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10 月 15 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让高位截瘫患者恢复自主运动功能,一直是世界性医疗难题。近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 " 脊髓接口 + 外骨骼机器人 " 协同康复治疗,成功帮助一名四肢完全性瘫痪患者重新站立并实现自主行走。
患者刘博奇今年 35 岁,于 2024 年 12 月因严重车祸导致颈脊髓严重损伤,被诊断为四肢完全性瘫痪,失去自主行动能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医生吴敏飞团队作出了大胆尝试:将脊髓接口技术直接应用于患者颈髓段。吴敏飞介绍,颈脊髓损伤意味着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联系完全中断。而脊髓接口技术通过在损伤部位精准植入微型电极装置,激活并控制肢体运动神经元,使患者能够重新支配瘫痪的肢体活动。
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经过两周持续优化的精准神经调控,刘博奇的四肢肌力显著恢复。三个月后,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 " 脊髓接口 + 外骨骼机器人 " 协同康复方案。在脊髓接口的精准调控与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支撑下,刘博奇成功迈出了受伤后的第一步。
据了解,这是全球首例运用脊髓接口技术帮助四肢高位截瘫患者恢复自主活动的成功案例。
目前,我国有超过 370 万脊髓损伤患者无法自主行走。近年来,随着脑脊接口、脊髓神经接口等前沿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程度的截瘫患者正迎来 " 重新行走 " 的新希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