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 09-17
台风刮来的是枝裕和:我擅自把自己当成侯孝贤的儿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纵观他的多部电影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纪录片的痕迹。

文 | 阿布

9 月 16 日,中秋前夕,14 级台风过境。都在传是枝裕和的飞机根本无法起飞,晚上的见面会怕是来不了了——没想到,和他的电影片名一样," 奇迹 " 发生,是枝裕和导演在下午顺利起飞,并且安全抵达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用过晚饭之后(据说吃了刚上市的大闸蟹),他准时出现在了天山电影院 - 虹桥艺术中心的影厅。此时灯光刚刚亮起,作为本次影展的压轴好戏,他的代表作《无人知晓》刚刚结束放映。

热情的影迷

9 月 7 日至 9 月 16 日,由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主办的 " 是枝裕和电影展 " 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和天山电影院 - 虹桥艺术中心举办,展映了是枝裕和导演的 7 部电影:《幻之光》《距离》《下一站,天国》《无人知晓》《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小偷家族》,时间跨度长达 20 多年。

天山电影院为是次影展设计的 8 款印章

这场影展的策展人也堪称重量级——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前主席马可 · 穆勒。

马可 · 穆勒亲临现场

马可 · 穆勒曾经询问中国年轻电影人:最想和哪个国际导演见面交流?

呼声最高的第一票选人,就是是枝裕和。

于是马可 · 穆勒亲自策划了影展,还把是枝裕和请到了上海。

是枝裕和在上海

其实按照原定行程,他应该在 15 日抵沪。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后,导演就在日本羽田机场附近的酒店住下,等 16 日的早班机,早班机也没等到,还好,等到了午班机。

让我看看来了多少人

而他的这部《无人知晓》,开票一分钟,几百个座位迅速售罄。即使在台风之夜,仍然有九成上座率。这是一场台风天的双向奔赴。是枝裕和登场时,影迷的掌声堪比戛纳现场。如果不是主持人示意大家好歹让导演说两句,掌声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导演已经成了朋友圈的表情包

肉眼所见的是枝裕和,就像他一贯给影迷的印象一样,敦厚儒雅,三分呆萌。他对观众的每个提问,都会作出一休哥的标准动作:头痛,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啊 …… 然后低头沉吟再三,才会说出自己的回答——但他语速极快,吐字清晰,像个调了倍速又调低了音量的,晚间新闻播报员。

一休动作

但是对于他不认可的结论,他又会非常明确地告诉你:我并不认为 XXX,我没有觉得自己 XXX…… 温顺只是表面,骨子里他有自己的坚持和确定。

为了欢迎他的到来,天山电影院 - 虹桥艺术中心还举办了影展限时快闪活动(9.14-9.16),现场展出了大量与是枝裕和相关的书籍、杂志、日本电影刊物。

什么是 " 理想的父亲 "?

台风天 + 是枝裕和,很容易让人想起他导演的《比海更深》。电影里,饰演父亲的阿部宽,也有 " 抗台风 " 的情节。

《比海更深》里饰演父亲的阿部宽

" 台风一来家里就乱成一团,平时在家里毫无存在感的父亲,会用绳子拴住屋顶,免得被风吹走,把窗户整个用白铁皮封上固定,我还记得他那时生气勃勃的模样。" 对父亲的这段印象,是导演的灵感来源。

这晚交流前,影院很有心,提前收集了现场观众的问题,放在一个大红色的箱子里,让是枝裕和从中随机抽取。

喜滋滋 " 抽奖 "

是枝裕和感觉自己像是在抽奖,笑嘻嘻地抽出一张卡片,可是一看到上面的问题,他就笑不出来了——那个问题是:你觉得父亲是家庭中必要的角色吗?有了孩子以后,你是不是一个理想的父亲?

是枝裕和沉思许久,叹了又叹:" 这真是最困难的问题啊 ……"

苦恼地寻思怎么回答问题

他的电影里最不缺的就是 " 毫无存在感的父亲 "。这大概源于个人经历:是枝裕和 1962 年出生在东京练马区,小时候家里附近都是工厂和农田,家庭环境也不算好,一家人住在一栋有点倾斜的两层木结构老长屋里,爷爷患有老年痴呆,父亲整日沉迷赌博,母亲则要打工维持一家的生计,养活 3 个孩子:是枝裕和和他的哥哥姐姐。

在父亲缺席的环境里长大,轮到自己当父亲,连个参考模版都没有。" 拍《如父如子》的时候,是我自己有了孩子。那段时间,大脑里疯狂思考什么是父亲,怎么做父亲。在电影里饰演父亲的福山雅治,也经常提出同样的问题。" 是枝裕和说," 理想的父亲是什么形象?我觉得不是去空想,而是在和小孩的关系中形成的。理想的父亲根本不存在,我也不愿意做被大家认为‘理想父亲’的人。父母就是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一同成长起来的。到现在我也没有觉得自己是理想的父亲。"

福山雅治在《如父如子》中饰演父亲

看多了是枝裕和的电影,你会发现他很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说:" 我没有想过‘人是独自一个人’这件事,在我看来,出生就有父母兄姐,我们总是在关系里生存,我们总是会形成一个共同体。区别在于,我们与这个共同体是否合拍,是否能在共同体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擅自把自己当成侯孝贤的儿子

众所周知是枝裕和是侯孝贤的迷弟。

是枝裕和与侯孝贤导演

在上海的交流会上,是枝裕和更以 " 父亲 " 来称呼侯孝贤:" 大家都知道我是做电视导演出身,在电影领域我没有做过任何人的副导演,所以可以说做电影导演我没有导师,也没有学习过怎么拍摄电影——我擅自把侯孝贤当成自己的师父,通过学习他的电影来拍电影;早期的时候还擅自把自己当成侯孝贤的儿子。"

是枝裕和与侯孝贤导演 2

侯孝贤比是枝裕和年长 15 岁,两人的结缘早在 30 年前。

当年,32 岁的是枝裕和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幻之光》,侯孝贤导演告诉他,这个故事很适合送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是开拍之前,是枝裕和已经决定送去威尼斯参展。

第一部电影《幻之光》

幸运的是,电影真如侯孝贤预料的那样,顺利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令是枝裕和自信满满。可是再次见到侯孝贤之后,侯导对他这部作品的评价却是:" 在拍摄之前,你就画好了所有的分镜图吧,不是应该看了演员的表演之后才确定摄影机的位置吗?你以前是拍纪录片的应该知道啊。" 那一刻,是枝裕和感觉深受打击——因为害怕第一次拍摄电影失控,他确实提前画了 300 张事无巨细的分镜图," 拍摄纪录片时,眼前的人和事物的关系会随着拍摄产生各种变化,这是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然而我从纪录片开始绕了如此远的路,才来到电影世界,却没有将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出来 "。

他在现场总结自己的拍摄经验:

第一是要用好的演员;

第二是要在现场注意观察演员的表现。

" 如果一场戏演员做不到我想要的效果,是哪里不对?台词,还是现场布置?要改变哪个元素才能让他们顺畅表现?现场观察很重要,导演要接得住演员对剧本的反应。" 与他合作多次的树木希林," 她是非常严厉的老师,如果觉得导演不行,第二次就不会合作。所以我觉得她是有资格对我的拍摄现场进行评判的人。通过她的表演,我对自己写的东西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演员的反应邂逅,才能让作品成真 "。

《步履不停》里树木希林饰演的母亲

受到侯孝贤导演的影响,是枝裕和也一直在变化和拓展自己的题材。最近几年,他和法国团队合作了《真相》,和韩国演员合作了《掮客》," 想要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做点什么 "。

宋康昊主演《掮客》

九次入围戛纳的辉煌战绩

是枝裕和曾先后九次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距离》《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小偷家族》《掮客》《怪物》入围主竞赛单元,《空气人偶》《比海更深》入围 " 一种关注 " 单元),并且以《小偷家族》拿下了最高荣誉 " 金棕榈 " 大奖。

《小偷家族》获得戛纳金棕榈奖

纵观他的多部电影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纪录片的痕迹。

比如这次展映的《距离》,是他第一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故事基于曾在日本地铁散播毒气的 " 奥姆真理教 "。而《距离》的独特视角在于,它不仅拍摄了邪教信徒,还把重点放在了信徒的家属身上:感觉生活美满、孩子小脚丫上的指甲油如红宝石般可爱的中年大叔,却不知妻子在深陷邪教前,已经打胎两次;贤良美丽的妻子,当被警察问及丈夫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异样,也语焉不详,仿佛丈夫是一夜之间走火入魔 …… 联想到片名,导演对邪教的思考,更在于他们一步步被吸入邪教深渊之前的普通人际关系。

《距离》中的五个人

2004 年让是枝裕和再次入围戛纳的《无人知晓》,也来自真实事件—— 1988 年在东京丰岛区发生的西巢鸭弃婴事件——父亲在长子快到入学年龄时失去踪影,在商场工作的母亲此后结识了不同的男子,并在家里相继生下了长女、次子、次女、三女儿 …… 所有的孩子在出生后都没有去相关部门办理出生登记,在法律上并不存在,所以也无法上学。他们默默出生,默默死去,无人知晓。

" 当时‘遗弃’这个词还不太为人熟知。" 是枝裕和说," 电影上映后,媒体上开始越来越多提到这个词。"

柳乐优弥主演《无人知晓》

《无人知晓》当年还创下一个纪录——主演的孩子柳乐优弥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不但是史上最年轻的戛纳影帝,也是首次获得戛纳影帝的日本演员(后来又有役所广司)。

在上海,是枝裕和分享了和小演员沟通的技巧:" 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等待。全体职员都要遵守一个规则:不要去和孩子演员说今天的拍摄计划,说必须按照什么时间进行,你不会因此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小孩有自己的个性,你不要生气,不要吼他们,别让他们说你写好的台词,让他们从个性中找到自己的语言去演出。"

我不是刻意选择家庭主题

可能是拍多了日常,有人说,是枝裕和的电影都是家庭电影。在交流会上,他澄清说:" 我并不是刻意选择家庭的主题,拍那些电影的日子里,我经历了父亲的去世、母亲的去世,经历了自己成为父亲,这些都是我切实的人生体验,所以在这种时期会非常自然地选择自己关心的话题去拍,而不是说非要拍家庭——大家都这么说的话,我反倒会想要离开一点。"

他提到自己喜欢的编剧山田太一:" 去年山田先生去世了,他写的故事都不是那么激烈的(代表作《父亲的背影》《二人世界》《平凡奇迹》等),他的主角通常是日常生活中不被看见的人——我也想把镜头对准这样的人。"

在散文集里,是枝裕和曾写道:" 无法取代的珍贵之物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是在日常的细枝末节里。" 在交流会上,他说:" 对日常事情的表现,是我一直想要做的。"

他的电影里常有食物的戏,像是《无人知晓》里的泡面,《距离》里的饭团,《奇迹》里的章鱼小丸子,《小偷家族》里的可乐饼和弹珠汽水,《海街日记》里的梅酒和银鱼盖饭 …… 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关于食物的戏?是枝裕和说,因为食物可以显示人和人的关系:" 这顿饭是谁做的,是谁收拾的,在吃的过程中,手的运动方向,人和人面对面说话,都是非常真实的场面——在餐桌环境下,人和人的关系会加强,现实场景也会更真实。"

《小偷家族》里的可乐饼

《步履不停》里出现的玉米天妇罗,是导演本人最钟爱的食物,因为 " 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做给我吃。我现在去店里也会点来吃 "。《步履不停》里,饰演母亲的树木希林,在镜头下完整呈现了玉米天妇罗的做法:从玉米脱粒,一直到煎成饼。

虽然此次展映片单中没有《奇迹》,但这一晚,上海影迷都觉得,是枝裕和能来到,这本身就是奇迹了。" 我的电影《奇迹》讲的是小孩子为了寻找日常中的奇迹,踏上旅途。我想讲的是,奇迹就在日常之中,这不是一句漂亮话,你需要经历探索的过程,才会认识到。"

《奇迹》也是小孩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是枝裕和 穆勒 台风 导演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