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叶心冉 / 文 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的木兰祠内,一种个头不大的小红花正散落地生长着,一眼望过去就能明白,这些花一定不是特意栽种的,因为布局并不规整。红花衬着绿叶,它们在秋日里开得热情奔放。但俯身观察会发现,这并不是花,而是一整片叶子,后半边是绿色,前半边是红色。它的学名是猩猩草,但木兰祠的工作人员说,当地人习惯称它为木兰花。
(叶心冉 / 摄,下同)
猩猩草是一种草本植物,雌雄同株。《木兰辞》里有一句词刚好与之映衬:安能辨我是雄雌?似乎是磁场的相互吸引,飘扬的猩猩草种子扎根在这里。木兰祠的工作人员说,它们是突然出现在院内的。
距离木兰祠 50 公里之外的商丘古城内," 十一 " 期间,豫剧《花木兰》在舞台上上演。
花木兰是河南旅游的一张名片。同历史上诸多名人志士正在被各地文旅争相 " 认领 " 一样,关于花木兰的姓氏和籍贯也众说纷纭。有人说花木兰姓朱,也有说姓韩等,有人说花木兰出生在黄州,也有说是谯郡等等。花木兰来自河南的说法则有两通祠碑力证。
木兰祠内,两通祠碑矗立。一通是《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据介绍,该碑是元代元统二年(1334 年)所立。碑文记载:" 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 "。另一通是《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 年)。
以上两碑,主要内容是考证木兰祠、木兰的家乡及事迹等等。大致意思是:将军隋代人,姓魏氏,名木兰,本处子(即祠址的魏庄人)代父从军,屡立奇功,凯旋归来,欲纳入宫,木兰以死拒之。到唐代谥木兰为 " 孝烈将军 ",并在木兰旧居处,建祠设像,每年四月八日木兰生辰之时,方园数百里官府、乡众前来致祭。
10 月 3 日,正值农历九月初一,祠堂内有不少的香客,他们自然地与工作人员用乡音打着招呼。工作人员说,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香客们都会赶来祭拜。不过最隆重、热闹的祭拜仪式还要数每年的四月初八。他们说,这一天就像是当地人的春节,在外的游子要返回,盛大的木兰庙会举行。工作人员说,要是当地人连这天的活动都不参加,他们会被说 " 你真是活‘瞎’啦 ",大意是 " 你真是完了 "。
木兰祠规模不大,不过据说木兰祠最鼎盛的时期,祠内房屋多达百间,然而,历经无数次战火洗礼,其占地面积已大幅缩减。坦白来说,如果是为了木兰祠这一景点特意长途跋涉前来,木兰祠的面积和设施的分量似乎稍显不足,但历史娓娓道来的韵味依然值得回味。
实际上,商丘文旅的重头戏在商丘古城。
10 月 3 日、10 月 4 日,商丘古城内游人如织,在门外的路两边,车辆甚至要叠上三个纵列才能勉强停下。
商丘古城的历史底蕴有多深厚呢?据说,现在的商丘古城上叠压着六个朝代的六座都城,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哪怕是我们现在肉眼所能看到的古城也要追溯至 500 多年前的明朝,当时名为归德府城。
在这之下,还同时摞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 6 座都城、古城。资料上说,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当地人告诉我,原本这里生活着不少的原住民,后来古城进行了修缮、升级,新增加了餐饮、演出、文创等不少的业态。古城内,穿着汉服、装束精致的姑娘们一波接着一波,与古城相得益彰。
从航拍视角俯瞰,古城四周被护城河环绕,宛如遗世独立的孤岛,怀揣着千年的故事。母亲感叹,以前生活在这城里的人,安全感一定十足。因为她走了一座桥又一座桥,发现还没有走到出口。想必以前这护城河在抵御外敌方面一定立下不少功劳。二姨则说,古城不老,但故事挺老,走起路来都得小心翼翼,怕踩疼了历史。
古城确实不太老,里面的修缮和改造还未完全竣工,有些地方灯光昏暗,还未正式开放。但商丘人能明显感受到,在这之前,古城里并没有这么多来游览的外地游客。
想来,文旅建设的意义大抵就在这里了。建筑虽静默不可移,但故事和文化盛传千里。激活鲜活的历史篇章,不断升级景区设施、丰富业态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八方来客,在新与旧,虚与实之间,利用好文化这一媒介,让千年之前的历史之声透过层层古墙传递到当代人的耳朵里。
这次来到商丘,一个最大的感慨是:" 中原文化看河南 ",所言非虚。在商丘主城区,几乎三步一个景点,每一处都可以追溯至千年之前。百年底蕴的古遗址在这里都不敢声张,因为他的隔壁可能流淌着的是万年之前的故事,这让人感叹,河南的文化瑰宝之绮丽,文旅 " 工具箱 " 之丰富。
商丘古城附近还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北宋时期,范仲淹受晏殊邀请主持应天府书院。在此期间,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
应天府书院的不远处是商丘博物馆,与博物馆毗邻的是火神台。火神台又称阏伯台,是距今 4500 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阏伯,正是商朝的始祖,因其管理火种、观测火星,被称为 " 火神 "。
据说,阏伯的六世孙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并且开启了与外族部落以物换物的交易。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 " 商人 ",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 " 商品 ",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 " 商业 "。" 三商发源地 " 正是商丘的另一张文旅名片。
与火神台仅一街相隔的燧皇陵,其蕴含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万年之遥。燧皇陵,即燧人氏陵。传说燧人氏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氏族首领,他发明了钻木取火,熟食制作,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
祠碑、观星台和古城中的一砖一瓦被丰富的中原文化串联起来,成为商丘文旅的金字招牌。在这样一步便能横跨两三个朝代的地方,想必,商丘文旅、河南文旅的 " 百宝箱 " 里依然蕴藏着无数尚未被充分发掘与利用的故事与潜力。期待更多中原历史文化的擦亮与觉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