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12日,为期两日的36氪2024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隆重召开,百余位"国资、政府引导基金、产投机构、财投基金、企业CVC"大咖齐聚一堂,这是属于中国产业投资人的一场盛会。
2024年,美元基金挥别中国风险投资的舞台,政策型资本步入中国产业投资场域的最中央。这场由国资引领的产业升级,拉开创投新的序章。站在创投迈入"中国时区"的开端,36氪继续与创投行业的参与者共同逐浪,把握潮水方向、探索高质量产业发展趋势。
本届36氪产业未来大会,上百位中国一线产业投资人莅临,围绕"并购"、"投早、投小、投科技"、"产业赋能"、"招商引资"等一级市场热门关切议题展开高能碰撞,共同探讨当前时局下的产业投资挑战与机遇。
在以低空经济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几位来自投资机构的大咖基于自己对于低空经济赛道的深度研判,从产业现状到现存以及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本能够做哪些事情,都进行了深度交流,总体而言,他们认为低空经济虽然不会发展成像新能源车一样大的赛道,但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找寻,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保持高度谨慎。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侯杰超:大家好,我是义柏资本的侯杰超,第一个问题,低空经济是今年非常少有的,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所以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和所在的机构,尤其是在低空经济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些布局情况。
周奇:我来自金沙江联合资本,我们品牌名称源于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如果我们把长江比作是中国的大企业,我们希望在企业早期的时候去投资、孵化、培育、陪伴企业的成长;另外一层意思是沙里淘金子,中国注册的企业有5000、6000万家,真正能上市的也就5000家,基本上是万里挑一的概率,所以金沙江是这么一个来源。
我们现在管理规模大概75亿人民币,投资方向称为"两硬一软","硬"是指智能制造、新一代新技术,"软"是指数字化的企业服务。在低空经济领域里面,我们不是因为今年特别火才投低空经济,其实也已经布局了几年了。
我们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是航景创新,做无人直升机应急相关的企业,为什么是这个逻辑?下个部分的时候再来做交流。另外,我们还投了一个项目叫微智航空,它是做固定意义的物流无人机,这个公司是今年年初投的,最近网上又完成了新一轮的交割,虽然现在天很热,但在这么一个寒冷的季节里面,能完成两轮融资,我觉得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想再提一点,我们在2017年、2018年的时候,就关注到低空的方向,所以当时我们跟一个国内最主流的物流公司想尝试做一支叫做物流无人机的产业链发展基金,10个亿的规模,当时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想做一个基金来培育整个物流无人机的产业。但当时由于种种的原因,这个基金最后没有募成,现在想起来没有募成也好,当时要是2017年、2018年募了10个亿的投完了,今天可能也挺头疼。
彭飞:华控基金成立于2007年,现在大概有17年的历史。华控基金脱胎于清华大学,专注于硬科技方面的投资,目前整体管理规模是100亿左右,在低空经济领域,其实我们是从一几年的时候,就开始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核心材料方面有一些布局,像前两周登陆创业板的佳力奇,是华控基金早期布局的项目,主要业务是碳纤维应用材料,目前在低空产业链中也有比较大规模的应用。
我们大概是从2021年的时候,开始关注以电动航空为主的航空器的赛道,我们之前也跟义柏合作过,在2022年、2023年分别投资了做轻小型物流无人机的虚拟,又在2023年领投了沃飞长空,在这个领域我们也投了北京的一家企业卓翼智能,其是专门是做应急救援系列无人机的。
再往前我们还布局了格蒙雷做核心电池的,腾盾做大载重固定翼军民两用无人机的等等。所以低空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只是换了一个概念、换了一个词,但是在整个电动航空和无人机领域,华控基金已经实现了领先布局。
曾思齐:我们长江创投算一个比较新的品牌,是湖北省省属产业投资平台,我们把之前的湖北省的高新产品投资集团以及长江产业基金两个品牌做了整合,整合完之后现在做了一个管理人的平台,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其实是从零几年就开始专注于做高新产业投资的,现在也肩负了一些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门布局,目前,我们总人数应该是在三百左右,高投汇盟公司是我所处的公司,管理规模也是一百亿,我们是创投下面的全资子公司。
这两年整个市场并不是特别暖,在这里面作为国资还是应该主动去发声,所以近期除了我们还在持续不断去设立基金以外,今年整个认缴规模应该是300-400亿左右,实缴规模也会在六七十个亿,一方面现在还在积极地去探索市场化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以及说现在湖北省刚刚出台的所谓的尽职免责的条款我们也有参与,所以在这个里面甚至是在围绕着所谓的党建领域也提出争当红色创投家的品牌,我们觉得这个行业要多有一些责任感。
说到低空经济这个领域,我们前期并没有专门想要去投资这个领域,目前回过头来看布局了一些零部件的企业,以及一些围绕着通信领域,包括一些气象卫星、北斗导航这些,主要可能是围绕着一些相应的支撑类和服务类的,在主机厂这块目前暂时还没有布局。
侯杰超:谢谢曾总,刚才大家也都提到了各自机构在低空经济产业链里的一些布局,因为今天咱们从大家最关注的eVTOL这样一个细分领域,这也是大家都最关注的赛道,大家可以讲讲你们对这个领域的前景以及当下的投资机会怎么看,过去,你们所在的机构有没有这方面的布局,以及未来的一些计划。因为有不同的技术路线也有不同的进展也有拿证很多基础设施的问题,关于这个领域你们有哪些建议,在发展过程中你们会有助于这个行业更快地落地生根,我先点下彭总。
彭飞:像刚才介绍的,我们在2023年A轮领投了沃飞长空,沃飞长空是一家做倾转旋翼搭载eVTOL的企业,在过去一年里公司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我们每轮都在持续加持,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沃飞刚刚完成了由策源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
eVTOL这个赛道我们大概是从2021年底开始看,2022年当时基本上把国内几个不同技术路线的头部eVTOL厂家,包括多旋翼、复合旋翼、倾转旋翼、倾转航道的大概都简单聊过,也进行了很多更深入的交流。
在当时那个时间点,低空经济这个概念还没有完全提出来,或者没有被大众所熟知,所以我们当时投资的核心逻辑,主要还是电动化的下半场到底会向哪里走,我之前是在做电动车、自动驾驶行业的研究和布局,所以是从电动车的赛道切换到电动航空的赛道里来。
eVTOL这个产品不是一个新物种,是多个学科、多个技术交叉融合在一起,到达一定成熟度之后推到我们公众面前的产品,包括核心的碳纤维材料,三电的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的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倾转结构技术。我们当时观察到这几个技术都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也看到了在国际上一些领先的主机厂已经完成了全尺寸样机的下线甚至是试飞,所以我们开始扫描这个赛道。
当时在做不同技术路线对比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也比较清楚,倾转旋翼在最大限度上能够解决飞行器自重的问题,这是在多旋翼和复合翼上都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与电动车最大的不同是,飞机一旦离地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去跟重力去对抗,你如何能够最大限度解决你自重问题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去提高飞机性能,飞机的航程和飞行速度。
当时我们看到,在倾转旋翼领域,没有完全解决或者大部分解决了所有核心技术瓶颈,长期来看,这个赛道可能会是最有价值投资的构形,当时又扫描了整个国内声称自己可以做倾转旋翼的,或者是已经做出来倾转旋翼的企业,最后华控决定投资了沃飞长空这个项目。
周奇:其实最近有一篇文章大家在行业里可能都看过,叫做《刺破eVTOL行业泡沫》,里面有十问,大家可以看看。任何一个行业到到达一定程度一定是有泡沫的,这种文章发出来也是让我们去冷静思考整个行业目前的状态,真正去认识到这个行业的状态,去年36氪并没有低空经济论坛,也是说明36氪比较容易抓热点。我想说的是eVTOL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泡沫,通过这个泡沫我们应该好好去理解背后的逻辑。我最近也给一个省会城市的科技局做了评审,低空经济要给出两千万的补贴,要给四家链主企业,每家链主企业还要带3-4家包括调度、包括整机、包括地空之间通讯,包括测试场等等一系列的,来了四家,基本上全部都是国资牵头的。
其实对eVTOL投资比较火热的还是地方政府。我觉得这波相比市场化的投资来讲,可能政府对eVTOL更加狂热一些。刚才我说的这个案例也是来的四个链主企业全是国资。
这里面有一个需要谨慎看待的是公司到底有没有商业化价值,或者能不能自己发展,我们总结出来一句话,投低空是先货后人,先军后民。先是运货,我们觉得运货吸收更强烈一些然后再去载人,先从军方开始,因为我们也知道现在国际关系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都是从军方开始走,因为它不需要拿证,所以门槛相对会比较低一些,再去转民用。很多技术也都是先军后民。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不一定正确。
侯杰超:谢谢周总,你刚才也讲到我们好像没有布局eVTOL,但是布局很多产业链。你可以展望一下对于这个行业你有什么建议和观察。
曾思齐:刚才两位讲的我都非常认可,对于这个行业我们目前看来多个技术方向目前觉得还没有哪个真正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我们还是比较看好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只是在短期内可能是一个百花争鸣的局面,我们想等到这个行业局面更加清晰一点的时候再来下场。另外刚才讲到的先和后的顺序,我们觉得还有一条其实是先外后内,其实现在国内很多厂商讲的主要是旅游,要么是应急,大家都非常同质化地在关注于应用场景,我们觉得其实应该把应用场景更多往国外去放,其实国外是有很多相当于一些更新的应用场景,比如说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实整个远东开发这块,在这个领域里eVTOL是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
我们觉得未来希望有些更明确的应用场景,有些更确切性的机会,我们可能才会考虑来布局。
侯杰超:刚才大家总结的很好,先货后人,先军后民,先外后内,刚才周总也提到了,这波概念被造起来是这一年的事情,我记得当时我们跟彭总华控那边合作虚拟项目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我们讲这个项目叫无人机项目,只是说这个项目是放在什么场景里的,而那个时候整个资本市场虽然比现在要热不少,但实际上关注无人机的投资机构其实是寥寥无几的,反而今天这个环境下低空经济成为一个小热门,但是地方政府又成为了非常火热的参与者,因为很多基金也都是有政府背景,你们觉得为什么这波里在eVTOL这个市场上政府这么积极,他们背后的逻辑、思考和未来的计划是什么,从他们的视角你们认为是什么样子的,以及这个事情对于民间的投资、市场化的投资接下来有什么样的启示或者启发。
曾思齐:我理解这个事情是整个从国家层面,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在传统的整个民航产业,中国是处在落后的地位,所以现在参考整个新能源车的成功,给了中国相应的底气,觉得可以在低空经济领域有了所谓的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现在整个从政策角度来讲应该是非常激进,就连大家之前觉得比较保守的北京,今年也出了很多相应的政策,其实都是非常出乎大家意料的。这些激进的举动反映的是国家在做这件事情上的决心。基于此我认为各个省也是意识到了国家这样一个决心,所以他们相当于在践行整个国家战略、国家意志的角度,所以相当于做了行业引领、行业带动,有些比较基础性的重大产业可能确实是需要国家率先去布局,需要国有资本率先去卡位,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彭飞:这个问题也是行业内的人都在问的,这个东西有没有泡沫,刚才周总也说了肯定是有泡沫的,但是这个东西是不是全是泡沫,低空经济这个领域到底是技术推动还是政策牵引,底层技术的成熟和技术推动一定是它的基本盘,我相信所有的政策制定者也是看到了这个才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去牵引。
其实低空这个词在2009年就提出了,我们一直在过去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在喊空域开放,为什么中国的通用航空一直没有像美国那么发达,甚至没有像韩国日本那么发达,因为我们的空域不放开,为什么现在我们愿意去把空域拿出来,把300米以下或者一千米以下交给一些低空飞行器去飞,我相信都是离不开技术的成熟的。
你看泡沫的时候一定要看它的价值和实际价格,无非是有些项目价格炒得非常高、估值炒得非常高,偏离了它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样泡沫就出现了。所以在这个方面大家还是要有一个合理预期,电动航空尤其是eVTOL这个东西不是大力就会出奇迹的赛道,我非常同意曾总说的,我们之前在电动车这个行业尝到了一些甜头,或者我们实现了一些弯道超车,我们现在觉得三电系统、碳纤维材料现在已经做得非常成熟,那是不是在这个赛道我们也可以做到一个全球领先。
但是航空器最主要的核心因素是安全,从民航局的角度来讲,从空域管理角度来讲这个东西不会那么快完全放开,大家应该要有一个非常合理的预期,不管政策多么火,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在过个三五年是不是从任意一个窗户向外看,就能看到无人机或者eVTOL在天上飞来飞去,我觉得大概率是不会的。
到2030年会是什么样的市场规模,大家要有一个合理预期,对于我们的企业也要有一个合理预期,我觉得这样大家才能够防止过热的阶段。
刚才周总也说了,很多政府可能目前来讲还不是那么了解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概念,包括了什么东西,只是大家想要去复制几年前电动车的赛道,引入一些主机厂作为链主企业把整个GDP做高,但是至少从我们的角度认为,eVTOL主机厂不会像汽车、电动车主机厂这样出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因为有试航在这边卡着,这块很有可能会快速收敛。
像民航有波音和空客,是极度收敛的寡头垄断的赛道,低空可能不会那么极端,但是不会像电动车那样一下出来上百家大家都是链主,大家都可以做一个飞行器在天上飞。
周奇:我首先想讲下低空不等于eVTOL,低空也不等于空天,我觉得低空经济这两年特别火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过去传统的无人机,比如大疆这样的公司,大疆2022年大概三百多亿的销售收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独角兽公司,大家有目共睹,还有一些像做展示的一行白鹭等等;另一个原因国际形势的一些原因,再加上民用航天,我们对标SpaceX、对标星链这样一个行业也起来了,再加上我们的大飞行C919,而且还对后面的宽体式大飞行也寄予厚望。其实低空经济的火热不光是eVTOL造成的,而是我刚才说的一些传统的无人机公司再加上军工、C919、空天,这些概念放到一起,加了两道杠杆就把整个低空炒得比较热,这是背后的一个逻辑。
第二个想讲的是为什么政府会对低空经济或者eVTOL那么感兴趣,我其实跟几个地方政府官员聊过,他们讲的观点我非常认同,他们认为整个飞机制造产业链比较长,他们喜欢引进的产业是产业链比较长的产业,比如引进一家主机厂就可以把上游的十家、二十家,二级三级供应商都引过来,引入一家主机厂能够引进一个产业链。但如果我只是做单纯一个产品,比如说一个传感器往哪引,把晶圆厂引过来吗?那不可能的。
但是刚才两位嘉宾也讲了,跟汽车相比,我觉得这里面有三点也是需要我们去清醒地认知:第一,汽车是存量市场,汽车作为中国一百万亿GDP里有10万亿特汽车产业链,有1/10的GDP来自于汽车产业链,这是个确定的市场,只不过我们要换道超车去做进口替代,它是一个确定的需求,但是以eVTOL代表的低空,还是需要培育,这需要一个过程;第二,当前低空整个产业链也不像汽车产业链那么成熟,因为我们汽车产业链很多半导体、汽车电子等等很多零配件不是去为新能源汽车去服务的,但是已经为特斯拉进入到上海来,培育了一堆的上游产业链,它的产业链本身比较成熟。所以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汽车跟eVTOL这个行业有根本性的区别;第三,汽车产业链各地引入了非常多的所谓互联网造车也好,新造车势力也好,我之前看到一张表格,投砸了的案例比投成了的要多得多,30亿、50亿抛出去没有水花的案例非常多,所以我觉得地方在做eVTOL为代表的低空的时候,还是要更加小心。
侯杰超:感谢几位嘉宾的人间清醒,我们说完eVTOL,也说完eVTOL代表的低空经济跟政府的关系之后,也想请大家谈一谈已经涉猎过的,就是上游的供应链,就是刚才曾总说之前布局了蛮多,包括刚才周总和彭总也提到,除了下游的终端之外,我们也做了一个产业链的布局。
这块我想听听各位从投资的视角来讲,当下和未来你们可见的一两年里面,布局产业链的逻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周奇:上游的无非就是几个,一个是结构件,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然后有一些控制单元,包括一个低空的通信单元。但是我们还看了一些,因为你要有飞机飞,有的需要跑道,有的不需要跑道,有跑道的你怎么做,如果是货运的装载怎么办,飞机是无人的,装载靠人工的,好像这个也不Make Sense。所以说上游的行业还是比较多的,刚才也讲了为什么地方政府希望引进eVTOL的企业,是因为它的上游产业链比较长,所以这块我们也一直在布局,而且相对而言比较安全,这样的零部件公司或者这样的复合材料公司就算下游没有发展起来,也能供给汽车,汽车不行就供给轮船,碳纤维也可以用在船上,相对来说安全一些。包括商业航天,我们现在确实也在看一些发动机结构件的公司,我们觉得这可能是布局角度来讲,更早布局可能安全系数会高一些。
侯杰超:从安全和本身应用场景的多样性来考虑。
彭飞:其实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和"十四五"初期,像我刚才说的布局,比方说类似于碳纤维材料企业佳力奇,包括高比能电池盟维科技,包括一些高精度的定位的项目六分科技等。我们也是在一些核心的技术上面做了提前的布局,后面才逐渐的投到了主机厂赛道里面来。
因为我们刚才说了,电动车跟电动航空在很多方面是非常像的,在整个的上游供应链角度也有非常多的Over line,粗略算了一下,70%-80%的零部件是可以在电动车的供应链里面去找到的。
所以说你能不能投出来下一个宁德时代,你能不能投出下一个类似于Momenta这类的企业,我觉得大概率可能性是不大的。
但还是有20%-30%的市场,是专门用于去做电动航空,或者是去服务低空经济的。所以在这块我们也在持续的做一些关注,比如说深圳本地的企业做适航级飞控的,比如说像刚才周总说的做一些无人机跟有人机,有人机跟有人机之间的一些通信设施,包括地面的基站、定位系统,未来的空域管理系统,这些东西都是目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东西是之前电动车的供应链所不需要的。
所以这些东西我们现在在做一些初步的扫描,刚才前面几位嘉宾也说了,当然还是希望去投早投小,所以我们也是希望站在已经投的这些企业的肩膀上,去看看有没有一些值得我们去投资的技术壁垒比较高的企业。
但是相对应的,大家还是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期待,eVTOL到底什么时候能够落地,或者物流无人机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这个东西如果你投了一个专门做低空经济上游供应链,或者是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它们的业绩增长肯定是要随着整个低空经济的飞行器去增长的,这一块你要有一个非常合理的预期,才能够去判断合理的布局时间。
曾思齐:刚才说到了复用的问题,除了新能源车的产业链,大量复用了原来中航的体系,以及原来商飞的体系。虽然低空经济是这几年火起来的一个词,但是它很多的供应链,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来讲很多投资的上市公司,或者是一些比较成熟的企业,很不符合我们所说的投早投小。
但是另外一方面,有很多问题是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的,举一个很细分的例子,比如说现在飞行路线的规划当中,它的前提是你要对15分钟以后的天气要有一个很清晰的预测,按照国家现在对天气预测的要求,可能目前市场上是没有公司能够达到这个标准,为此我们跟一家公司在国内找了很多院士,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目前这个事情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因为一旦风力达到6级,甚至更大,这个飞机不管做了什么有效的设计,都有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所以像这一类细分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更关注一些,去找一些小的细分切口,去找到一些解决方案,再去投资他们。
侯杰超:我觉得三位的角度都非常好,相信对于在场的观众有很多启发。下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框架,对于整个低空经济刚才也分了,刚才讲了有eVTOL、上下游产业链,还有一些其它的比较细分的问题在解决,需要去找解决方案。
今天你们看一个所谓的低空经济这个类型项目的时候,你们会问哪几个核心的问题来规避你认为的一些高风险?或者说哪几个问题如果你们达不到一定的标准,你们就Pass掉了,本来怎么识别和评估高风险的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框架,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看这个领域。
彭飞:特别好的一个问题,尤其在泡沫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如果拆开来说,从eVTOL的角度肯定是要问很多适航安全性相关的,你在这方面有没有之前积累到的一些经验,对于产品的理解能力是不是足够强。
如果回归到不是那么技术的东西,我觉得最核心的东西如何能够把你的产品变成一个商品,像刚才周总也说了,这跟电动车的概念不一样,之前是一个存量市场,现在是一个创新性的需求,这个创新性的需求到底有没有那么强的刚需,不管是载货还是载人,就要到一个单吨单公里的成本,或者单人单公里的成本,你去做一个测算,你所面临的竞争是地面交通或者是民航的这种大海湾,你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把整个的商业模式想清楚。
包括你在引入股东的时候,或者你在其他合作伙伴去签约战略合作协议的时候,是不是非常定向的需要这类人帮助,把产品变成商品,是不是能够做到真正的商业化闭环,我非常同意刚才周总说的,现在eVTOL这个东西从目前来讲,还没有真正实现载人的商业化运营,目前走的比较靠前的只有货运无人机。
在深圳,美团已经实现在应急救援、血液配送、医疗等等领域的落地,因为货物成本价值非常高,所以我愿意区别支配一个更高昂的运费去得到一个更快捷的服务。目前来看,整个低空经济领域除了载货这个赛道,目前来讲包括军用还没有看到非常完善的商业化闭环。
所以我觉得在跟创始人,在跟团队去沟通的时候,投资机构必须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不是一家企业就能完成一个商业闭环,而是已经找好了上游或者下游、或者潜在合作伙伴、基础设施的建设商,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只是盲目地认为现在低空经济非常火,一家企业可以做一个以某些技术为代表的产品出来,但是并没有真正想好这个产品未来是怎样服务于社会,甚至是拉动经济,低空经济是一整个经济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一个细分赛道,如果你无法拉动经济的话,迟早会被这个市场淘汰掉。
曾思齐:我理解不仅仅是对于低空经济的公司,应该是各个领域我们可能都会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公司到底怎么解决客户的痛点,以及这个公司怎么把产品真正卖出去产生收入,对低空经济我理解也是一样,很多公司都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最终能否有商业落地,能否产生收入,在行情比较不好的时候怎么能够活下去,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有的商业模式应该活下去是第一步,所以我们可能会把一个公司的生存能力会放在更高的角度。
周奇:抛开技术路线演进,无论是固定翼、复合翼还是倾转旋翼作为最终的终极解决方案,大家应该基本上是达成共识的。抛去技术来说的话我觉得有两点我们比较关注,这也不光是在低空经济的投资逻辑,在所有行业里都一样。我最早是做技术,后来在华为做大销售,转型的瞬间我非常天真地认为我们华为的产品只要足够好就一定能够卖出去,结果非也,完全不是这样的,这里面因素太多了,所以好东西不一定能够卖出去,从我们角度来讲,我们对客户的访谈和对客户真实的需求是比较关注的。
另外我认为一定要挤到头部里面去,我刚才其实忘记说了,今天eVTOL公司的数量我两只手肯定数不过来的,但是头部三四家基本定形了,彭总投的沃飞肯定是其中之一,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头部非常重要。比如新能源汽车最后能留下多少家,虽然有些已经上市了,最后还能留下多少家还都不知道,那是十万亿GDP的产业,也就能留下几家。所以eVTOL最后能留下几家来,我觉得后面马太效应非常集中,这波过了以后明年开始有很多公司往后很难再融到钱,第二梯队以后我都觉得融资会很困难。融资能力是核心能力,要能融到资、讲好故事,能够向头部靠拢。
侯杰超:我补充一个问题,彭总讲了一个点叫低空经济,它是一个符合低空规律的才叫低空经济,不是一个行业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赛道。我想问下这件事情很复杂,不是说只有一个创业公司,有一个商业场景这么简单。所以我想问下各位觉得对于政府的决策来讲,为了把这个经济真正落地变成有GDP、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政府跟企业、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里,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过去我们看到别的领域里政府有不同的角色来扮演,包括房地产、汽车。除了投钱、换股权、资本招商之外,哪些地方政府做了那些事情有可能会让这件事情在当地更有可能去实现低空经济的经济问题。
彭飞:跟政府的合作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聊到2030年的时候,不管是一个几万亿市场,我们一定要清晰地知道它是经济规模,它在里面不仅仅是eVTOL,也不只是物流无人机,还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运营、飞行服务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包含在万亿级的经济规模里的。
所以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我们也要非常清晰地知道,哪些东西是政府未来可能会入局去做的,哪些东西是国资可能会入局去做的,哪些是需要民营资本去推动的,我们可能更多去推动一些民营资本,技术驱动的一些企业。
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这些东西,就需要政府的配合,不仅是政府,也需要跟民营资本去合作,要跟产学研等等一起去连通,去支撑起来。但是大概率可能会在这些点需要政府的牵头、牵引。
最重要的角色是各地方政府需要保证飞行的安全,这不仅仅是民航局的责任,也是各地方政府的责任。像刚才说的,有些产业链是否值得投资是需要商榷的,像低空的空管系统,现在就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各地方政府合肥、深圳、杭州、上海、广州大家都在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大家都希望率先跑通,称霸全国,但是现在目前谁能够跑出来很难去判断,未来政府肯定会去介入,很有可能也会有些同质化的产品出现,这块由民营投资机构去做布局或者去孵化的概率可能会小一些。在这种更多是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肯定是离不开政府的。
曾思齐:跟我的想法很像,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硬的基建和软的基建,这里面是需要政府做的。第二块可能我理解政府需要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由应用场景牵引,这个行业才能发展起来。第三点是这个行业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开始飞,后面会有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几家飞机从天上掉下来,这个行业不会走向成熟,就像当时的新能源车燃烧一样,出现这种安全问题、安全事故的时候,可能更加需要考验一个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变能力,这些风险的处置能力以及对企业的保护能力,这非常重要。
按照原来民航总局的要求可能是出现过事故的,这个飞机这个型号就没有了,未来我觉得这个事情是肯定需要政府在里面去起到一些保驾护航的作用。
周奇:刚才前面提到了我给省会城市去做评审,最后我们选择了一个专门做测试场,它会主导来投资做无人机低空经济测试环境的平台,我们觉得这个无论如何还是有用的,而且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希望政府做什么?最简单的就是低空放开,低空不放开什么事都干不了,低空放开了一切皆有可能。
侯杰超:非常明确的需求,最后一个问题,希望每位能够展望一下,可能要拿5-10年来讲,你们最期望或者最能想象到的生活里普通人能够感知到的低空经济带来的改变,无论是应用、景象,对生活的彻底改变或者是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做一些展望。
周奇:我在深圳的办公室,位置面向香港,视野非常开阔,在这里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载着包裹的多旋翼无人机飞过去,一天估计飞一两趟,十年前我不敢想象的事情但今天却发生了,所以我觉得虽然这个行业还没有发展的那么快,但其实已经来临了。
我还想讲一个小故事,我2011年开始做投资,2012、2013的时候我在上海,见了一个民营企业老板,他原来是做传统生意,是做地热的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赚来的所有钱都拿来做飞机了,他有一个小仓库,自己手工打造飞机,做了螺旋桨式的水上起飞的飞机,拉到太湖里冒着生命危险去飞。我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他当时跟我讲低空马上要开放,他给我拿出一张照片,是他十几岁的时候自己身上背了两个翅膀,从小的梦想就是要做飞机,要起飞。这样的人特别有情怀,但是可惜的是他这十几年赚来的钱全部砸里面了,为他的梦想买单了,很不容易,但是我们要支持他,即便是精神上的支持。
彭飞:未来五到十年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清晰的分界线,2030年前,不仅仅是周总,我希望所有人不管是从自己的住宅还是公司办公室望出去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个无人机,大概率可能看到的是美团,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城市中的物流无人机实现批量化的应用。
目前,迅蚁科技的数据来看,已经在三十多个城市常态化实现运营,每天大概有三百多条航线在常态化飞行,希望在五年之后,这个数据能够变成上千条甚至上万条,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飞行,而且运输成本希望能够做到跟快递小哥类似的成本。一方面可以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同时,在载人方面希望在特定领域,比如说低空游览、商务出行、高端出行领域,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场景。
我非常同意先先载物再载人的这套逻辑,当小型飞行器上万条航线规模化飞起来以后,我们才可能逐步去把几十条、几百条载人的航空航线在城市内建立起来。五年内希望能够看到大规模载货,十年内希望能够看到大规模载人。
曾思齐:已经说的非常全面了,我可能在补充一句话,五年以内在载人领域有可能能替代一些目前直升机的一些用途,可能会用到现在的这些eVTOL,可能在十年内我理解应该是载人领域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的补充,可能在一些现有的交通工具之间做一个连接和补充。
侯杰超:我补充一点,希望能把元宇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低空经济结合在一起实现赛博朋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