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产业园汇聚产业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市数据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数据工作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坚持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协同化统筹工作机制,持续激活数据价值,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2025 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 4.36 亿元,同比增长 18.8%,新增数字经济主体 193 户,增速达 138.27%。
" 三张清单 " 稳固数字经济 " 基本盘 "
4 月 29 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全国数据标注优秀案例集,由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推荐,市数据局报送,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案例《打造数据标注产业 助力县域人才振兴》成功入选,这标志着我市在 " 数据标注 " 领域生态培育方面发挥出引领性的关键作用。
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第一家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企业,主要从事数据标注服务和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孵化。去年 4 月,爱豆科技顺利通过 " 人工智能训练师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的申请批复,成为陕西省首家县级拥有该职业认定能力的企业。目前,该公司成功引进 " 高德地图 "" 蚂蚁金融 "" 蚂蚁科技 "" 天蓝计划 "" 大模型 "" 无人驾驶 " 和 " 辅助医疗 " 七大业务,在宜君县自建标注团队 200 余人,累计培育数字人才 1000 余人,完成 38.5 万余项标注任务,年产值 3500 余万元。
▲智慧农业——番茄王国智能化现代农业大棚
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数据标注产业 助力县域人才振兴》的案例只是我市众多的实数融合场景之一。今年以来,市数据局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场景 " 三张清单 ",全力培强市场主体、做强产业支撑、打造实数融合场景,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新动能。
在聚焦重点企业清单,全力培优育强市场主体方面。坚持把摸家底、理思路、抓关键作为重点。全面调研摸排,逐企业项目甄别入表,建立全市重点企业名录,加强月调度、季研判,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包抓机制,定期举办政企学研交流座谈会,组建铜川市区域大数据产业协会,坚持常态化走访调研、交互信息、协调反馈,精准发力帮助企业解难题、疏堵点、拓思路。2025 年上半年,铜川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4.36 亿元,增速 18.8%;规上企业产值(营收)11.21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9.05%。全市新增数字经济主体 193 户,同比增长 138.27%。目前全市共有数字经济领域规模以上企业 31 户,高新技术企业 53 户,科技型中小企业 110 户,较 2024 年分别增加 12%、20%、25%。
在聚焦重点项目清单,全力做强产业支撑方面。编制《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及产业培育投资地图》,细分产业链组成内容、重点企业、应用市场,持续强化区县(园区)发展定位宏观指引。建立重点项目、招引项目、储备项目三个基础库,完善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 " 四个一批 " 动态管理机制。2025 年计划实施 500 万元以上项目 36 个,上半年完成投资 12.04 亿元,开工率 80.56%。全市 5 个数字经济类园区产值(营收)实现 23.48 亿元。冀东建材产业数智化 " 零员工 " 能力提升等 6 个项目获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占全省年度该项资金扶持的 16.67%,中信宜君县智慧农业、铜川市益民农业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等项目先后建成投入应用。
在聚焦重点场景清单,全力打造实数融合场景方面。持续加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 一业一策 " 引导,推动光电子集成电路规模化、链条化发展,做好数据标注、算力应用等产业发展。日月芯芯片封装测试机器视觉控制、爱目智能驾驶数据标注项目先后建成。深入开展 " 数据要素 × " 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全市路演活动,发布首批 7 个典型案例,积极遴选推荐行业领域企业参加陕西分赛。截至目前,共向国家和省级报送重点示范场景 21 个,累计培育 " 数据要素 × " 场景案例 33 个。
" 三本台账 " 下好数据管理 " 先手棋 "
做好数据管理,是数字时代筑牢发展根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核心前提,市数据局通过健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 " 三本台账 ",统筹基础设施布局,夯实要素配置基础和集约建设基础,切实为数据管理提质增效注入动力。
在健全基础设施台账,统筹基础设施布局方面。摸清全市各级各部门现有数据中心详情,全市现有算力规模达到 57920Exa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存储规模 23409TB。加强集约管理,36 家市级部门共 121 个业务系统已入驻智慧城市数据中心,33 个市级行业视频会议系统基本实现统筹纳管。按照 " 叫停一批应用成效差、整合一批同质化严重、打通一批关联度高 " 的工作思路,对 71 个市级信息化系统开展后评价,目前正结合专业技术意见对相关系统进行关停、整合及优化提升。
在健全数据资源台账,夯实要素配置基础方面。制定《铜川市市级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首批)》,加快铜川市市级政务数据一体化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省、市三级政务数据贯通和汇聚共享应用。结合全省进度有序推进市级政务数据编目,目前 40 个市级部门在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完成了 87 项政务应用系统的编目。建立数据基础设施及数据安全管理专员机制,建立数字经济、政务信息化从业人员台账,齐抓共管提升数字素养。
在健全应用系统台账,夯实集约建设基础方面。持续加强集约化建设管理,修订完善《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坚持以应用实效为导向,以前置审查、集中论证、后评价为抓手,推动软硬件集中部署、数据集中汇聚和系统整合融合。聚焦基层减负和防治 "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深入乡镇(街办)及行政村,摸清全市基层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应用小程序等现状,制定印发《铜川市政务应用系统整合迁移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市、区(县)两级政务应用系统关停整合和集约化建设,助力基层减负。
" 三化协同 " 赋能数字社会 " 大写意 "
▲智慧医疗——检查报告快捷获取
与此同时,通过高清互动教学云平台,耀州区寺沟中学的学生们与西安高新一中的师生们同步学习、互动交流。5G 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了空间限制,来到了乡村孩子的家门口。
如今在铜川,数据要素正成为开启智慧民生服务的 " 金钥匙 "。从智慧医疗的流程再造到智慧教育的资源均衡,一直以来,市数据局在医疗、教育、民生服务等领域持续深耕数字化建设,让公共服务更普惠、数字治理更精准、数字生活更智能,数字铜川建设正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效率。
在公共服务普惠化方面。持续提升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全市校园百兆光纤、网络多媒体教室、直播课堂、安防监控 4 个全覆盖,51 所中小学通过省级数字校园验收,118 家中小学建成互联互通的教学录播室。持续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水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覆盖 541 家医疗机构,形成诊疗类数据集 1004.4 万条,健康档案类数据集 88.12 万条。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研发建设跨医疗机构健康档案协同调阅服务系统,注册人数 24 万余人,线上挂号 37 万人次,诊间支付 342 万人次。全市累计领取电子健康卡 13.1 万人,用卡次数 1179 万人次。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二级城市。
在数字治理精准化方面。积极推进数字乡村信息化项目建设,铜川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被确定为国家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编制完成全市 17 类 60 项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建立 6 类 342 项数据金融画像表单。印台区农业综合管理平台等 6 个项目获得省级数字乡村项目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和覆盖重点区域的自动监测网络,在西北地区率先建成危险废物智慧监管系统,获批国家级危险废物数智化环境管理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入选工信部数字政府、数智城市建设等典型案例。
▲陕西澳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窄线宽波长扫描激光器产品线
在数字生活智能化方面。集成整合人社服务场景,利用 " 秦云就业 "" 铜川人社 " 微信小程序加载 " 人社工作台 ",赋权基层信息员及社保卡合作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一次性创业补贴核准等 18 项高频服务。" 智慧社区 " 管理平台累计上报处理社情 11.41 万件。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导 23 个试点社区整合优势资源,开发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小程序,覆盖商业网点 2484 个,服务居民 30 万人次。完成 8 个重点景区服务预约系统、软硬件系统升级改造,开发铜川博物馆特色数字教育课程,不断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下一步,市数据局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数据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 " 三个年 " 活动,聚焦打好 " 八场硬仗 ",不断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强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产业化创新,加快数据价值化改革,加强数字化治理赋能,加快数字生态体系打造,以改革攻坚精神抓好数字铜川建设各项工作落地。
记者手记
全市算力规模达 57920Exa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覆盖 541 家医疗机构,23 个便民生活圈小程序服务 30 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正是铜川以数据要素为笔,书写的城市转型答卷。
" 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 ",是建设数字铜川的关键打法。" 三张清单 " 精准锚定发展靶心:上半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 18.8%,33 个 " 数据要素 × " 场景案例落地,宜君数据标注案例还摘得国家级荣誉。而 " 三本台账 " 则筑牢根基,121 个业务系统入驻智慧城市数据中心,87 项政务应用系统完成编目,让数据从 " 分散孤岛 " 变 " 流动活水 "。
当数据打破壁垒、自由流动,其价值便在解决实际问题、惠及百姓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耀州区乡村学校,直播课堂让山里娃连上西安名师;新区医院里,电子健康卡让患者告别反复排队;社区楼下,扫小程序就能找到便民网点。从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全市校园全覆盖,到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数据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铜川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在今天的铜川,数据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驱动产业升级的引擎、守护民生幸福的纽带。这,或许就是数字铜川建设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 / 铜川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