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在哪儿?二里头王都资源转运与控制的重要枢纽在哪里?9 月 13 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发布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考古进展,从聚落布局、出土遗物、遗址价值等方面讲述这一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
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 " 多网格 " 布局
八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赭阳街道程庄村、潘河西岸,因附近有八里桥而得名。遗址地处南阳盆地东北隅,扼守中原地区经南阳盆地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区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在 "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支持下,2022 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八里桥遗址开展系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勘探表明,该处遗址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南环壕残长 750 米,西环壕长约 1800 米,现存面积 135 万平方米。潘河东岸亦有大面积同期文化遗存。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时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至四期。
遗址内探明沟类遗存 11 处,宽 8 — 12 米,深 2.5 — 3.7 米,两侧 5 — 8 米的范围内多为空白区。这些沟类遗存纵横交错,规划有序,将南部区域分为相对完整的 5 个区块,呈现出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 " 多网格 " 布局。
陶器、石器、玉器、卜骨、绿松石器等 遗址出土遗物丰富
据方城八里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豪介绍,经考古发掘,遗址灰坑出土较多完整陶器,制作精致,规格较高,多见磨光泥质黑皮陶,以酒器、食器、储藏器为主,以及涂朱石人头像、玉柄形器、绿松石等,时代与夯土基址一致,应当属于夯土建筑的祭祀坑。
此外,还发现 4 条道路,其中一条已探明长度 320 米。部分区域保留有明确车辙痕迹,初步推断共有 7 组车辙,间距约 85 厘米,与二里头遗址的 88 — 92 厘米的车辙间距相差不大,车辙印痕深 4 — 7 厘米。
遗址西南部为一处湿地,发现有较多的螺壳和淤泥。南端临近外壕。东端与一条东西向沟类遗存相连,通向潘河。
" 遗址出土遗物丰富,计有陶器、石器、玉器、卜骨、绿松石器等遗物。陶器组合和器物特征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凸显了王都地区对八里桥遗址的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王豪告诉记者。
此外,出土的石器以石斧、石凿为主,不见石镰、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侧面印证了夯土建筑区的高规格。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绿松石发现较多,主要以嵌片为主,饰品较少,另有少量的废料,说明遗址可能存在以加工绿松石嵌片为主的手工业。
还出土有玉柄形器、石钺、涂朱石人像、刻画符号等遗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
八里桥遗址的聚落布局填补了次级中心聚落研究的空白
八里桥遗址面积 135 万平方米,功能区划完备、有夯土建筑区、手工业区、墙垣、道路等设施,亦出土有玉器、卜骨、绿松石嵌片、冶铜遗存等高等级遗物,无不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八里桥遗址形成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正是夏文化开始向外扩张的关键时期。夏文化越过方城垭口进入南阳盆地,兴建一大批二里头文化聚落,并在垭口附近建立大型中心聚落。八里桥遗址用于对南方的控制,保障王都的安全,是夏王朝在关键时期关键节点设立的关键聚落。
八里桥遗址所在地理位置是连接中原腹地和江汉平原的关键咽喉,是南方铜矿、绿松石和朱砂等矿产资源进入王都地区的重要安全保障,是二里头王都资源转运与控制的重要枢纽。
八里桥遗址在聚落布局、功能区划、陶器组合和器物形态以及精神生活方面与二里头遗址保持高度一致,深刻地体现出八里桥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存在着高度的内在关联。
二里头时代的聚落研究主要集中在二里头遗址,次级中心聚落如望京楼遗址、大师姑遗址聚落布局不甚明晰,八里桥遗址的聚落布局填补了次级中心聚落研究的空白。
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在哪儿?二里头王都资源转运与控制的重要枢纽在哪里?9 月 13 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发布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考古进展,从聚落布局、出土遗物、遗址价值等方面讲述这一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
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 " 多网格 " 布局
八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赭阳街道程庄村、潘河西岸,因附近有八里桥而得名。遗址地处南阳盆地东北隅,扼守中原地区经南阳盆地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区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在 "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支持下,2022 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八里桥遗址开展系统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勘探表明,该处遗址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南环壕残长 750 米,西环壕长约 1800 米,现存面积 135 万平方米。潘河东岸亦有大面积同期文化遗存。八里桥遗址是豫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中心聚落,时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至四期。
遗址内探明沟类遗存 11 处,宽 8 — 12 米,深 2.5 — 3.7 米,两侧 5 — 8 米的范围内多为空白区。这些沟类遗存纵横交错,规划有序,将南部区域分为相对完整的 5 个区块,呈现出与二里头遗址相似的 " 多网格 " 布局。
陶器、石器、玉器、卜骨、绿松石器等 遗址出土遗物丰富
据方城八里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豪介绍,经考古发掘,遗址灰坑出土较多完整陶器,制作精致,规格较高,多见磨光泥质黑皮陶,以酒器、食器、储藏器为主,以及涂朱石人头像、玉柄形器、绿松石等,时代与夯土基址一致,应当属于夯土建筑的祭祀坑。
此外,还发现 4 条道路,其中一条已探明长度 320 米。部分区域保留有明确车辙痕迹,初步推断共有 7 组车辙,间距约 85 厘米,与二里头遗址的 88 — 92 厘米的车辙间距相差不大,车辙印痕深 4 — 7 厘米。
遗址西南部为一处湿地,发现有较多的螺壳和淤泥。南端临近外壕。东端与一条东西向沟类遗存相连,通向潘河。
" 遗址出土遗物丰富,计有陶器、石器、玉器、卜骨、绿松石器等遗物。陶器组合和器物特征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凸显了王都地区对八里桥遗址的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王豪告诉记者。
此外,出土的石器以石斧、石凿为主,不见石镰、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侧面印证了夯土建筑区的高规格。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绿松石发现较多,主要以嵌片为主,饰品较少,另有少量的废料,说明遗址可能存在以加工绿松石嵌片为主的手工业。
还出土有玉柄形器、石钺、涂朱石人像、刻画符号等遗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
八里桥遗址的聚落布局填补了次级中心聚落研究的空白
八里桥遗址面积 135 万平方米,功能区划完备、有夯土建筑区、手工业区、墙垣、道路等设施,亦出土有玉器、卜骨、绿松石嵌片、冶铜遗存等高等级遗物,无不彰显出八里桥遗址较高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地位,是夏王朝南方重要的核心聚落。
八里桥遗址形成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正是夏文化开始向外扩张的关键时期。夏文化越过方城垭口进入南阳盆地,兴建一大批二里头文化聚落,并在垭口附近建立大型中心聚落。八里桥遗址用于对南方的控制,保障王都的安全,是夏王朝在关键时期关键节点设立的关键聚落。
八里桥遗址所在地理位置是连接中原腹地和江汉平原的关键咽喉,是南方铜矿、绿松石和朱砂等矿产资源进入王都地区的重要安全保障,是二里头王都资源转运与控制的重要枢纽。
八里桥遗址在聚落布局、功能区划、陶器组合和器物形态以及精神生活方面与二里头遗址保持高度一致,深刻地体现出八里桥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存在着高度的内在关联。
二里头时代的聚落研究主要集中在二里头遗址,次级中心聚落如望京楼遗址、大师姑遗址聚落布局不甚明晰,八里桥遗址的聚落布局填补了次级中心聚落研究的空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