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ZAKER 09-05
从“一水共护”迈向“全域共富” ——河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探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河南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湿地台荫恢复区。郭准摄 / 光明图片

河南商丘市梁园区黄河故道,游客在此赏花。王振摄 / 光明图片

河南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景区虹桥。袁航摄 / 光明图片

2019 年 9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驱车行驶在开封黄河大堤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边是奔腾向东的黄河,一边是供市民休闲的自行车专用道和健身步道。从高处看,黄河生态廊道如同一条绿色的飘带与奔腾的黄河蜿蜒相伴,演绎着一幅 "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有景、人水和谐 " 的壮美图景。

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特殊的区位,独有的文化,让河南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责任。

2019 年 9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五年来,河南省牢记嘱托,奋勇争先,以黄河战略为牵引,牢牢把握 "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 战略导向,建设安澜黄河、生态黄河、美丽黄河、富民黄河、文化黄河、数字黄河成果显著。大河上下处处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奏响了新时代 " 黄河大合唱 " 的河南乐章。

河南沿黄区域是如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近日,本报调研组来到河南沿黄地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1、生态优先 黄河流域美如画卷

沿着黄河生态廊道向东行驶,不一会儿,一块写着 " 安澜石 " 字样的石头映入眼帘,调研组来到了开封市的黑岗口。

历史上,这里曾多次发生黄河决口。" 这一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道,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摆动频繁,易形成横河、斜河和‘卡口’等畸形河势。" 开封黄河河务局党组成员潘佳良介绍,近年来,通过大规模保护治理,已基本建成开封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确保了开封黄河安澜。

2020 年,开封建设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突出 " 生态修复、保护为先 ",在保留原有林田湿地坑塘的基础上,种植泡桐、柳树、国槐等乡土树种,沿途增设旅游休闲配套、研学基地、湿地公园、现代农业设施等,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作为开封生态廊道示范带的一段,黑岗口同年开展生态修复绿化工程,如今已成为市民周末打卡的好去处。调研组看到,在黑岗口的黄河河势观测台,不少游客在此或互相拍照,或俯瞰黄河,还有沿黄河骑行的市民在这里短暂休息。

" 这里原先有‘四乱’——乱占、乱堆、乱采、乱放,抽沙船、养殖基地、违章建筑遍布。" 潘佳良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 经过生态修复治理,以前的‘脏乱差’现在已变成‘美如画’。"

潘佳良介绍,开封黄河大堤已成为集防洪保障、抢险交通、生态文明建设、水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式防洪工程,为开封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安全屏障和宜居的生态环境。

" 刚来的时候,这还是座贫瘠的荒山,90% 的地方没有土,几乎没有树。" 站在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的望江亭边,科技园总经理冯华回忆。从望江亭望去,脚下是荒坡古渡口,周围群山已是满目苍翠。

2003 年,冯华受公司委派从北京来到洛阳市新安县,负责公司承包荒山的绿化以及园区的建设开发工作。" 没有水,就把废弃的煤窑井水作为水源,每天往返二三十里挑来饮用;没有电,就点蜡烛照明。" 谈及创业初期的艰辛,冯华历历在目。

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改善灌溉条件、平整土地以及换土种树改善土壤条件,21 年来,园区种植了 120 余种、40 多万株苗木,荒山造林成活率超过 90%,1000 多亩的青山一年可吸收灰尘 2.2 万吨至 6 万吨。

华洋生态科技园从荒山变绿坡是新安县坚持 " 生态立县 " 的典型缩影。作为沿黄县域,新安县从 2020 年开始,采取工程造林和飞播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将沿黄 5 镇约 10 万亩宜林荒山进行高标准绿化,同时建设配套水利设施,构筑沿黄生态屏障。

1855 年,黄河决口改道北上,留下一条流经商丘的 " 黄河故道 "。调研组沿着黄河故道一边走一边看,拐了一个弯,汽车便驶入茫茫林海。眼前只见一条笔直的小路,除此之外,满目皆绿,高大挺拔的刺槐树整齐排列于道路两旁。调研组来到了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申甘林带。

民权林场林业高级工程师李传启 1995 年成为护林员,见证了林场这些年的点滴变化。他告诉调研组,民权林场让黄河故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昔日的茫茫沙丘已变成郁郁苍苍的林海,处处鸟语花香。目前林场经营面积 6.9 万亩,森林覆盖率 83.7%,能保护周边 40 万亩的农田免受风沙侵害。

五年来,河南省累计建成沿黄生态廊道 1200 多公里,绿化造林 460 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600 平方公里,2020 年以来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

2、因地制宜 黄河沿线业兴民富

8 月,郑州市中牟县苹果迎来丰收,青的、黄的、红的果儿挂满枝头。雁鸣湖镇朱固社区门口,自发形成的苹果市场热闹非凡。售果的农民、分拣的工人、收货的车辆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

" 俺村种植苹果 30 多年啦,朱固苹果可是咱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品牌,家家户户都有苹果园。成熟期从 6 月一直到年底,品种丰富,有红星、红富士、花硕、美八等。价格嘛,随行就市,而且客商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 村民热情地对调研组说。

近年来,中牟县沿黄乡镇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水土、光照优势,积极引导并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在雁鸣湖镇、狼城岗镇、万滩镇等沿黄区域打造中牟苹果 " 黄金采摘带 ",总种植面积近 2 万亩,亩产值在 6000 元到 8000 元之间。

黄河不仅为沿河地市带来了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还让不少地方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同时吃上了 " 旅游饭 "。在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旁,有一处特色村落——商丘市民权县任庄村。村中残荷照影,垂柳依依。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深受风沙盐碱之苦的贫困村。

" 原来村子周围到处都是破路烂泥,只能挖个小鱼塘谋生,日子苦着哩!" 年过五旬的村民高清山回忆说,过去大伙过的都是穷日子、苦日子,一家几口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都谢天谢地。

过去几年,借助地处黄河故道的优势,任庄村发展起了乡村生态旅游,相继建成月季坡、情侣岛、天鹅湖、白鹭洲、黄河之光喷泉和庄子垂钓台等一批景点,每周都能吸引万余人前来观光旅游。

" 以前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我们村开发乡村旅游后,我就回来搞了农家乐。每到节假日,就会有周边游客驱车赶来,坐在院子里,品一尾刚捕的新鲜鲤鱼。现在,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多,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 今年 36 岁的村民武磊谈起自己的 " 家门口买卖 " 甚是满足。

自动投食机向池塘里投送饵料后,原本平静的水面立马沸腾起来,被金黄色的小锦鲤填满。在开封市祥符区杜良乡埽西村的锦鲤养殖基地,养殖户王平东在池塘边向调研组展示着他养的锦鲤。

王平东介绍,他目前养殖的品种以红草、金鱼、锦鲤为主,主要销往上海、北京、黑龙江等地,目前鱼的存场量达到 20 万斤。" 我们通过向农户提供鱼苗、饲料和技术,已带动四五十户农户养殖了 1000 多亩,预计今年的产值能达到 800 多万元。" 王平东说。

开封市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引导沿黄乡镇因地制宜科学选取适合本地的水产业。截至去年,祥符区毗邻黄河的乡镇已发展水产养殖面积 1.5 万亩,相关产业年收入总值达 4000 万元,特色产业与生态保护实现有机结合。

在洛阳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调研组走进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中硅高科已开发多种高端硅基材料新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集成电路领域硅基材料产品的国产替代。" 中硅高科副总经理帅世玺说。

帅世玺介绍,公司构建了数字化孪生工厂和智慧化数据信息平台推进生产智慧化转型,已实现工厂三维可视化、环保管控、设备智能巡检等智慧化管理。

洛阳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导产业为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和氢能新能源,以建设 " 绿色石化及先进材料产业基地 " 为目标,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园区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结构绿色化、产业链条生态化,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994 亿元。

在谈到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时,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张彦伟表示,目前园区用电有 10% 是小浪底和西霞院水库输送的绿色电力,同时园区内国能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还能重复利用,生产化工产品碳酸乙烯酯,既可以减少碳排放,也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未来,我们还将引进更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张彦伟说。

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河南沿黄地市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探索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3、文脉相传 黄河文化赓续焕新

" 呀呼呀呼嘿呀嘿嘿,芭蕉里树,嗨嗨嘿哈,八仙子弟,呀哈呼嘿 ……" 在河南黄河之畔,延续着一种古老的民歌——黄河号子。这串歌词正是河南省孟州河务局退休职工、黄河号子第四代传承人牛玉贞,带领黄河号子传承小组队员训练时所喊出的夯硪号子。

黄河号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歌,属于劳动号子的一种,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完善,逐步在沿黄地域发展成为抢险号子、夯硪号子、船工号子等多种形式。黄河号子节奏铿锵、激昂高亢,如黄河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一直伴随着勤劳人民治黄过程,承载着古老的黄河文明,传递着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治黄精神。

2008 年 6 月," 黄河号子 " 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孟州黄河号子传承小组是传承和弘扬黄河号子的一支重要力量。调研组了解到,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号子,传承小组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曲调进行适当革新突破,并推动黄河号子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通过创新与发展,使黄河号子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如今,大河奔涌,黄河号子的表演性替代了功能性,但不变的是喊出的催人奋进的黄河力量。河南黄河两岸正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 文房四宝砚为首。" 澄泥砚、洮砚、端砚、歙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唯有澄泥砚是由泥而不是石头烧制成陶砚,而澄泥砚所用的泥,便取自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地处黄河之滨的新安县,被誉为 " 中国澄泥砚之乡 ",浑厚的黄河泥砚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和传承。

" 文化不光要有传承,还要有创新。" 致力于传承黄河澄泥砚文化的河洛工匠崔红涛向调研组介绍,他将紫砂和黄河渍泥融合在一起,开发出紫砂澄泥砚产品。不仅如此,他还创新地把紫砂、牡丹元素、变色技术融合到一个杯子上,开发出变色牡丹紫砂壶的文创产品,一经推出立即成为 " 抢手货 "。

从黄河紫砂澄泥砚到紫砂茶具、黑陶艺术品,新安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内涵,积极探索文旅资源开发和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让厚重的黄河文化活化为丰富的旅游文创产品。越来越多的新一代新安人正在成为黄河故事的讲述者、传承者。

黄河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夜幕降临,清明上河园内《大宋 · 东京梦华》准时上演,各地游客汇聚于此沉浸式体验黄河文化。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伴随着《虞美人》唱词响起,北宋东京汴梁繁荣的市井生活场景在水上实景舞台徐徐展开。70 分钟的时间里,演员们绝妙精湛的演技、恢宏壮观的场面、酷炫震撼的特效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沉浸式夜间马战《岳飞 · 郾城大捷》,运用电影特效逼真还原真实战争场景的《大宋 · 东京保卫战》,泼天浪漫的《打铁花》,宋文化沉浸式奇幻赏《爱 · 雅颂》,还有轻松愉悦的《王员外招婿》…… 清明上河园通过旅游演艺剧目全景式再现八朝古都千年繁华盛景,每天吸引数万名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清明上河园的持续 " 走红 ",源于近年来当地政府、景区不断创新思维,因势利导,强化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持续讲好黄河故事。

如今,那些辉映古今的诗词、歌赋已经创新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以及河南春晚一个又一个出圈又出彩的节目,许多游客都慕名到河南来,在隋唐洛阳城、在北宋东京城 "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

4、经验与启示

牢记殷殷嘱托,心怀 " 国之大者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寻找最优解、画出同心圆?调研组认为,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统筹治理为要、确保安澜为底、传承文化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是河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牢记嘱托,扭住保护治理核心。为确保一泓清水润泽中原,河南始终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持中游 " 治山 "、下游 " 治滩 "、受水区 " 织网 ",把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与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任务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实施了水土保持和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开展了 " 净水入黄河 "" 清四乱 "" 尾矿库闭库治理 " 等专项行动,建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修复的长效机制,构建了 " 一带三屏三廊多点 " 的生态保护格局,实现了水土保持率、拦减入黄泥沙 " 双增加 ",推动黄河向绿而生、逐绿而行。

奋勇争先,抓好高质量发展根本。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河南始终践行 "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已经成为沿黄地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紧紧锚定 " 国家创新高地 " 这个战略目标,以 " 六个一流 " 打造集聚高端要素的 " 强磁场 ";紧紧锚定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这个主攻方向,以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跑出动能转换的 " 加速度 ";紧紧锚定 " 乡村振兴 " 这个关键变量,突出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推动县域经济 " 成高原 ",真正让沿黄地区从 " 一水共护 " 迈向 " 全域共富 "。

因地制宜,探索富有地域特色之路。河南积极践行 " 两山 " 理念,从实际出发," 点线面 " 结合,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 " 点 " 上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特色林果种植、水产养殖和林下经济等,让 " 黄沙滩 " 变身 " 幸福里 ",让 " 小渔村 " 变身 " 旅游村 "。在 " 线 " 上强化贯通,郑汴洛三市联动,携手打造 "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 " 沿黄文化展示带,让宋文化、河洛文化、殷商文化焕发新光彩。在 " 面 " 上注重融合,深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明清黄河故道、大运河、郑州都市圈等相贯通,逐渐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保护倒逼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特色之路。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调研组认为,须谋划长远,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

要深化保护治理,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新成效。加快完善落实 " 两山 " 理念的体制机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加强原生态保护,最大限度恢复自然景观,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贡献。

要坚持创新驱动,在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坚定把新发展理念和 " 两山 " 理念作为指挥棒,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低碳为导向,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以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大江大河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要推动文化繁荣,在弘扬黄河文化上彰显新作为。深入研究黄河文化,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时代价值挖掘,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做大做强文旅文创产业,持续擦亮 " 行走河南 · 读懂中国 " 文旅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助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要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迈出新步伐。立足 " 山、水、林、文化 " 等特色旅游资源,多种方式深挖黄河生态优势,持续推进滩区居民后续迁建,突出抓好沿黄地市 " 一老一小一青壮 " 民生领域,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张文骁、王胜昔、丁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新涛,副所长、副研究员彭俊杰,助理研究员赵中华)

相关标签

河南 黄河 高质量发展 奔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