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本来就很美 " ——这句陪伴了中国消费者二十余载的广告语,如今伴随其缔造者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称 " 自然堂集团 ")站在了港交所门前。9 月 29 日,自然堂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
自然堂集团的资本化进程,相比同行却显得格外谨慎。在珀莱雅、上美股份、巨子生物等竞争对手早已登陆资本市场多年后,自然堂才在 IPO(首次公开募股)前完成了成立 24 年来的唯一一轮融资。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9 月,自然堂集团先后引入欧莱雅和加华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其中,欧莱雅通过美町累计投资 4.42 亿元,加华资本通过 Himalaya International 投资 3 亿元,两者分别持有自然堂控股 6.67% 和 4.20% 的股份。
获得欧莱雅与加华资本的投资,无疑为集团注入了技术背书与资本信心,但招股书所揭示的依赖单一品牌、研发投入薄弱、高端化乏力、净利润波动等核心问题,仍是这家老牌国货化妆品企业必须直面的现实考题。
一个东北男人在化妆品行业的创业远征
公开资料显示,自然堂集团的创始人郑春颖在 1964 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一个农村家庭,早年以辽阳市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系。大学毕业后,郑春颖成为了辽阳市财政局的一名公务员。
1996 年正值创业大潮之际。郑春颖敏锐地察觉到了美容院行业的潜在商机。于是,他便随着这股创业浪潮辞去了公务员的 " 铁饭碗 " 工作,在沈阳市开起了美容院。小有成就后,他离开沈阳,独闯上海。
彼时,他注意到上海的商场里,几乎所有的化妆品品牌都是外国品牌。于是,他便下定决心创立一个源于中国的世界级化妆品品牌。
2001 年,郑春颖正式在上海创立 " 自然堂 " 和定位在高端抗老的 " 美素 " 两大品牌。随后多年里,他又陆续推出倡导植物成分护肤的 " 春夏 "、专注敏感肌修复的 " 珀芙研 "、深耕婴童皮肤健康问题的 " 己出 " 等一系列品牌。
回看郑春颖的创业之路,其核心脉络在于精准抓住了中国化妆品渠道变革的每一个红利期。
在 2001 年至 2005 年的化妆品专卖店渠道时代,二三线城市的市民流行去化妆品专卖店购买日化商品,郑春颖采取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战略布局。凭借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把握,自然堂仅用两年时间便跃升为化妆品专卖店渠道第一品牌。
2006 年,郑春颖带领自然堂进军由国际品牌主导的商超渠道。这一举措使得自然堂得以与巴黎欧莱雅等国际大牌同台竞技,品牌形象大幅提升。此前有报道称,截至 2010 年,自然堂已入驻 2600 多家商超专柜,真正奠定了 " 国货标杆 " 的地位。
2020 年左右,电商浪潮来袭,郑春颖选择让自然堂集团进行数字化改革,构建起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体系。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集团 68.8% 的总收入来自线上渠道,但其仍保留了覆盖近 6.3 万个零售终端的线下网络。
如今,自然堂已位列知名度最高的国货化妆品品牌之一。自然堂于 2013 年至 2024 年间连续 12 年以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以 2024 年零售额计,自然堂集团是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郑春颖、郑春彬、郑春威和郑小丹四兄妹通过一系列离岸公司及直接持股,合计控制了公司近九成股权,公司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架构。
" 自然堂 " 单一品牌支撑集团 95% 的收入
事实上,自然堂集团在去年年初还叫 " 伽蓝集团 "。但长期以来,外界在介绍伽蓝集团时,总要在前面加上 " 自然堂母公司 " 这一前缀,因其名气远不及自然堂单个品牌响亮。
2024 年 1 月 16 日,伽蓝集团官宣正式改名为自然堂集团。这看似寻常的品牌运作,在某种程度上却也代表了集团多元品牌战略的失败。
从财务数据上看,自然堂单一品牌的确支撑起了几乎整个集团的收入。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前 6 个月,来自自然堂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4.6%、95.9%、95.4% 及 94.9%,而珀芙研、美素、春夏和己出四个品牌加起来的总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 5% 左右。
2022 年至 2024 年,集团整体收入增长稳健但略显缓慢,分别为 42.92 亿元、44.42 亿元及 46.01 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仅为 3.5%。2025 年上半年,集团收入为 24.48 亿元,同比增长 6.4%。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利润波动。2022 年至 2024 年,自然堂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 1.39 亿元、3.02 亿元和 1.90 亿元,呈现出典型的 " 过山车 " 走势。对比同行,自然堂集团 2025 年上半年 7.8% 的净利润率,也显著低于上美股份的 11.7%、珀莱雅的 14% 和巨子生物的 35.8%。
尽管在其官网的集团简介处写着 " 自然堂集团是一家数字化驱动的科技美妆企业 ",但实际研发投入不足却是另一重隐忧。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前 6 个月,自然堂集团的研发开支占比分别为 2.8%、2.1%、2.0% 及 1.7%,呈持续下降趋势。相比之下,集团销售及营销成本占比则保持在 54% 以上。
在高端化尝试方面,自然堂集团于 2021 年推出的金钻微雕系列,套装定价在千元以上,但相对竞品来说市场表现平平。更尴尬的是,金钻微雕系列还被外界质疑 " 借鉴 " 日本高端品牌 CPB(肌肤之钥),两者不仅外观与颜色相似,金钻微雕系列的推广名 "4D 微雕 " 与 CPB 旗下产品的推广名 "4D 精雕 " 也只有一字之差。
对于这些挑战,自然堂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募资将用于强化在销售渠道的 DTC(直接面向消费者,包含多种有利于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零售业态的模式)能力、丰富多品牌矩阵及增加品牌曝光、加大产品开发投入、开拓海外业务等方面。
今年 7 月,自然堂集团在深圳开设了首家自然堂自营旗舰店。据悉,上海、武汉与重庆的自营旗舰店也正在陆续开业。招股书指出,自营旗舰店更注重店内护肤体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品牌体验,从而巩固和提升自然堂的品牌形象。
站在港交所门前的自然堂集团正面临成立 24 年来关键的蜕变时刻。从 " 伽蓝集团 " 到 " 自然堂集团 " 的更名,揭示了其多元战略的调整;首次引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则反映了其经营思路的转变。这位国货化妆品 " 老将 " 能否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完成从渠道王者到科技美妆的转型,值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