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吃螃蟹的季节。
这些年,因为吃螃蟹食物中毒的新闻越来越多。
杭州一名厨师觉得死蟹扔了太浪费,趁着刚死没多久,大饱了一顿口福。结果当晚开始腹泻,检查出「急性脊髓脊膜炎」,差点因此「失去双腿」。
图片信息来源于新闻
还有河南一男子,因吃隔夜螃蟹患上脑膜炎,激发癫痫发作,全身抽搐丧失意识。医生提醒:不要吃隔夜螃蟹,会产生组胺毒素。
图片信息来源于新闻
更甚有一名广东女子,因吃河蟹组胺中毒身亡,法医从女子脏器中检测出大量组胺。
图片信息来源于新闻
那么,螃蟹死了就会突然有组胺了吗?
蟹,到底怎么吃,才能好吃又安全?
01
死蟹能不能吃?
死蟹到底能不能吃,我们决定测一测(防杠说明,活蟹直接蒸掉不算文章说的死蟹)。
一般来说,死蟹不建议吃可能原因有两方面:一种是迅速繁殖的细菌,一种是逐渐累积的生物胺。
螃蟹死掉后,细菌会大量繁殖,蛋白质被分解产生生物胺,比如最常听到的组胺。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表文章
但这也只是理论说法,死蟹里到底有没有组胺,测了才知道。
我们联系了实验室,想先分时间段对死蟹进行组胺含量测试(大闸蟹食用人群最多,实验以大闸蟹为例)。
结果,出现个巨大的 bug :
从某东上买了一批大闸蟹,送到的时候全活,但因为是晚上,实验室打算第二天一早做集体杀掉处理(方便记录精确时间)。
但第二天一早,就发现蟹全死了,无一活口,根本不知道死在了凌晨几点。
这不就是普通人吃大闸蟹的场景吗!
有的时候并不是大家想吃死蟹,而是吃蟹的时候才发现它死了。
给我测!
经过和实验室讨论后,实验室对这些死亡在 24-36 小时之间,在 0 ℃ -4 ° C 形况下保存的死蟹进行了测试。
实验室测试中
测试结果却是组胺含量< 50mg/kg (组胺的定量限为 50mg ,小于 50mg 检测不出具体数值)。
0 ℃ -4 ℃ 死亡 24h~36h 间组胺含量
也就是说,即使是最大值 50mg ,一只 2.5 两的螃蟹含组胺也就 7.5mg ,而人口服 8-40mg 组胺才会产生轻微食物中毒症状。
文献对组胺中毒的描述
难道我们要得出在冷藏里刚死的螃蟹可以吃这种结论吗?
我们不死心,想再测试一下:常温情况下( 25 ℃ 左右),大闸蟹死亡 24 小时后的组胺含量。
为了保证大闸蟹活性和送达时间,这次直接选用昂贵的外卖方式送往实验室( 12 只就花了 300 大洋)。
结果依旧是测出组胺含量< 50mg/kg 。
25 ℃ ± 2 ℃ 死亡 24h 组胺含量
怎么会和其他文献测出来的结果差别这么大?
广东公安科技检测结果
技术老师明玉熬夜翻阅了大量文献,最后发现:
死蟹的组胺含量会「因蟹而异」,跟螃蟹具体的养殖环境、死亡时间、储存条件以及检测的具体方法等,都会有很大的关系。
既然前面已经说过,组胺是细菌把蛋白质分解造成的,
我们又加了测了刚死时和常温下死亡 24 小时后的细菌菌落总数,你猜怎么着:
细菌菌落总数足足增加了近 240 倍!
刚死以及死亡 24h 细菌菌落总数
虽然我们组胺检测结果没有很高,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吃到的,是养殖特别干净的蟹;
谁也不知道螃蟹死后大量繁殖的细菌,什么时候就产生了组胺等生物胺、以及其它的致病菌,有可能是 5 天,也有可能是 5 个小时!
所以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不建议大家食用死蟹,命不经赌啊!
02
蟹的这些部位不能吃
除了死蟹不能吃,大闸蟹还有很多部位不能吃。
我直接给大家贴心的整理一张图,请看:
这些地方统统不能吃!
千万不要因为蟹胃沾了点黄就贪吃!
03
大闸蟹的保存技巧
大闸蟹,你能不能争口气!多活两天!
当然可以,只要你会「喂养」,活半个月都不成问题。
早在 2021 年,我们就做过实验,把一批喂养蛋黄的大闸蟹,和仅用于清水储存的大闸蟹做过对比,存活时间、体重都不一样!
喂养蛋黄的大闸蟹基本都可以活 10 天以上。
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拿湿毛巾盖在螃蟹上,放在冰箱冷藏层,记住,不要贴冰箱壁(靠近冰箱壁温差大)
第二步:把生蛋黄粘在筷子上,每天给螃蟹喂一点蛋黄
第三步:不要放水,也不要松绑,减少体力消耗
用这种方法喂养,虽然确实可以让大闸蟹多存活一段时间,但大闸蟹的蟹黄和口感上,也比最新鲜的大闸蟹要差一些。
所以,蟹肥堪吃直须吃,莫待蟹瘦吃空壳。
大闸蟹虽然吃起来麻烦,但耐不住它味道是真的鲜美,而且十月、十一月是大闸蟹最肥美的季节,还是要「该吃蟹时就吃蟹」。
已经添加过小助理的,回复:大闸蟹 即可
大家也不用担心会出现死蟹问题,这些大闸蟹都是预约当天进行捕捞的,哪怕是用于抽奖,我们也保证死蟹、脏蟹、空壳蟹包赔。
刚过完国庆,上班太苦了,先吃顿好的吧。
记得快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那没苦硬吃的爸妈,千万不要为了省钱,吃死掉的大闸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