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愉快朋友们 ~
假期第一天,我想聊聊,书。
和我同龄的朋友,这几年总爱说四个字——中年危机。
有时想想,我们都是 40 岁上下的人了,确实也该到 " 危机 " 的年纪了。
前段时间我刚看完一本书,叫《中年之路》,作者说,当童年的魔法思维和青春期的英雄思维,与一个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时,他就踏上了中年之路。
35 岁以上的人,经历了大量的失望和心痛,其程度甚至超过了青春期的暗恋破灭。
我们变得现实了。
虽然我们的语境里,说一个人 " 现实 " 好像是贬义词,但中年之路,思维特征就是 " 现实主义 "。
如果一个在我这个年纪的人,还没有经历过挫折,还雄心勃勃地要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要 " 改变世界 ",那他应该还没有走上中年之路。
作者说,任何一个中年人都见证了投射、希望和期待的坍塌,并体验到天赋、智力以及勇气本身的限制。
我想这句话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说法:接受自己的普通,甚至平庸。
有朋友告诉我,最近买了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书,我说怎么这么巧,我又开始看《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了。
人到中年,我们不约而同地面对起了 " 人为什么活 " 这个问题。
我身边有些喜欢哲学的朋友,不管是喜欢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觉得心理学很肤浅——
要么被疾病困住,要么被关系困住,花钱找人聊天聊几年都好不了,根子上是不肯面对自己的虚弱和浅薄。
虽然这些话说得刻薄,但我也是部分同意的。
为了不面对自己的虚弱和浅薄,或者说打心底里还想再坚持一下自己不是个 " 平庸之人 ",我也时常会做出很多防御性的努力,尤其是事后回看自己的某些行为,有一种可笑的中二感,这可能就是中年之路作者说的 " 英雄主义 " 思维吧。
曾经为了积累知识,我狂刷过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书,读过罗洛梅,弗兰克尔,当然还有欧文亚隆的书。
这本《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多,很多内容都忘了,虽然书上画了不少线,甚至贴了贴纸,但再翻时印象淡薄。
今年再看,突然觉得戳心。
很多句话就像飞刀戳中了心底深处的某些东西,看几段就不得不停下来缓缓。
感觉就像一个慈祥又坚毅的老人,不断揭开你心里可耻的真相,让你面红耳赤却又无处可逃。
有时挺庆幸自己选了心理学这个 " 肤浅 " 的学问,虽然它被很多职业规划的大咖们 diss ,但若非进入这个领域,又怎么可能在中年危机的时候,读到这些 " 扎心 " 的书呢?
正好国庆将至,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没有什么出游规划,又恰巧感觉自己人生 " 到了 " 某个困惑的年龄,可以读读《中年之路》这本书。
或者,如果你还有勇气,也可以看看《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关于死亡,孤独,自由和生命的意义。
(完)
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 " 赞 "+" 在看 ",随手 " 分享 " 让更多人看见。
小楼好文分享
- END -
我是小楼,一个喜欢聊点有用日常心理学,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出版过心理学书籍《婚姻自救指南》和《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多分享和感悟可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