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的转型正在加速落地。新任 CEO 王守诚近期表示,自启动门店调改以来,永辉超市的客流平均增长达到 80%,其中超过六成进入稳定期的门店盈利水平已经超越过去五年的最高值。今年 1 月至 8 月,永辉超市员工累计分红超过 3100 万元,单月单店分红最高突破 30 万元。这一系列亮眼数据,显示出永辉在零售行业调整周期中重新焕发活力的信号,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路径。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以门店调改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型,正在成为零售业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手段。
近年来,线下零售企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消费结构变化、线上竞争加剧、人工成本上升,使传统商超的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永辉在经历前几年扩张过快、经营效率下滑的阶段后,选择主动 " 刹车 ",通过聚焦精细化管理与体验升级来恢复门店竞争力。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永辉的调改策略并非简单的装修升级,而是系统性改革,涵盖商品结构调整、供应链优化、员工激励机制以及服务体验重塑。
在商品端,永辉围绕 " 商品中心化 " 战略推进改革。公司计划未来三年锁定 200 个核心战略供应商,打造 100 个亿元级单品,以提升产品结构和差异化竞争力。自有品牌 " 品质永辉 " 逐步扩容,主打高性价比与新鲜度管理,通过直采基地与冷链体系建设,强化供应链自主能力。这些举措帮助永辉重新塑造了商品话语权。和众汇富认为,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已从 " 规模竞争 " 转向 " 商品与体验竞争 ",永辉的战略回归本质,有望带动行业回归健康增长。
在服务端,永辉将顾客体验作为转型的重要抓手。调改门店普遍提升了动线设计与陈列美感,引入更多餐饮、休闲、社交场景,并重塑门店员工角色,从 " 卖货者 " 转向 " 服务顾问 "。这不仅带来了客流量的增长,也促进了消费黏性。数据显示,部分调改门店的复购率同比提升超过 40%,客单价平均增长 15% 以上。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以场景体验和服务创新为核心的转型路径,有助于大型连锁企业摆脱价格竞争陷阱,重新激发品牌生命力。
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调改需要资金与时间投入,短期内部分门店因升级施工、库存调整而出现阶段性亏损。同时,全国连锁企业如何在区域文化差异中保持标准化服务与本地化运营的平衡,也是一大考验。对此,永辉管理层表示,未来将在不同城市试点差异化改造模式,兼顾区域消费偏好与供应体系效率。和众汇富认为,永辉当前进入 " 稳步验证期 ",若能在未来 12 个月内实现规模化复制,其盈利模型将迎来质的飞跃。
行业层面看,永辉的动作正成为零售业的缩影。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消费升级与渠道融合的大趋势下,零售企业普遍从 " 增量扩张 " 转向 " 存量优化 ",注重供应链、体验和品牌力的长期积累。商超行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转向综合运营能力的比拼。永辉此次调改带来的客流与盈利改善,证明了传统商超仍具备强大的再生潜力,只要战略定位清晰、执行有力,依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增长动能。
从资本市场视角看,永辉的转型正重新赢得投资者信心。2025 年以来,公司股价波动逐渐趋稳,部分机构开始上调盈利预期。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投资者关注的核心在于转型的可持续性,即单店盈利提升能否持续扩散至全国网络,以及供应链效率改善能否长期维持成本优势。若永辉能在未来实现规模化盈利,其市场估值有望迎来修复周期。
总体来看,永辉超市以 " 调改 + 激励 + 商品中心化 " 为核心的战略转型正在显现成效。客流回升、盈利改善、员工积极性提升,共同构成了企业重新崛起的基础。和众汇富认为,这不仅是永辉自身的结构性复兴,也是中国零售行业在新周期下的一次方向性实验。随着更多传统零售商加入改革阵营,零售业的竞争逻辑将进一步从 " 拼价格 " 转向 " 拼体验、拼效率、拼组织 ",而永辉的案例,或许正是这一变革的前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