的手绘线稿风格,由于光影线条的表现力更强,就如同导演的手绘分镜稿,独具魅力。
在生成内容的过程中,系统还会智能提取故事主要角色,通过 AI 学习理解解析人物小传,再根据用户选择的画风生成角色形象。并且也能够在文本层面根据 AI 算法生成润色提示词,实现多维度的辅助。
我们导入了小说版《哈利 · 波特与魔法石》第一章进行简单测试。
在这次试用中,我们选择了 3D 动漫的美术风格。尽管只有一章的文本长度,AI 还是较为凝练地提炼出了出现的主要角色小传,生成的角色形象也相对准确。
在创作生成后,系统自动拆分生成为包含 15 个场次的故事板,每一场次均细分为若干个分镜镜头。
而这些生成后的角色信息、描述文字乃至景别、画面等内容均可以进一步精细化调整。人工上传角色照片、修改文本、分镜 BGM 等基础指令不必多说,比较吸引犀牛君的还有内置的 AI 帮写功能,在这个模式下我们只需要抛出修改需求,就能够等待 AI 自动生成新版本的故事板画面。
我们仅在指令中增加了 " 晚上 " 关键词,AI 便根据需求在第二版画面仅针对时间做出了微调。
总而言之,就是作为用户的我们,可以介入 AI 生成结果的几乎所有环节自由修改。
令我们有些惊喜的是," 神笔马良 " 也关注到了原创内容保护问题,这对于一款 AI 影视产品来说异常重要。
我们观察到," 神笔马良 " 此次选择了从技术和内部管理两个维度去保护内容。一方面通过安全技术和程序保护用户上传剧本内容,另一方面则建立并实施内部隐私管理政策,尽可能将数据访问范围限制到最小。在国内尚未建立 AIGC 相关完整法律框架的当下,以自我监管保障创作者利益。
所以无论是操作自由度、工具智能性,抑或是安全保密性层面," 神笔马良 " 其实都符合了我们对一款 AI 影视工具的基本设想。这样的产品也不仅仅适用于传统长剧、长片创作者,像广告、短剧乃至自媒体视频等一切涉及视频内容创作的品类,都可以通过 " 神笔马良 " 这样的工具提高生产力。
降本增效走进 AI
在众公司争先恐后入局 AI 赛道产出 AI 内容的 2024 年," 神笔马良 " 的出现依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这主要来源于它的两个亮点。
首先是高度整合、垂直于影视行业。
猫眼娱乐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张蒙坦言,目前市面上的一些 AI 产品其实并不完全针对影视行业的应用场景,猫眼希望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对与长文本剧本和故事的理解上,着力于将创作者写好的故事以图像视频等可视化的方式准确的表达出来,变成行业创作者的帮手。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 " 神笔马良 " 涵盖的剧本分析、角色生成、分镜创作、台词朗读等多种功能,相当于将现有的 AIGC 模型技术提炼出能够服务于影视创作的部分,较全面地满足创作者在剧本开发初期涉及到的需求。
其次是本土化属性。
在此之前,能够服务于影视项目开发的相关主流 AI 模型还是以英语环境为主,考虑到 AI 学习训练材料的差异性,有一定概率会造成转化中文内容时的水土不服。而由国人自主研制的 " 神笔马良 ",显然将更适合中国创作者。
实用性之外," 神笔马良 " 于行业而言其更重要的价值其实还是在于降本增效。
或者可以说,AI 技术对于影视行业最大的诱惑力其实也是如此。
一方面,通过这样的 AI 工具加持,有望大幅度降低前期创作阶段分镜制作的人工成本和制作成本。创作者无需再耗费大量时间去绘制故事版,完全可以借助科技力量完成这一步骤。既是减轻创作者压力,也有利于创作者将更多精力投入进 AI 无法替代的创作中。
另一方面,该工具也能够提升分镜制作开发效率,在多个影视创作前期环节应用,以及借助工具本身,更高效地推进项目各方沟通,及时进行调整。这种应用场景并不局限于剧本创作,像在项目提报、创投路演、创意阐释、剧本会议、分镜设计等前期的多个阶段,都能够发挥出 " 神笔马良 " 的作用。
这样的产品其实也是许多影视从业者最初对 AI 技术的设想——既不干涉创作原创、威胁创作者原创版权等利益,又能够辅助创作者降低成本提升生产力。
在我们看来," 神笔马良 " 已经算是一次足够积极的行业探索。
AI 影视应用的未来
那么 AI 影视应用的未来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直至现在,我们仍然对此怀揣无限设想。
在行业侧,已经有不少先行者率先做出了试水。
在大银幕上,AI 技术能够帮助演员 " 返老还童 ",也能变成便携的工具为大体量电影高效叠加 2.5 次元滤镜;而在生产端,一些从业者已经能够在 AIGC 模型的帮助下生产一部完整的短片。诚然,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对于 AI 的探索仍然缺乏成熟经验,我们所看到的产品或作品更多还稍显稚嫩。但可以肯定的是,AI 技术改变影视只会是大势所趋。
AI 与影视行业结合是为影视行业提高生产力、迈上新台阶的必经之路。它既是行业的空白领域,也是当下的潜在痛点。
而作为 " 神笔马良 " 的开发方,我们看得到猫眼其实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击破这些痛点。通过不断发挥自身的科技属性,为影视行业各个环节的痛点、难点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
从早期的电影购票线上化,到不断进化的互联网宣发产品、数据产品,再到后来跻身行业上游参与影视内容开发,以及如今的项目开发 AI 辅助工具。猫眼在持续拓宽在行业内布局的同时,也在陪伴着行业一起发展共同进步。正如这次 " 神笔马良 " 的出现。
在目前的操作页面中,我们看到接下来该工具还会陆续开放局部重绘、图转视频等功能。据张蒙透露," 在结果输出上,后续我们也会增加角色场景概念图、项目书的生成和导出。" 以继续优化生成体验。
对于影视开发而言," 神笔马良 " 能够辅助的只是初期创作环节的一小部分,或许对于整个影视行业而言," 神笔马良 " 的应用深度也还有着很大拓展空间。但我们相信,正是这一次次积极创新和探索,才能够推动行业不断前行。
这才是 " 神笔马良 " 们的存在意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