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常泽昱
编辑 | 海若镜
眼科诊疗需求蓝海正在形成:《2022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21 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眼科门急诊人次接近 1.34 亿,眼科专科医院入院人次达 237.4 万人;而据《2023 中高端眼科设备行业白皮书》,2022 年我国屈光不正患者超 7 亿,干眼症患者近 3.6 亿,白内障患者总数超 2.2 亿,全球三大致盲病种之一黄斑病变的患者人数近 3000 万。
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和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440 亿人民币和 556 亿人民币。而由于大部分眼科疾病难以仅凭药物治愈,近年来,对技术含量更高的眼科中高端设备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加。
洞察到这一趋势,2022 年 6 月,北京衔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 " 衔微医疗 ")成立。围绕眼科市场的庞大潜力,公司将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平台、热脉动眼睑板腺治疗仪设为核心管线。此外,依托于团队在显微外科机器人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衔微医疗还将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作为又一研发重点。
衔微医疗创始人马维敏向 36 氪介绍,公司在研的显微手术机器人的核心亮点主要在于主从双臂的精准控制、末端微米级移动定位精度、0 到 200 倍动作缩放算法技术、毫牛级微力反馈技术,以及 2.5mm 直径高精度微型末端执行器械设计加工能力," 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获得 15 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授权,这些亮点不管是在知识产权方面还是产品上都已经实现 "。
具体到临床应用场景,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初期研发主要围绕视网膜下及视网膜血管的穿刺注药开展。针对相关适应症的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预计在今年完成型检,明年实现临床入组。
不过,马维敏计划中,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止于此。衔微医疗后续将大幅扩展眼科显微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已经在开展机器人控制玻切、撕膜等其他眼底手术相关的预研了。希望能够加深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纵深度,将来为眼科临床提供一站式眼科手术机器人平台 "。
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则是公司相关技术在眼科之外其他领域的 " 跨界 "。该手术机器人主要针对淋巴静脉吻合术(LVA)等高难度显微外科手术开发,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原理样机的研发并开展动物模型试验。
淋巴水肿与淋巴回流不畅继而在组织间隙的积聚有关,是一类高致残疾病。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022 年数据,中国淋巴水肿患者总数近 200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数十万例。
利用超显微外科技术,淋巴静脉吻合术(LVA)能够将浅层淋巴管与周围的小静脉进行吻合,重建淋巴 - 静脉回流通路。LVA 对医生技术和显微器械的精细程度都有很高要求、难度系数较大,目前在国内的开展相对有限。但由于能够快速显著改善淋巴水肿症状,它已成为淋巴水肿外科治疗的 " 金标准 "。
布局在眼科的另一产品热脉动眼睑板腺治疗仪,将有望为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干眼症患者提供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干眼症患者中,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者占比高达 92.8%。长期以来,对此的物理疗法以热敷熏蒸和人工睑板腺按摩治疗为主,患者普遍体感较差、治疗效率较低;尽管近年来也有部分医院引进国外治疗仪器,但不菲的主机价格和耗材费用都限制了仪器应用范围。
衔微医疗热脉动眼睑板腺治疗仪示意图;图源:受访公司
马维敏向 36 氪介绍,结合加热和脉冲式挤压,公司在研的治疗仪能够融化、排出堵塞在睑板腺中的硬化睑脂,疏通睑板腺、缓解干眼症状。单次治疗时长仅 12 分钟左右,疗效可持续半年到一年。前期测试中,治疗过程中患者几乎没有不适感,治疗后效果和体验反馈较好。与此同时,借助自研导热材料、恒温控温系统等,治疗成本较国外同类产品也将有大幅降低。
该热脉动眼睑板腺治疗仪也是衔微医疗推进速度最快的产品,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5 年实现销售营收。目前,公司已在就设备与耗材销售与部分代理商、眼科上市民营医院集团等合作伙伴和潜在客户推进合作事宜,一支负责销售、市场人才队伍也已在打造中。
" 干眼症相关产品的上市销售会使公司在早期就具备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马维敏出身医疗销售背景,尤其强调市场推广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初创公司能否尽早实现有规模化的营收直接关系到其生死存亡。"
产品落地方面,衔微医疗已经与 CDMO 开展合作,推进仪器注册和生产,后续则根据产品销售情况等规划工厂的自建。市场规划方面,除了与国内相关机构接洽,公司也已经与相关合作伙伴签署了框架协议,开展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准备。
据悉,公司已完成种子轮、天使轮融资,正在进行 Pre A 轮融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