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后台 08-30
大熊猫的真实生活,看了让人又哭又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下班",世界上最欢快美妙的两个音符。

从未想过咱有一天居然会因为"下班"而泪目,直到看到——

《熊猫一家人》最后一期节目,饲养员刘怀庭安慰因告别而难过的实习生,

轻轻拍拍实习生,说了句"走吧,下班了"。

一句多余的煽情没有,却看得屏幕这头的我也一样不舍。

《熊猫一家人》,一档动物类的科普纪实节目。

哪怕拍的是市面上并不多见的熊猫题材,照样能用群像叙事触动人心、引发广泛的共鸣。

这档节目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拍摄取材,主要记录了六位动物相关专业的实习生、基地饲养员和大熊猫之间的故事。

借助新人实习生的视角,节目以他们在不同阶段接触到的熊猫饲养保护工作为叙事主线展开。

而在以往的熊猫纪录片和短视频里不大看得到的内容,就通过实习生饲养员的新视角得以呈现。

饲养员最基础的日常工作就是熊猫的饲养与圈舍清洁。

熊猫在内舍的生活状态,就这么水灵灵地被"曝光"了。

暂停营业从外舍回来的大熊猫,一点不带有国宝包袱的,

爱吃的窝窝头有碎渣掉在了地上,马上仔细舔干净,决不浪费粮食。

兽医来打疫苗,这边饲养员喂着竹笋转移注意力,那边乖乖地伸手接受注射,特别乖巧配合。

随着时间的推进,实习生们也解锁了新的工作体验。

首先是大熊猫的野化培训

转运、体检、放归、监测……

大熊猫野化培训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对于野培大熊猫的选择标准、大熊猫是怎么从基地到达野外培训圈的,

这些问题,节目里的实习生得知道,于是节目外的咱们也亲眼见证。

上网久了,你甚至可以沉浸式体验国宝野培过程

横向上,大熊猫贤贤一胎所生的两只崽崽,带着咱们见识了大熊猫圈养和野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实习生马晓钰在基地照顾的幼崽和野培遇到的幼崽是双胞胎

而纵向上,我们也随着他们的视角,看到了时间流过,大熊猫的新生与衰老

在大熊猫繁育园,见证生命的奇妙延续。

原来大熊猫种群稳步扩大的背后,是一批大熊猫保护工作者的悉心照料。

是经验丰富的饲养员眼疾手快,我‍隔着屏幕都觉得紧张刺激的极限换崽

是为了确保大熊猫顺利生产,轮流蹲守在监视器前长达几十个小时不敢懈怠

当然,除了迎接新生的激动喜悦,实习生们也来到了大熊猫康养区,参与照顾老年大熊猫的生活。

因为老年大熊猫往往伴有很多疾病,所以饲养员需要格外费心,

每一只熊猫都要根据身体情况特制食谱,甚至有的需要饲养员单独摘取竹叶喂食。

为了及时掌握老年大熊猫的身体健康情况,饲养员日常还需要给大熊猫测量血压,这项工作同样十分考验饲养员的沟通耐心。

还有这个月刚刚离我们而去的大熊猫戴立,也在饲养员的悉心照料下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饲养员在仔细帮戴立修剪指甲

随着这群新人接触大熊猫饲养保护工作的逐渐展开,这些大众少见的熊猫生活状态也展开在镜头面前。

不仅丰富,而且贴近。

饲养员们细碎的工作日常里,抖落出来全是让人感叹的细节。

第一期节目播出,就有许多观众震撼于饲养员的工作量之辛苦。

每天都要摔上百斤的竹子作为熊猫食材,还要彻底清理熊猫的内外圈舍。

野化工作更加不易,不仅需要靠人力扛着大熊猫穿越丛林,克服陡峭山路,

而且面对野外的极端天气,工作人员也还是要坚持监测工作,确保熊猫的安全。

平时我们可能不会考虑到的夜间保障问题,也被记录了下来。

为了不影响大熊猫的栖息,园区夜晚不开路灯,

饲养员每晚需要打着手电筒进行夜巡,不仅要记录大熊猫夜间的进食和活动状态,

还需要排查门锁、电网等安全隐患,一点由蜘蛛结网造成的异响,都要立马排查解决。

此外,还有熊猫幼崽的盆盆奶配方、大熊猫的丰容玩具、爱心饲喂的流程……

而种种这些散落在日常里却极具科普价值的信息,通过对饲养员群体群像的记录,就能够自然地展现给观众。

嗯,见识以一种很新的方式进入了脑子。

除了对熊猫各种状态的呈现,节目的群像式记录本身,

也塑造了一批性格特征不同、工作风格各异的、生动鲜活的饲养员形象,而他们的故事同样动人。

这里,有性格内敛、感情含蓄的饲养员李德红,

面对实习生"更喜欢哪只熊猫"的提问,

他说:"都还好。"

"你觉得他们会记得你吗?"

他说:"为什么要让它记得?"

哪怕曾经养过园区里那么多只熊猫,但是那些缘分的意义在于让熊猫平安健康地成长,而不是让自己被熊猫们记得。

"不用记得"的潜台词,其实是不要求回报的爱意。

还有被实习生盖戳认证的,与李德红性格相反的"二代熊猫人"牟长雨。

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影响下成为饲养员的他,会把曾经养过的大熊猫当作老朋友,上来就问:"还认得我不?"

还会把大熊猫骄阳,称呼为肥美"阳哥"。

表面上对实习生挺严厉,干活哪里不达标都直戳戳地说出来,

其实备采的时候反差拉满,说看见新人实习生像看到了当年自己初出茅庐、大大咧咧的影子,

然后情绪一下涌起,背过镜头哽咽。

负责老年熊猫康养的饲养员陈锐,在自己工作的十周年纪念日当天,告别了自己饲养的大熊猫迪迪。

第一次亲历大熊猫死亡的难过,被特殊的时机赋予了更让人难忘的意义。

他还饲养过野外救助回的大熊猫紫金,紫金生命的最后阶段,已经躺着不能活动,

陈锐就会陪伴在紫金身边,告诉它外面荷花开了、青蛙叫了,把紫金已经没办法爬起来亲眼看到的美景讲给它听。

曾经在一线参与大熊猫野化培训的韦华老师,在工作中被大熊猫意外咬伤四肢,

却在自己住院治疗期间一直关心着大熊猫的状态,并没有因此心生怨恨,依然不改对大熊猫的感情。

你或许会好奇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对这份工作的信念,其实答案也特别简单——

饲养员李蓉说,在大熊猫听到自己的呼唤后奔向自己的那一刻,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那一份幸福足以让人坚守数十年如一日。

这些可爱的人、动人的故事,不必刻意渲染,却绝对有被记录的价值。

当他们组合在一起被大家看到,自会诉说出热爱的力量,也自会展露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代代坚守与传承。

不仅基地饲养员,在温暖的群像叙事里,新人实习生们的故事同样蘸满温情。

在第一次参与野培之前,许多实习生都并不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两名实习生,就相互补充,给其他小伙伴介绍野培的各种知识。

(毕业多年也还是会被愿意帮你补课的同学感动……

而近邻实习结束的第二次参与野培机会,因为上山实地观察的名额有限,几位实习生又开始相互谦让。

先是马晓钰主动提出自己留下,因为她觉得其他同学更需要这一次学习机会。

然后,之前给大家补课的杨与和王寓涵就说自己已经学习了解过这方面的东西了,可以不上山。

其实对于他俩来说,亲身参与一次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野培,也许既是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也能收获很多知识和经验,

但因为野培的熊猫,是马晓钰饲养的熊猫贤贤崽的妈妈和哥哥,

她在第一次野培时就非常珍惜这个奇妙的缘分,所以杨与和王寓涵就觉得必须自己留下,让马晓钰上山。

这里没有实习生节目里看烂了的同期竞争互斗心眼子,

只有彼此成全、互帮互助,只有一段短短时间的共事产生的纯粹情谊。

特别的简单淳朴,也特别的触动人心。

说到这,回想一下节目的名字,你就明白为什么叫做《熊猫一家人》了。

不仅是大熊猫和它的崽崽是一家,也不仅仅是三组实习生和他们的饲养员老师是一家。

而是每一位为大熊猫保护事业默默付出的人,和他们所守护的大熊猫共同构成了一家人。

节目并没有将镜头局限于动物,而是着眼于"熊猫一家人"的概念,所以我们才看得到家人之间的自然互动与情感联结。

比如第一天上岗,不敢靠近大熊猫,只敢远远地看着饲养员老师喂食的实习生们,

也逐渐获得了大熊猫的信任,可以一边喂食一边摸摸熊猫手。

曾经他们因为不会打扫圈舍,手忙脚乱慌张无措,被饲养员老师严肃指出问题,

后来也敢信心满满地和老师开玩笑,说要是找到没打扫干净的熊猫粪便就把它吃掉。

看着他们逐渐熟悉、彼此信任,建立起共同的追求信仰,成为温暖的"一家人",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最后一期节目,饲养员老师们送实习生下班,大家手拉手走在路上的画面如此戳人泪腺。

通过对"熊猫一家人"的呈现和解读,我们即看到了许多大熊猫生活状态、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罕见B面,

也认识了一群对大熊猫保护事业满怀热忱的人,听到了他们的故事。

动物类科普纪实节目,真该探索一下新的打开方式了——

完成严肃科普,打破大众在这一稀缺题材里的认知盲区只是基本要求,

难得的是把格局放在记录动物保护的故事上,立意于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宏大命题。

把熊猫和"熊猫人"的故事都讲好了,节目最后那句"共同的家"才得以成立。

所幸,《熊猫一家人》带来了一个温情治愈的好故事。

转载互推:18093130893

商务合作:Lsxhrg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熊猫 实习生 培训 疫苗 双胞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