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皆可量化的时代,自选称重餐厅培养了人们对食物重量与金钱的高度敏感,不仅从另一个角度杜绝了食物浪费,还指向了一种 " 七分饱 " 的新现实。
作者 | 顺顺
编辑 | 陆一鸣
题图 | 《凡人歌》
每次在午餐饭点时分路过写字楼附近的自选餐厅,人们餐盘里稀疏的菜量总让我生出荒谬的感受。
也许是四五条豆角、三四片白菜、一小块排骨或者红烧肉、一小撮毛豆烧鸡,或许再加一小勺西红柿炒鸡蛋。每一样菜的分量实在太少,以至于它们各自孤零零地瘫在偌大的白色塑料餐盘上,看起来可有可无。
夹菜的矜持,在称重餐厅里练出来了。(图 / 顺顺)
人们坐在明亮的餐厅里,煞有介事地吃着以克为单位的快餐,这让我想起卓别林在黑白电影里用刀叉吃一只靴子的场景。
没有尝试过这类自选称重快餐的人,大概很难理解一个打工人在午餐上的步步为营,不仅要营养均衡,还要控制在可接受的打工餐预算里。
这几年,自选称重的餐饮模式在城市写字楼和工作园区大量铺开,从前是麻辣烫、麻辣香锅,如今社区食堂、快餐店也加入其中,实际上就是从前的盒饭变成了自己打菜,并以克数算钱。在上海, 50 克的菜均价是 3.6 元到 5.6 元,这意味着一斤菜的价格在 36 到 56 元之间。
被刺的打工人,依然对称重餐厅爱得深沉。(图 / 顺顺)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让打工人从被刺客到成为回头客,自选称重餐厅自有紧紧拴住打工人的合理之处。实际上,也并不是它真的有多贵,而是打工人的恩格尔系数发出警报——一份来自后浪研究所的《2023 年打工人干饭报告》指出,上海打工人工作餐支出占收入 3 成。
在万物皆可量化的时代,自选称重餐厅培养了人们对食物重量与金钱的高度敏感,不仅从另一个角度杜绝了食物浪费,还指向了一种 " 七分饱 " 的新现实。
苦练夹菜技术的打工人
中午 12 点左右,上海虹桥写字楼附近打工的人三三两两走出觅食。商场在地上地下连成一片,遍布着各种餐厅小吃。一般来说,楼层越往上的餐饮价格越高。但我发现,即使是商场地下二层的餐食,也基本都在 30 元以上,如果不是粉面,价格则直指 40 元。
一天中午,我决定骑着自行车扩大搜索范围,寻找打工餐平替。直到我在一个人流量有点少的拐角,看到一家 " 某某自选餐厅 ",餐厅装修有点像大食堂,几十盘菜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大长桌上。
饭点已过,餐厅还有错峰 8.8 折优惠,但是此时菜盘中只剩下稀稀拉拉的一点菜。我旁边一个背着书包的男人也端着餐盘夹菜,只见他在一盘泡椒牛肉里扒拉牛肉片,夹起来,把干辣椒和泡椒甩掉,一番挑挑拣拣,最后他的盘子里只浅浅铺着一些菜。直到我自己去称重结算的时候,终于明白为什么其他人的饭量都如此之小。
有些剩菜里我想吃的并不多,我差不多只夹了平常菜量的一半,打八折下来发现还要 28 元,加上一碗 3 元的饭,一共花了 31 元。我开始后悔自己打的时候没有学旁边大哥一样甩掉配菜,最后只好靠喝了两大碗免费番茄鸡蛋汤来安抚自己的内心。
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遭遇了类似的 " 快餐刺客 "。(图 / 小红书截图)
这几年,市场上涌现了众多自选称重模式的餐厅,除了麻辣烫和香锅等原本就需要自己夹菜的餐厅,像大米先生、老乡鸡、乡村基等中式快餐都推出了这种模式。此外,类似的还有大大小小的 " 智选餐厅 "。
一般这样的餐厅,以 50 克为计量单位,也就是一两,一般是 3.6 元 /50 克到 5.28 元 /50 克不等,自选快餐天花板 " 小女当家 " 的价格非会员价是 5.28 元 /50 克。最初,对重量并没有多少体感的人们也许觉得四五块钱的单价可以接受,直到亲身体验过才清楚一斤四五十元的菜意味着什么(作为对比,旺季的国产车厘子价格在每斤 50 元左右)。
(图 /《二十不惑》)
虽然价格上有些刺人,但自选称重餐厅的优势也很明显。
对于严格控制碳水摄入的上海都市丽人来说,放眼望去一人食的选择看起来眼花缭乱,实际上多是面食粉食,除了碳水还是碳水。而自选称重餐厅告诉你,在这里一餐可以吃上 30 种菜,对于想要摄入多种蔬菜肉类但同时又不想吃干巴巴的 " 白人饭 " 的中国胃来说,这是保持营养均衡的折中选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2016 ) 》推荐," 国人每天蔬菜摄入量应为 300~500 克,水果摄入量为 200~350 克 ",也就是说,每天在自选餐厅花上四五十元,才勉强能达到这个蔬果摄入标准。
白人饭,打工人能坚持吃几天?(图 /unsplash)
另外,相比连锁餐厅里三四十元一份的预制菜,自选餐厅 " 明档现炒 " 让人颇有好感。透过自选区域的橱窗,就能看到几个员工正往半自动炒菜机的桶里倒进配好的菜。随着滚筒定速定量的转动,蔬菜们便完成华丽的变身,变成打工人餐盘里有 " 锅气 " 的菜。
乡村基也曾经在招股书中多次提到 " 称菜模式 " 有助于提升客流量。2021 年,以 " 称菜模式 " 经营的大米先生餐厅的翻座率为 4.7 次,高于同年其他所有大米先生餐厅的平均翻座率 4.3 次。
被刺客的打工人在自选餐厅面前,很快摸索出了一套夹菜技巧。曾经感慨食堂阿姨打菜手抖,如今自己也学会了夹菜的时候手抖,抖掉洋葱、辣椒、姜葱蒜等配菜,再甩掉油水,尽量不要招惹勾芡过多的食物,否则重量就上去了。此外,免费食物该薅就薅,比如免费的汤,还有免费的泡菜。
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关于自助称重餐厅避免压秤的夹菜技巧。(图 / 小红书 @不专业的美食鉴赏家)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在肚子太过于饥饿的时候去自助称重餐厅。
七分饱的新现实主义
大城市的打工人,可能早已习惯如此高昂的食物获得成本。根据后浪研究所的《2023 年打工人干饭报告》,在上海,如若按照 " 一荤一素一汤 " 的标准,一顿中式快餐的价格在 40 — 50 元之间。
一顿打工餐四五十元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 45 元 / 餐的标准,以一个月 22 个工作日计算,打工人午餐总共需要花费 990 元,如果加上晚餐,则需要花费 1980 元。这还没有算上平常同事间约好了去餐厅开小灶的时候。
打工餐难倒了打工人。(图 / 图虫创意)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数据,2023 年上海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4834 元,平均每月为 7069 元。
这样算下来,每个月 1980 元的工作餐支出,占据可支配收入的近三成。按照人均消费支出计算,2022 年上海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 52508 元,平均每月约为 4375 元。两顿工作餐的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已达将近一半,恩格尔系数拉满。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比起那种一份固定价格的菜,自选称重餐厅反而给了人们 " 丰俭由人 " 的自由之感。人们可以靠调整吃米饭的数量来控制好胃口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实际想来,如今越来越多的称重餐厅,比如麻辣烫、香锅、自助快餐等,以刺客的价格教育了打工人节约粮食的必要。毕竟每一根菜都标注了价格,在夹菜的时候,人们已经反复掂量过。
夹菜时,人们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图 / 顺顺)
另外,在打工人面对碳水时如临大敌一样的今天,吃饭只吃七分饱既是一种健康减肥的精致口号,也是一种现实。
在少吃碳水的原则下,人的饱腹感只能通过菜品来支撑,然而称重菜价贵堪比车厘子,于是打工人开始有意识地驯化自己的胃,让它逐渐适应小食量的健康饮食,直到周末洗去浑身班味,再约上好友报复性饱餐一顿。
打工人在解决打工饭这件事情上,一直有层出不穷的创意:有人吃自己带的糊弄白人饭,有人吃麦当劳 " 穷鬼 " 套餐,有人抢剩菜盲盒,有人爱上了餐厅里推出的儿童套餐 …… 这一切,归根结底是钱包的松紧度问题。
不少网红餐饮,都已经开始适度调整价格,推出价格更适合打工人体质的消费降级餐。
打工饭怎么吃、吃什么饭也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2021 年,日本福利膳食协会针对日本全国 600 名 20 多岁至 50 多岁的上班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29.5% 的人在工作日不吃午餐。其中,56.5% 的人为 " 每周至少一次或者更少 ",28.2% 为 " 每周 2 — 3 次 ",其余 15.3% 的人表示他们每周吃午饭的时间不超过四天。
还有比中午吃三明治更悲惨的打工人吗?(图 /《完美的日子》)
大约 60% 的受访者回答说,不吃或者少吃午餐," 是因为钱的原因 "。当被问及吃过最惨的午餐时,有人回答道只有 " 明太子 " 和 " 水以及糖果 "。当然,日本打工人午餐随便吃吃、追求快速已经不是新闻,但近两年打工人甚至不吃午餐,也与食品价格上涨不无关系。
打工这么辛苦,午餐不吃怎么行?七分饱是当代打工人对于生活顽强不屈的坚持。
校对:遇见;运营:嘻嘻;排版:冼晓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